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轉貼] 認識中藥材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認識中藥材



一條根
  1.舒筋活絡、驅風去濕、解熱鎮痛。
  2.骨折損傷、坐骨神經痛、風濕痛。    

七葉蓮
  1.消炎解毒、止痛退熱。
  2.扁桃腺炎、喉痛、蛇蟲咬毒、化膿性炎症。

人參
  1.強化身體各部份功能。
  2.幫助新陳代謝、加強抵抗力、強壯身體、消除疲勞、補五臟、明目開心。
  3.感冒時、身體有發炎症狀時、或婦女經期來時,都不可服用。
  4.治虛弱體質、貧血、強心、虛咳、喘、定驚悸、糖尿病、手足冷者。

三七
  1.味甘苦,性溫。
  2.能止血、活血化瘀、增強免疫力,可內服外用。

三稜
  1.活血化瘀、撲打損傷、散一切血瘀氣結。
  2.通乳墮胎、癥瘕積聚、月經不調、子宮血腫、食積腹脹、脅下脹痛。

土茯苓
  1.解毒、利尿、解熱、淨血。
  2.治慢性瘡瘍、皮膚病、梅毒及其後遺症、痢疾。

大金櫻
  1.固精秘氣、小便頻數。
  2.夢遺、洩精、止瀉久痢、帶下、益肝補腎、止虛汗。

大茴香
  1.味辛甘、性平。
  2.大茴香可以驅散風寒,還能理氣、開胃,亦可成為滷味調味。

大麥
  1.味鹹、性微寒。
  2.有消渴及止熱的功用,幫助消化和止瀉。

大棗
  1.味甘、性平。
  2.能補中益氣、滋潤心肺 養脾胃,治虛勞,大棗是常用的補氣藥材。

大黃
  1.緩下劑、整腸、健胃、大量峻瀉、消炎解毒、行瘀血。
  2.治便秘、飲食積滯、閉經、裡急後重、消化道癌、癰瘡痛毒、濕熱黃疸。

大蒜
  1.有抗菌、殺菌作用,可驅除寄生蟲及預防食物中毒。
  2.有強精、強壯作用,可提高免疫力及皮膚抵抗力並可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3.有眼疾或視力衰弱不適用。

女貞子
  1.補肝腎、強腰膝、強心、鎮痛、安神。
  2.腎陰虛、頭昏目眩、肢體乏力、鬚髮早白、白內障、心悸、便秘。

小茴香
  1.祛寒理氣、止痛。
  2.治食慾不振、寒疝、脹氣、腹痛、腳氣。

小薊
  1.味甘、性涼。
  2.小薊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和消腫作用,可內服外用。

山芋
  1.含多量氨基酸、消化酵素。
  2.對滋養強壯、健胃整腸、止咳、胃下垂、尿頻等有良好效果。
  
山豆根
  1.清熱解毒、消炎、消腫止痛、抗腫瘤。
  2.咽喉腫痛、牙齦腫痛、扁桃腺炎、口腔炎、急性熱病、外用痔瘡疥癬。

山茱萸
  1.味酸、性平。
  2.山茱萸能養肝、補腎、強陰、益精,可改善頻尿和遺精。

山梔子
  1.能清熱、瀉火氣、涼血、利濕。
  2.山梔子能改善因血熱引起的不正常出血。

山楂
  1.味酸、性溫。
  2.有解酒、消食行氣及抗菌的功效。
  3.能幫助肉類、油膩食物的消化,並且還有補脾、健胃的功效。
  4.能幫助消化,促進胃液分泌,因此不可食用過量,否則會產生不良影響。

山藥(淮山)
  1.味甘、性溫。
  2.有補氣、健胃、益腎、補益脾肺的功能。
  3.可清虛熱,適合老年人的滋補。
  4.有止渴、止瀉、健脾胃的功能。

川七
  1.有散血定痛的功效。
  2.常與杜仲相配合,可舒筋、化痰、活血,並可預防高血壓。
  3.治吐血、衄血、散血止痛、肺胃出血、目赤、血崩、胃、十二指腸潰瘍之疼痛。

川貝
  1.味甘苦、微寒、無毒。
  2.有清虛痰、潤心肺及鎮靜的功效。
  3.可化痰、止咳、減輕喉嚨不舒服。

川芎
  1.味辛、性溫,能活血、疏通血絡、養新血,能止痛、化瘀。
  2.能止痛、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
  3.川芎具有補養和潤澤肝臟機能的效用。
  4.治風冷頭痛、腹痛月經不順、補血強壯、眩暈、目淚多涕、寒痺筋攣。

川楝子
  1.驅蟲、行氣止痛、利尿。
  2.清肝火、收斂、肝區疼痛、脅痛、疝痛、熱性腹痛。

干貝(江瑤柱)
  1.甘鹹、平,歸腎經脈。
  2.滋陰補腎、調中下氣、通利五臟、治療消渴、消腹中宿食。
  3.但脾胃虛弱、運化不良者,宜少量多食,避免一次過食。

不留行(王不留行)
  1.催乳、通徑、消腫、止痛。
  2.治癰疽痛毒、乳汁不通、瘀滯經閉、乳房結塊脹痛、金瘡惡瘡。

丹參
  1.活血化瘀、擴張血管、排膿止痛、安神益氣。
  2.治心痛、經痛經閉、血崩帶下、除煩熱、癥瘕積聚、惡瘡腫毒。

五加皮
  1.能袪風濕、強筋骨、增加新陳代謝,能抑制發炎及強化免疫功能、減緩關節老化的功能。
  2.氣味辛香、藥性溫和,能治療脊椎腰骨的痠疼及兩腳的痠痛,也能堅韌筋骨、補益精氣。
  3.可用此來釀酒,有強化筋骨關節的功用。

五味子
  1.固澀、斂肺滋腎、生津斂汗、鎮咳祛痰。
  2.治虛寒喘咳、久瀉久痢、自汗盜汗、遺精、口乾。

五靈魯
  1.散瘀止痛、生用活血、炒用止血、鎮痙、解毒。
  2.經閉、疳積、產後瘀血作痛、腸疝痛、心腹血氣諸病。

內金
  1.消食積、止瀉痢遺溺。
  2.治消化不良、小兒遺尿、虛遺精、反胃嘔吐、噯氣。

化石草
  1.降壓、消炎、利尿、化結石。
  2.治腎臟炎、腎結石、肝炎、水腫。

升麻
  1.解毒透疹、升陽、解熱散風。
  2.治身熱頭痛、喉痛口瘡、脫肛、子宮下垂、帶下、久泄。

天花(栝蔞根)
  1.解熱潤燥、排膿消腫、生津止渴。
  2.治肺熱咳嗽、溫熱病之口渴煩躁、黃疸、咳血、乳癰、腸風下血。

天門冬(天冬)
  1.味甘苦、性大寒。
  2.有潤燥、美化肌膚、止咳化痰、幫助排泄的功效。

天南星
  1.祛風痰、解痙癇、散結消腫。
  2.中風眩暈、半身不遂、口噤、口眼歪斜、小兒驚風、喉痺、牙關緊閉。

天麻
  1.味辛、性平。
  2.天麻能益氣強陰、疏通血脈、能鎮痛,改善頭痛暈眩。

木瓜
  1.滋養、強壯、補脾肺、固精、壯筋骨。
  2.治脾虛泄瀉、久痢、小便頻數、健忘、消渴、遺精、帶下。

木香
  1.味苦辛、性溫。
  2.木香能行氣、止痛,還具有改善食慾不振的功能。
  3.治胸腹脹痛、痢疾泄瀉、膀胱冷痛、疝氣、慢性胃腸炎。

木梨
  1.生果實可預防害喜和嘔吐。
  2.木梨可止咳、恢復疲勞。

木通
  1.味苦、性平。
  2.可利水、降心火、且能解肺熱、疏通血脈、止大渴。

木賊
  1.疏風、解熱、利尿。
  2.治迎風流淚、翳膜遮精、腸風下血、痔漏。

火麻仁
  1.潤燥、滑腸利便、滋養、鎮痛。
  2.治老人、體弱者之便秘、習慣性便秘、降血壓。

牛蒡
  1.味苦、性寒、無毒。
  2.可治療口乾舌燥,去除體內實火及煩悶多慮的現象。

牛蒡子(大力子)
  1.味辛苦、性寒。
  2.能幫助補肝、益腎、強筋骨,而且還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
  3.有除熱散風、減輕喉嚨腫痛及理痰潤肺的功用。

牛膝
  1.祛風利濕、通經活血、補肝腎、壯筋骨、散瘀血、消腫痛。
  2.治經閉、經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腰膝骨痛、水腫腳氣。

代赭石
  1.味苦、性寒。
  2.代赭石必須經過炮製,可清肝火、血中之熱,還可止嘔、降氣。

仙鶴草
  1.止血、抗炎、抗菌、驅蟲。
  2.治喀血、便血、胃潰瘍出血、尿血、崩漏帶下、赤白痢疾、瘡瘍、陰道滴蟲。

冬瓜
  1.味甘、微寒、無毒。
  2.主治小腹水脹,有利尿作用,消減煩悶。
  3.可益氣耐老,消除胸中煩悶。

冬瓜子(冬瓜仁)
  1.利尿、消炎、祛痰、緩下。
  2.治痰熱咳嗽、肺膿瘍、盲腸炎、水腫腳氣、腎炎、尿道炎。

冬蟲夏草
  1.味甘、性平,益肺腎二經脈。
  2.可強身體、補腎陽、並有補肺、增強呼吸系統的功效。
  3.初感風邪,邪尚在皮表者,慎用。

半枝蓮
  1.活血行氣、鎮痛、解熱、解毒消腫。
  2.跌打損傷、胎毒、喉痛、腸炎、乳癰腫毒、蛇蠍毒。

半夏
  1.味辛、性溫。
  2.半夏有毒,必須經薑炙,可降逆、和胃、和止嘔、化痰。

玄參(元參)
  1.苦鹹、微寒,色黑、腎經脈。
  2.玄參能滋陰降火、益精、利便,可以治熱病煩渴。
  3.對咽喉腫痛、自汗盜汗、吐血鼻血、津涸便秘、煩心失眠也有效果。
  4.對於脾胃濕滯、虛弱而腹瀉者,不宜。

玉米蕊(玉米鬚)
  1.利尿、降壓、涼血退熱、消炎。
  2.治泌尿系統結石、慢性腎炎、糖尿病、膽囊炎。

玉米鬚
  1.甘、平,益肝、膽、腎等經脈。
  2.可以瀉熱利尿、利膽平肝、寬腸下氣。
  3.並能改善腎炎水腫、腳氣、肝炎、高血壓、糖尿病、膽囊炎等病症。
  4.用玉米鬚調理腎炎、治水腫者,不宜加鹽作調味。

甘草
  1.味甘、性平、無毒。
  2.有祛痰及調和藥材藥性的功效。
  3.可潤肺、補氣、清熱、保健脾胃、止渴、消腫。

生地黃
  1.涼血、生津、清熱、補養虛弱體質。
  2.可調節動物高血糖的現象,對糖尿病有良好效果。

生麥芽
  1.味甘、無毒,可消除心腹脹滿感。
  2.可強化腸胃裡的防腐功能及增強酵素的消化作用。
  3.覆函澱粉、蛋白質、維生素A、B、D、E。
  4.能疏導腸胃內的食物,消除腹脹的現象。
  5.有促進腸胃乳動及幫助消化的功效。

生薑
  1.味辛、性微溫,未除去外皮時,屬涼性,去皮後則屬熱性。
  2.可用以袪風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因此感冒時可以生薑加紅糖煮開,使身體發熱而去寒,但發燒時則不可如此,否則易因發汗過度而虛脫。
  3.可健胃止吐,促進腸胃乳動,改善消化情形。
  4.生薑皮有利水功能,可調節體內的水分,保持輕盈身材。

田雞(青蛙)
  1.甘、涼、歸胃、大腸、膀胱經脈。
  2.田雞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水、滋陰降火,治陰虛牙痛、腰痛、勞熱、浮腫、噎嗝的功效。
  3.對於虛弱體質,但無火氣者,不宜多食。

白朮
  1.味甘苦、性溫。
  2.可以和中補氣、止渴生津、健胃、利小便、除水腫。

白芍
  1.味苦酸、性平。
  2.可補血,常與當歸並用。
  3.補樣血氣、強化肝臟氣血運行、止腹痛及安脾。

白豆蔻
  1.行氣暖胃、化食寬中、芳香化濕。
  2.治胃寒作痛、鎮嘔、脾虛泄瀉、酒精中毒、腹脹。

白果仁
  1.斂肺氣、定痰哮、縮小便、止帶濁。
  2.治哮喘、夢遺、赤白帶對、小便頻數、肺結核、頭面癬瘡。

白花蛇舌草
  1.清熱散瘀、消癰解毒、抗腫瘤、明目。
  2.治急性盲腸炎、腎炎、瘡癤腫毒、扁桃腺炎、消化道腫瘤、腹部臟器結塊。

白芥子
  1.溫化寒痰、利氣豁痰、消腫止痛。
  2.咳嗽、痰多清稀、胸脅滿悉作痛、筋骨疼痛、神經痛、腫毒。

白芷
  1.祛風、解表、止痛、消腫、排膿。
  2.頭痛、眉稜骨痛、齒痛、鼻淵、腸風痔漏、癰疽瘡瘍。

白芨
  1.止血、抗菌、收斂、生肌消腫。
  2.治肺胃出血、衄血、外傷手術出血、肺結核、燙傷、皮膚皺裂、潰瘍傷口。

白前
  1.潤肺、降氣、除痰、定喘。
  2.肺實喘滿、咳嗽多痰、胸膈逆滿、慢性氣管炎、肺結核咳嗽。

白扁豆
  1.味甘、性溫。
  2.白扁豆具有能健脾胃、袪濕,還可清熱、止渴、解毒。

白茅根
  1.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2.治吐衄諸血、肺熱喘急、胃熱、五淋、水腫、解酒毒。

白荳蔻
  1.味辛、性大溫、無毒。
  2.白荳蔻具有幫助消化、益脾胃,理元氣的效用。

白菜
  味甘、無毒、性溫,通常胃,能除胸中煩躁。

白椿皮(椿根皮)
  1.健胃、收斂止血、消炎。
  2.治子宮出血、子宮炎、腸出血、赤痢、赤白帶、淋病。

白頭翁
  1.止痢解毒、清熱、解毒。
  2.治阿米巴痢疾、大便有膿血、肛門灼熱、血痔、鼻衄、咽腫齒痛。

白殭蠶
  1.祛風解痙、化痰散結。
  2.治中風失音、驚癇、頭風齒痛、喉痺咽腫。

石決明
  1.味鹹、性平。
  2.具有平肝風、清瀉肝臟火氣和保護眼睛視力的功用。
  3.治淋疾、耳鳴、骨蒸勞熱。

石斛
  1.解熱生津益胃、止渴止嘔。
  2.治口乾煩渴、熱病津液損、陽痿遺精、腰膝痠痛、虛熱、盜汗。

石菖蒲
  1.芳香健胃、醒腦。
  2.癲癇症、神志昏迷、躁狂憂鬱、健忘、耳鳴、中暑、腹痛、風濕關節痛。

石膏
  1.退熱、解渴、消腫。
  2.治熱性感染性疾病、高熱、煩躁、大渴、大汗、胃火牙痛、熱毒。

全蠍
  1.驅風鎮痙、解毒散結、降壓。
  2.治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風濕痺痛、偏頭痛。  

合歡
  1.味甘、性平。
  2.合歡有安養五臟、平和心志的功用,同時也能和血、消腫、止痛。

合歡皮
  1.解鬱、活血、止痛、強壯、興奮、鎮痛。
  2.治失眠、胸悉、筋骨作痛、活血消腫、經閉、跌打瘀腫。

地骨皮
  1.清虛熱、涼血、降壓、止咳、堅筋骨。
  2.治虛熱、癆熱、盜汗、口渴、肺熱喘咳、喀血、消渴。

地榆
  1.止血、涼血、收斂、清熱解毒。
  2.治久痢膿血、便血、胃腸道出血、痔瘡、吐衄、燒傷、濕疹。

地蜈蚣
  1.清熱解毒、消腫、退炎。
  2.治諸癭、百日咳、梅毒、食慾不振、瘧疾、結核病。

地膚子
  1.清濕熱、利尿通淋、抗真菌。
  2.小便不利、短赤熱痛、瘡疥、陰道炎、皮膚風熱丹腫。

地龍
  1.清熱、鎮痙、定喘、降壓、利尿、活絡。
  2.治支氣管哮喘、高血壓、高熱煩燥、半身不遂、跌打損傷。

有骨消
  1.解熱、消腫、解毒、利尿、拔膿生肌。
  2.治四肢風濕疼痛、神經炎、牙痛、無名腫毒、爛腳瘡癤。

百合
  1.味甘、性平。
  2.能補中益氣、安定心膽,也有益志及滋補五臟和利大小便的功效。
  3.治乾咳久咳、肺病吐血、肺癰、虛煩驚悸、神經衰弱。

百部
  1.潤肺、止咳、殺蟲。
  2.抗結核、鎮咳、抗菌、久嗽、蛔蟲、蟯蟲、滅虱。

竹茹
  1.甘、涼,有益胃和膽的經脈。
  2.能清熱涼血、化痰止咳,治噁逆嘔吐、咳喘、吐血、鼻血、崩漏、和胎動。
  3.對胃寒所致嘔吐、痙攣,不宜用竹茹,否則會加重其寒痛。


  1.氣味苦、性溫、無毒。
  2.能補中益氣、暖脾胃、止虛寒、消渴及止瀉。

羊藿(淫隱藿)
  1.興奮性機能、補肝腎、助陽益精、祛風除濕、補腰膝。
  2.治腎陽不足、陽痿、小便頻數。

肉桂
  1.味甘而辛、性大熱,能夠峻補氣血、強化體能、健胃整腸、溫中逐寒,對身體虛弱及年長者有補養效果。
  2.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腸胃蠕動及增強抵抗力,。

肉蓯蓉
  1.味甘、性溫。
  2.滋補腎臟、潤燥滑腸、行氣通便,有養精血的功效。


  1.生艾絞汁有止血、鎮痛、止瀉等功能。
  2.乾燥葉對子宮出血、感冒、咳嗽、痔瘡有效,加入浴劑可改善敏感性皮膚及腰痛。

艾葉
  1.溫經止血、散寒除濕鎮痛、健胃、理氣安胎、暖子宮。
  2.治胎動不安、虛寒腹痛、崩漏、月經過多、瘡瘍疥癬“直腸出血、久痢。

佛手
  1.味苦、性溫。
  2.佛手能除胸中痰水、舒肝行氣,平肝與胃的脹氣疼痛。

何首烏
  1.性微溫,有一點苦澀,據滋補調養作用。
  2.對治療腰痛、肝臟滋養、氣血補養有顯著功效,可增強肝臟疏泄體內毒素的功能。

吧參
  1.益氣、補脾胃。
  2.治胃潰瘍、胃出血、胃寒、胃腸虛弱、氣虛透明痰飲。

吳茱萸
  1.溫中散寒、下氣止痛、健胃、鎮痛。
  2.治嘔逆吞酸、厥陰頭痛、疝痛、胃冷吐瀉。

希薟草(豨薟草)
  1.祛風除濕、通利筋骨、鎮痛。
  2.風濕痺痛、四肢麻痺、腰膝無力、筋骨冷痛、半身不遂、痛風。

旱蓮草
  1.止血涼血、滋補肝腎。
  2.體力衰弱、頭昏目眩、耳鳴、白髮、血痢、尿血、便血、鼻衄、皮膚過敏。

杏仁
  1.味甘苦、性溫、有少許毒性。
  2.有宣肺和潤燥功能。
  3.對中樞神經有鎮靜的功能,是故不能食用過量。

杜仲
  1.味辛、性平、無毒。
  2.能潤肝燥,即可調護高血壓症狀、舒張血管及增強腎上腺皮質素的功能。
  3.有強壯筋骨、去濕利水、滋補肝腎的功效。
  4.有治療膝蓋骨的疼痛,還有安胎、治療產後疾病及補虛勞的功能。

沙參(北沙參)
  1.甘苦、微寒味淡,能補益肺、脾經脈,輔助肝、腎。
  2.有養陰清肺、祛痰止咳,治久咳肺痿、勞咳痰血、發燒口渴、慢性支氣管炎的效果。
  3.熱咳可以用沙參清肺火,但是感受風寒咳嗽、肺骨虛寒者則不宜以沙參治療。

沈香
  1.行氣溫中、降逆平喘、墜痰涎。
  2.治嘔吐呃逆、心腹痛、大腸氣滯、腰膝虛冷、胸膈痞塞。

決明子(草決明)
  1.可明目、通便、降血壓,亦是一種營養強化的利尿劑。
  2.性平、味鹹、無毒,較適合體質燥熱者。

沒藥
  1.散血去瘀、消腫定痛、通經、健胃。
  2.跌打損痛。關節腫痛、心腹諸痛、經閉、內傷出血、扭傷、惡瘡。

牡丹皮
  1.味辛、性溫。
  2.能生血、和血、和瀉肝火,可調女性生理不順。

牡蠣
  1.軟堅、清熱、收斂、制酸劑。
  2.虛勞煩熱、驚癇眩暈、虛汗遺精、帶下、崩漏、胃潰瘍、鈣質缺乏、鎮靜。

皂刺
  1.開竅、化痰、散風、抗菌、殺蟲。
  2.治中風口噤、風癲、癰腫、惡瘡。

良薑
  1.芳香健骨、興奮、鎮痛、助消化、散寒。
  2.慢性骨病、胃痛、腹痛、泄瀉、慢性腸炎。

芒硝
  1.瀉熱、潤燥、軟堅。
  2.食積堅痞、便秘、少腹堅痛、排尿困難、目赤、丹毒。

谷精(穀精)
  1.祛風退熱、明目退翳、抗菌。
  2.治雀盲、目翳、羞明、結膜炎、風熱眼疾、小便不利。

貝母
  1.消痰、清熱、潤肺、鎮咳。
  2.虛勞咳嗽、吐血呂血、支氣管炎、癰腫瘡毒。

赤小豆
  1.味甘、性平。
  2.可排除水氣腫脹,有利尿及治腳氣的功效。

赤石脂
  1.止血、生肌、澀腸。
  2.治久痢、便血、脫肛、遺精、帶下、寒瀉。

赤芍
  1.味苦、微寒。
  2.可清除或是減輕肝熱,能改善瘀血和婦女經痛。

赤茯苓
  1.利水滲濕。
  2.浮腫、小腸、膀胱濕熱、小便短赤。

車前子
  1.味甘、性平。
  2.能清除濕熱,清肝明目及清肺化痰,還能消水腫和強陰。

車前草
  1.清熱解毒、消炎止血、止瀉、鎮咳祛痰。
  2.治血淋、濕熱下痢、慢性氣管炎、小便不利、腸炎、眼疾。

辛夷
  1.通九竅、利關節、祛風、明目。
  2.頭痛、鼻淵、鼻塞、齒痛。

防已
  1.祛風利濕、清熱、鎮痛、利尿。
  2.治水腫、喘息、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小便不利。

防風
  1.發汗解熱、鎮痛、利尿、祛風。
  2.外感風寒、頭痛目眩、脊痛項強、風寒濕痺、四肢攣急。

乳香
  1.活血止痛舒筋、消腫生肌。
  2.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

夜交藤
  1.味苦、性溫,是何首烏之的蔓藤。
  2.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安神、除煩燥。

夜明砂
  1.清熱、明目、消疳、活血消積、目盲翳障。
  2.治夜盲症、小兒疳積、白內障、間歇熱。

延胡索(元胡)
  1.活血、散瘀、理氣、止痛。
  2.凡氣血凝滯引起鈍痛、經痛、心腹腰膝諸痛、跌打損傷。

拂手
  1.理氣止嘔止痛、和胃健脾。
  2.治消化不良、脘腹脹滿不舒、食慾不振、噯氣、胃痛、神經性胃病。

昆布
  1.消痰、軟堅、行水、退熱。
  2.治水腫痰核、甲狀腺腫、淋巴腺腫。

杭菊
  1.疏風散熱、解毒、明目。
  2.外感風熱、風熱眼痛、肝陽上亢的頭痛、頭暈眼花。

枇杷葉
  1.清肺胃熱、降氣化痰、止咳。
  2.肺熱咳嗽、乾咳、胃脘脹悶、呃逆、胃熱噫嘔、口渴。

板藍根
  1.抗菌、抗病毒、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2.治斑疹傷寒、丹毒、腮腺炎、急性傳染性肝炎、喉痺咽腫、猩紅熱。

松子仁
  1.味甘、性微溫。
  2.能滋補肺臟、潤澤皮膚、散水氣。

炙甘草
  1.味甘、性平。
  2.可補養脾臟運化功能,還有潤肺止咳的效果。

狗尾草
  1.開脾、助小兒發育、利水、殺蟲、補氣。
  2.小兒發育不良、蛔蟲、一切骨病、勞熱咳血、真氣虧損。

狗脊
  1.補肝腎、強筋骨、去風濕。
  2.風寒濕痺、腰痛腳弱、失溺遺精、白帶。

玫瑰花
  1.味甘苦,性溫。
  2.能活肝醒脾、暢氣活血更可改善婦女生理不順。

知母
  1.解熱、抗菌、鎮靜、祛痰。
  2.骨蒸勞熱、盜汗、腎火亢盛、口腔炎、咽喉炎、大便燥結、消渴。

羌活
  1.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
  2.感冒風寒、風寒濕痺痛、項強筋急、骨節痠痛、浮腫。

芝麻(胡麻)
  1.味甘、性平,是屬於強壯滋養藥。
  2.富含脂肪、蛋白質、纖維,能補中益氣、滋養五臟、強健筋骨、潤滑腸胃、降低膽固醇。

花生
  1.甘、平,歸脾、肺經脈。
  2.能溫中和胃、潤肺化痰,適合肺癆燥咳、反胃食少、腳氣不下、乳汁缺乏,營養不良等症狀。
  3.對於中氣不運濕滯者,不宜過食。

花椒
  1.味辛、性溫、溫中。
  2.可以改善脘腹疼痛、減輕腹瀉、並能舒緩噁心嘔吐的症狀。

金不換(千層塔)
  1.破瘀生新、止血行血、行氣止痛。
  2.治跌打損傷、筋骨抽痛、風痛肺癰、疥癬、月經不順。
  
金針花(忘憂草)
  1.有忘憂的作用。
  2.對女性有補血、改善膀胱結石的效果。

金銀花
  1.味甘、性寒。
  2.金銀花能解熱、可消暑氣、清肺熱,更具有消炎解瘡毒的效果。

金錢草
  1.利尿、排石、利膽。
  2.治泌尿系結石、膽道結石、膀胱、腎結石。

金蟬(蟬退)
  1.驅風清熱、定驚解痙、明目退翳、宜肺透疹。
  2.治肺熱嘶啞、破傷風痙攣、風疹身癢、眼紅腫痛、小兒夜啼、目翳。

阿膠
  1.味甘、性平。
  2.具有滋陰潤肺、補血止血的功能。還可用來作為婦女血虛引起的病症。

附子
  1.味辛、性溫。
  2.附子有毒,所以必須經炮製,才能袪寒濕、通經活絡、補陽。

青皮
  1.行氣、化滯、發汗散寒、消痰、疏肝膽、下食。
  2.治胸脅脹痛、消化不良、久瘧 、骨脘痞滿、食積、乳腫、疝痛。

青蒿
  1.解熱發汗、消暑、止血、紫斑、惡瘡。
  2.治潮熱盜汗、骨蒸勞熱、暑熱、中耳炎、衄血。

芡實(雞頭米)
  1.氣味甘澀、無毒、性平。
  2.能止渴、益腎固精、開胃助氣,對脊椎、腰及膝的風濕性的疼痛有良好功效。
  3.能治小便失禁及止瀉。

前胡
  1.宣散風熱、下氣消痰、抗菌。
  2.治風熱感冒頭痛、鼻塞流涕、肺熱咳嗽、痰稠氣喘、胸膈滿悶。

厚朴
  1.味苦、性溫、溫中益氣。
  2.能清除腸胃中的積食,厚實腸胃。
  3.孕婦不適用。

咸豐草
  1.利尿解毒、消炎消腫、拔膿生肌。
  2.治盲腸炎、腎臟炎、肝病、痢疾、疔瘡腫毒。

哈士蟆油
  1.溫平微鹹,無毒,入肺、腎經脈。
  2.補腎益精、潤肺養陰,治精力不足、和產後虛弱、肺癆咳嗽、神經衰弱。
  3.食慾不佳、吃少而腹瀉者;胃滿、痰多者,慎食。

威靈仙
  1.祛風濕、通經絡、消痰涎。
  2.寒痺、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手足發麻、扁桃腺炎、腰膝冷痛。

扁柏葉(扁柏)
  1.涼血止血、祛風濕、清涼收斂。
  2.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赤血帶。
括蔞仁
  1.清熱化痰、利氣通便、清肺。
  2.治痰熱、胸痺、便秘、癰瘍、吐血。

括蔞實
  1.降火、化痰、潤肺、利大腸。
  2.治黃疸、咳嗽、消渴、胸痺、乳汁不足、癰腫。


  1.有退燒、止血、整腸作用且能降壓。
  2.柿葉泡茶對婦女病、腹痛、膀胱炎有良好效果。

柿蒂
  1.溫中下氣、止嘔、止呃。
  2.治祛寒止呃逆。


  1.柚油有抗癌作用。
  2.柚泡澡可治關節炎及神經痛。

枸杞子
  1.味苦、性寒、無毒。
  2.有明目、去虛勞及滋腎入肺、補虛益腎及養肝的功用。
  3.能潤滑大小腸,故常腹瀉的人須注意使用。

柏子仁
  1.味甘、性平、無毒。
  2.有養心氣、透心腎、益智寧神及益脾胃的功效。

洛神
  1.可消除暑氣。
  2.有利尿、降血壓、驅蟲的功效。

炮薑
  1.味辛、性溫。
  2.炮薑能袪除腸胃與臟腑寒氣,並且有止血、濕經的功用。

砂仁
  1.理氣寬胸、健胃。
  2.腹痛痞脹、食積不消、寒濕瀉痢、虛寒胃痛。

砂糖
  1.味甘、性溫。
  2.能改善心腹熱脹及口乾渴的現象,亦能滋潤心肺、大小腸及助脾的功用。

穿山甲
  1.消腫排膿、下乳通經、散瘀通絡。
  2.治經閉不通、乳汁不下、癰疽、痘瘡疥癬、風濕痺痛。

紅花
  1.味辛、性溫。
  2.紅花能破瘀血、養血、行血、還能潤燥,治經閉和止痛。

紅棗
  1.性平、味甘甜,能補中益氣、養脾胃、潤心肺,調和各藥材藥性。
  2.富含維生素,具抗菌效果。
  3.食用過量易引起肚子漲滿及蛀牙。
  
胖大海
  1.清肺熱、潤肺止咳、利咽、通便。
  2.治聲音嘶啞、喉嚨痛、透疹、內痔便血。

胡麻仁
  1.益肝補腎、滋養強壯、潤燥滑腸。
  2.病後虛弱、腸燥便秘、頭瘡、眩暈。

苦參根
  1.利尿、解熱、殺蟲、抗真菌。
  2.治濕疹、瘡癤、腸炎、疥癬。

香附
  1.芳香健胃劑、理氣、解鬱、調經、止痛。
  2.胸治腹部脹痛、月經不調、肝氣鬱滿、白帶、慢性膽囊炎。

香菇
  1.甘、平,入胃、肝經脈。
  2.香菇能補充維他命D2,防範軟骨病,並能治貧血。
  3.香菇性極為滯濡,骨寒阻者多食反而有害,在產後、病後要慎食。

香薷
  1.發汗解熱、利尿、調中溫胃。
  2.治夏日頭重、頭痛、中暑、吐瀉、腳氣水腫。

枳殼
  1.行氣寬中、祛痰。
  2.治胸脅脹、子宮脫垂、久瀉脫肛、嘔逆咳嗽、風熱眼病。

枳實
  1.消食破積、消化不良、利胸膈。
  2.治胸腹痞脹痛、食積、濕熱積滯、泄瀉下痢、子宮下垂、胃下垂。

夏枯草
  1.味苦辛、性微寒。
  2.能養陰血、且消除濕熱、涼血、散積毒、治療眼疾。
  
射干
  1.清熱、瀉肺、利咽。
  2.外感咳嗽多痰、咽喉腫痛、癰腫瘍毒。

核桃仁(胡桃仁)
  1.味甘、氣熱、皮濇、肉潤,歸肺、腎經脈。
  2.入腎固精、溫肺潤腸、佐補骨魯、大補下焦。
  3.能治腎虛腰腳軟弱、陽痿、遺精、便結、喘咳。
  4.核桃仁甘熱濇,動風痰助腎火,肺有痰火、命門火熾者,不宜。

桂枝
  1.味甘辛、性溫,能發汗、能溫暖腸胃、還能溫經、利水。
  2.能促進血液循環,但孕婦不宜服用。

桂圓
  1.味甘、性溫。
  2.主治五臟邪氣,能安志、有促進食慾的效果、補益心神。

桔梗
  1.含有皂素,有溶血功用,所以若長期或大量使用會產生噁心及嘔吐的現象,因此須注意使用。
  2.有宣肺祛痰、消痰、排濃、止血及治療咽喉痛的功效。
  3.可鎮痛、抗潰瘍、抑制胃液分泌的功能。
  4.具有引領其他藥材至身體各部位發揮作用的功能。

栗子
  1.甘、溫,入脾、骨、腎經脈。
  2.能養胃氣、健脾士、補腎氣、強筋骨、活血絡。
  3.能治腎虛腰腳痠軟無力,小兒骨骼發育不全腳弱無行走者。
  4.煮食或炒食栗子令人脹氣,老人、小兒都不宜多食,胃化緩慢、腸風、滯氣者也要慎食。

桑白皮
  1.瀉肺火、止咳平喘。
  2.治熱咳嗽、氣急喘咳、水腫腳氣、支氣管炎、咳嗽喘息。

桑枝
  1.祛風、通絡、鎮痛、解熱。
  2.治頭目眩暈、目赤腫痛、感冒頭痛。

桑寄生
  1.味苦、性平。
  2.可以滋養肝臟、補益腎臟、強筋健骨、還能幫助血液運行。

桑葉
  1.解熱、祛痰、鎮咳、消炎。
  2.感冒頭痛、肺熱和風熱咳嗽、充血性眼疾、扁桃腺炎。

桑椹子
  1.味甘、性寒、無毒。
  2.有利水消腫、聰耳明目、清熱安神及生津止渴的功效。

桑螵蛸
  1.補肝腎、固精、明目、澤肌膚。
  2.治尿頻、夜尿、小便不禁、腎虛遺精、滑泄、陽萎。

柴胡
  1.味苦、性平。
  2.可改善肺部濕熱、調理肺功能,具有養肝的效用。

桃仁
  1.味苦、性平。
  2.桃仁有袪除瘀血、活化血液、潤腸通便、改善便秘的效果。

海金沙
  1.清熱解毒、利水通淋。
  2.治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腎炎水腫、腸炎痢疾、皮膚濕疹。

海參
  1.甘鹹、溫,歸心、腎經脈。
  2.滋陰補血、壯陽益精、潤燥通腸,治夢遺、早泄、腰痛、便難、神經衰弱。
  3.脾弱、便滑、痰壅者,均不宜多食。

海螵蛸
  1.收斂、制酸、止血。
  2.治制酸止痛、止血、止瀉、胃潰瘍。

海藻
  1.清燥熱之痰火、軟堅、利尿。
  2.癭瘤、慢性頸淋巴結炎、甲狀腺腫。

烏骨雞
  1.甘、平、益肝、腎經脈。
  2.烏骨雞能退熱補虛、祛風除煩熱。
  3.對於產婦、面黃肌瘦、營養不良、四肢倦怠、手腳冰冷、盜汗、食不下嚥、女性經帶虛損有效。

烏梅
  1.味酸澀、性溫,常用於消腫及清熱的作用。
  2.可生津止渴、保護腸胃和化痰,但不可食用過多,會造成牙齒及筋骨的損傷。

珠仔草
  1.消炎解熱、止血涼血、收斂。
  2.肝炎、黃疸、眼疾、喉頭炎、高血壓、傷暑熱痢、吐血、小便赤痛。

益母草
  1.味辛苦、性寒。
  2.益母草能促進血液的循環、並且疏通經洛、消水腫、降血壓。

神麴
  1.味甘辛、性溫。
  2.助消化,健脾臟、養胃氣,有治療腹脹及下痢的功效。

秦艽
  1.散風祛濕、和血舒筋、解熱、抗過敏、升血糖、降壓。
  2.治痺症、半身不遂、骨蒸潮熱、小兒疳熱、關節攣急。

粉光參
  1.味苦、微甘、性寒。
  2.有清肺火、補氣養陰及改善肺陰虛或氣陰的功效。

荔枝
  1.甘酸、溫,益肝、脾經脈。
  2.能生津止渴、益血理氣、止痛止血。
  3.能治胃痛呃逆、煩渴不止,對外傷出血、痛腫、牙痛有效,且有益知、養容顏的效果。
  4.發燒、流鼻血、口臭嚴重、蛀齒、眼睛腫痛等症者,不宜食用。

荊芥
  1.味辛、性溫。
  2.能幫助發汗、解熱、減輕頭痛,並可疏散血中的熱。

茵陳蒿
  1.味苦、性平微寒。
  2.能解熱、發汗、淨血、解毒、還可改善黃疸的情形。


  1.味甘苦、性溫、無毒。
  2.有改善疲勞、精神衰弱的效果,也可幫助消化、提振精神、消除脂肪及整腸的功用。
  3.有利尿作用,可當興奮劑或健胃藥。

茶葉
  1.味苦甘、性微寒。
  2.能利大小便、利尿、解酒、下氣消食。

馬齒莧
  1.止痢解毒、消炎、消腫、利尿。
  2.治細菌性痢疾、癰癤、濕疹、搔癢、小便熱淋濇痛。

骨碎補
  1.補腎鎮痛、活血壯筋。
  2.治腎虛牙痛、齒齦出血、骨折損傷、腎虛久瀉、耳鳴、足膝痿弱。

茜草
  1.涼血、行血、止血、去瘀生新。
  2.治崩漏、血痢、血熱經閉、吐血、衄血、跌打損傷。

茯苓
  1.味甘、無毒、性平。
  2.開心益志、安心神、利小便、調養身體機能、滋補脾臟、改善消化。
  3.去濕、消水腫,預防因肝機能受損而引起的身體不適或水腫現象。
  4.質地堅硬呈白色的叫白茯苓,此為上品,若為質地鬆軟的淡紅色,則為赤茯苓,為下品。

茯神
  1.此為另一種茯苓,質地較鬆軟,須先去心內木及皮,才可入藥。
  2.功效與茯苓大致相同,但其對心有較大的功效,是安神良藥。
  3.可防止驚悸、開心益智、養精神、安魂魄。

乾地黃
  1.味甘、性寒、無毒,是滋陰補陽的重要藥材。
  2.滋養肝腎、養心肺、涼血及疏通血脈。  

乾薑
  1.味辛、性熱。
  2.乾薑具有疏散風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虛寒、溫養經絡的功效。

旋覆花
  1.味鹹、性溫。
  2.旋覆花能健胃、袪痰,補中、降氣,還可去五臟寒熱,療驚悸。


  1.抗菌性強、對膽炎和膽結石的發作有效。
  2.對下痢有效。

梔子
  1.清熱、瀉火、去黃疸、涼血、鎮靜。
  2.治濕熱黃疸、心煩不眠、咳血、衄血、肝炎、口苦口乾。

淡竹葉
  1.味甘苦、性寒。
  2.具有清熱、除煩躁和利尿的效果。
  3.能改善口渴、抗菌和消腫。

淡豆豉
  1.味苦,性寒。
  2.可消除風寒風熱的煩悶和頭痛、發熱、不出汗等癥狀。

淮七
  1.散瘀、止痛、活血通經、補益肝腎。
  2.治腰腿疼痛、淋症、經痛、經閉、風濕痺痛、跌打損傷。


  1.氣甘、微酸、性平寒而無毒。
  2.犁能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熱、止咳。

細辛
  1.味辛、性溫。
  2.細辛有小毒,能散風、袪寒、化痰,可以改善頭痛、腹痛。

荸薺
  1..味甘、無毒、性微寒。
  2.除胸中悶熱,可益氣、開胃、明耳目。

荷葉
  1.味苦、性平、無毒,有消暑及清熱的功效,對胃腸有補益作用。
  2.可以消除水腫,產生元氣。
  3.止渴、寬心胸。

蛇床子
  1.溫腎助陽、燥濕殺蟲、抗滴蟲。
  2.治皮膚濕疹、瘙癢症、陰道滴蟲、腎虛陽痿、赤白帶下、不孕、疥癬。

連翹
  1.味苦,性微寒。
  2.有消炎消腫排膿、利尿、殺蟲止痛的功用,且能發散風熱,清熱解毒。

陳皮
  1.味苦辛,性溫。
  2.能強健脾、開胃、助運化,還可調理氣機、止咳化痰、去濕氣。
  3.有燥濕(去除水份)、理氣的作用,對於養護肝臟、避免引發水腫有良好功效。
  4.健胃、袪痰、鎮咳。
  5.對食積不消、腹脹等現象有良好改善效果。

魚腥草
  1.利尿、解毒、抗菌、排膿。
  2.治肺癰、肺炎、腎炎水腫、中耳炎、尿道炎。

鹿茸
  1.甘、鹹、溫、純陽,入肝、腎經脈。
  2.能生精補髓、養血助陽、強筋健骨。
  3.治腰腎虛冷、四肢痠痛、頭暈目暗、陽痿、遺精、子宮虛冷、帶下。
  4.陽氣虛陰火燥的人,不得驟服大劑量;鹿茸補陽,腎虛有火、痰熱、胃火者,皆不宜。

麥冬
  1..味甘、性平、無毒。
  2.主治口乾舌燥,安五臟、去心熱等現象,也可安定魂魄。

麥芽
  1.疏肝、開胃、消食除滿、下氣、退乳。
  2.治腳氣病、胃虛弱、食慾不振、乳脹。

麥芽糖(飴糖、膠飴)
  1.是由粳米、糯米、大麥或小麥的種子粉末加入麥芽,經過發酵及糖化作用製成。
  2.有滋養、鎮痛及祛痰的功效。

麥門冬
  1.潤燥生津、化痰止咳、利尿、強心、強壯。
  2.燥熱咳嗽、清肺、肺痿吐血、肺癰吐膿、便秘。

麻黃
  1.味辛、微苦、性溫。
  2.有能宣肺、平喘的功用;炙麻黃,還有增強潤肺的效果。

莪朮
  1.行氣、破血、消積、散結、止痛。
  2.治胸腹脹痛、癥瘕積聚、婦女血瘀經閉、跌打損傷作痛。

款冬花
  1.潤肺止咳、消痰下氣。
  2.咳嗽氣喘、咳、肺癰、咳吐膿血。

無花果
  1.可活化腸胃促進通便。
  2.無花果煎汁敷於疼痛部位可止痛。

番瀉葉
  1.消積滯、通大便。
  2.食物積滯、胸腹脹滿、大便秘結、習慣性便秘。

紫河車(胞衣)
  1.補氣、養血、益精。
  2.一切虛損、骨蒸潮熱、癆疾勞嗽、陽萎、神經衰弱、不孕。

紫草
  1.涼血活血、清熱、利尿、通二便。
  2.斑疹痘瘡、熱毒癰腫、大便燥結、肉芽腫、凍傷。

紫菀
  1.止咳化痰、抗結核、抗菌。
  2.治慢性咳嗽、肺痛、咳吐膿血、血痰、血勞。

紫蘇(蘇葉)
  1.味辛、性溫。
  2.有解毒散寒、通心利肺及溫氣中和的功效。
  3.能促進食慾、健胃整腸,適合用於退熱、發汗、滋補及治傷風。
  4.治傷風頭痛、發熱、胸腹脹滿、咳嗽、氣喘、乳癰腫痛。

絲瓜
  1.甘、涼,有益肝、胃經脈。
  2.絲瓜能清熱涼血、解瘡痘毒、化痰壅、活經絡,治發燒煩渴、腸風痔瘡、痰喘咳嗽。
  3.對於消浮腫、滑腸利便有效。
  4.絲瓜不宜多食,多食致瀉且傷命門,易損害性能力。

萊服子
  1.味辛甘、性平。
  2.可以去除脹氣、清潔腸胃積食、幫助排便。
  3.能降氣、調理氣機和化痰、止咳。

菊花
  1.味甘苦、性平、無毒,有助身體血脈運行,滋養肝臟。
  2.可強化肝機能、調理肝臟運作、清熱解毒。
  3.治眩暈頭痛、明目、去翳膜。

萎蕤
  1.又名玉竹,味甘、性平、歸肺、胃經脈,輔脾、腎經脈。
  2.可袪風清熱、除濕止痛,改善邪熱引起頭痛的情形。
  3.萎蕤常用為補養調理之品,對急症效較不顯著。
  4.萎蕤對胃氣壅滯不化者,慎食。

菟絲子
  1.補腎益精、明目、止瀉、固胎。
  2.治腰膝痠痛、遺精、小便頻數、腎虛胎動、眩暈耳鳴、眼花。

訶子
  1.斂肺、澀腸、解痙、抗菌。
  2.治久瀉、久痢、失音、脫肛痔血、久咳、遺精尿頻。

黃水茄
  1.平肝解毒、消炎止痛、利尿。
  2.治肝炎、黃疸、肝腫脹、肝硬化。

黃瓜
  1.味甘、性涼,有利水、清熱、解毒功能。
  2.可治療喉嚨腫痛。

黃芩
  1.味苦、性寒。
  2.黃芩具有涼心、治肺熱、瀉肺火、還可治療眼精紅腫以及有養陰的功用。

黃柏
  1.瀉火解毒、瀉腎火、收斂消炎、抗菌。
  2.治濕熱黃疸、濕熱下注、足痿軟、足膝腫痛、熱痢、骨蒸潮熱、濕疹。

黃耆
  1.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胃經脈。
  2.能生肌、利水和消腫,可調節汗排泄,治陰虛火熱、瘡傷不癒是托瘡聖藥。
  3.黃耆為平和強壯藥,能補中益氣、強壯脾胃、還可補虛勞和增強免疫力。
  4.凡是胸腹氣悶、胃有積滯、肝氣不和多怒、上焦熱甚、下焦極寒,不宜以黃耆進補。

黃連
  1.味苦、性寒。
  2.能瀉火氣、涼血熱、清肝火、改善消化不良、止嘔、治療下痢。

黃精
  1.味甘、性平,入肝、脾、胃、心、肺等經脈。
  2.能補中益氣、安養五臟、保健脾胃、還能益筋骨。
  3.對胃寒腹瀉、痰濕、痞滿、脹氣者,不宜。

萆薢
  小便頻數、膏淋、濕熱痺痛、淋濁白帶、濕疹。

滑石
  1.味甘、性寒。
  2.滑石有清熱、利濕,和改善口渴的功用,外用還可以治療皮膚濕氣。

當歸
  1.味甘苦辛,性溫,能補血、清血、潤腸胃、通經、光澤皮膚,對婦女身體補養有很好效果。
  2.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子宮收縮、活血化瘀。
  3.當歸內含精油類成份,有抗痙攣、鎮靜的作用。
  4.有多醣類成份,能增加免疫力。

葛根
  1.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
  2.治擴張心冠脈、頭痛項強、煩熱消渴、熱瀉、高血壓、耳聾(內耳血管痙攣引起)。

蜂蜜
  1.味甘、性平、無毒,是潤臟腑的重要藥材。
  2.補中益氣、調和營養、除心煩、養脾氣、清熱、使臉色紅潤。

補骨脂
  1.補腎暖脾、固精縮尿、擴張冠狀動脈。
  2.治腎虛久瀉、脾虛腹瀉、尿頻、腰痛、早泄、白帶、子宮冷感、冠心病。

鉤藤
  1.味甘、性寒,入肝、心經脈。
  2.鉤藤可以平肝風、除心熱,並能改善因內風所引發的頭暈目眩。
  3.鉤藤主要用在清熱祛風,體虛無火者不堪再清瀉,不可亂用。

葶藶子(丁力子)
  1.瀉肺、行水、消腫除痰、止咳定喘。
  2.肺氣喘滿、痰飲咳嗽、水腫脹滿。

槐花
  1.清熱涼血、收斂止血、降血壓。  
  2.治痔瘡出血、赤白痢疾、高血壓、吐血、衄血。

蒲公英
  1.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抗菌。
  2.治急性乳房炎、闌尾炎、黃疸型肝炎、痛毒、結膜炎。

蒲黃
  1.味甘、性平。
  2.能收歛止血、袪除瘀血、除熱、還能幫助血液的運行。

蒼朮
  1.味辛、苦,性溫。
  2.可去除脾胃濕氣,治腹脹、噁心嘔吐、腹瀉、祛風濕、發汗。

蒼耳子
  1.發汗、祛風散濕、鎮痛、消炎。
  2.治鼻竇炎、過敏性鼻炎、風寒頭痛、風濕痺痛、齒痛、瘡疥。

遠志
  1.味苦、性溫。
  2.有定心氣和止驚悸的效果,可改善健忘、安魂魄、瀉心火。

酸棗仁
  1.味酸,性溫。
  2.主治心腹寒熱、病邪聚結、安五臟、有寧心神的作用。

酸棗仁
  1.味酸、性平、無毒。
  2.富含脂肪油及蛋白質,對安定精神、幫助睡眠、鎮靜有顯著功效,可改善四肢酸痛、煩躁無法入眠的現象。

銀杏
  1.生吃會中毒。
  2.可改善頻尿、吐痰困難。

蒺藜
  1.疏肝熄風、行瘀去滯、明目、止癢、降壓。
  2.治肝陽上亢之高血壓、頭暈、目赤多淚、結膜炎、皮膚發癢、發疹。

熟地黃
  1.味甘、微苦、性微溫,是補血的重要藥材。
  2.能精血、明耳目、補益五臟。

蓮子
  1.止渴去熱、安心神。
  2.常食用可使人心生歡喜,心煩氣燥,也可養神。
  3.味甘、性平、無毒。
  4.富含澱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
  5.有補中益氣、養精神的功效。

蓮藕
  1.味甘溫、性平、無毒。
  2.有散瘀袪熱及益胃補新的功效。

蔓荊子
  1.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2.治風熱感冒、正、偏頭痛、齒痛、赤眼、昏暗多淚。

蔥白
  1.味辛、性溫。
  2.有幫助風寒風熱發汗的效果,並有通乳、利水、理血的功用。

豬苓
  1.味甘淡,性平。
  2.能去水、利濕、幫助泌尿通順、能發汗。
  3.豬苓可以治瀉痢。
澤瀉
  1.味甘淡,性寒。
  2.能利水滲濕、清除腎臟濕熱、利小便、消除腫脹。
  3.能滋潤五臟、補養虛炎、且能補陰。  

澤蘭
  1.行血通經、利尿消腫、破瘀除癥。
  2.治血瘀經閉、經痛、產後浮腫、跌打瘀腫、癰腫瘡毒。

獨活
  1.祛風濕、通經絡、鎮痛。
  2.治風寒濕痺、頭痛、手腳攣痛、齒痛、口眼歪斜、神經痛。

蕙苡仁
  1.富含澱粉、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素,有益脾臟。
  2.可利腸、消水腫、去乾濕腳氣。

鮑魚(腹魚)
  1.甘鹹、溫偏平,有益心、肝、腎經脈。
  2.能滋陰清熱、益精明目、補心緩肝、開胃助食,治虛勞、咳嗽、黃疸、帶下等症。
  3.胞魚肉質堅韌難消化,脾胃虛弱、消化功能差者,僅喝其湯汁為宜。

鴨肉
  1.甘、鹹、平,歸脾、胃經脈,輔助肺、腎經脈。
  2.滋陰養胃、利水消腫、補虛除熱,治咳嗽有虛、水腫、癆熱骨蒸。
  3.開刀有傷口、病中不宜吃鴨肉。

龍眼乾
  1.味甘、性溫。
  2.龍眼乾具有補心、補血、補益脾臟的功效。
  3.同時還能安心神、改善思慮勞傷。

龍膽草
  1.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濕熱。
  2.治濕熱黃疸、目赤 、熱痢、高熱抽搐。

龜板
  1.甘平、鹹,能補心、益腎、滋肝。
  2.能健骨、益氣增智,促進食慾,對於腰痛、骨痿、遺精、帶下、久咳、吐血、鼻血和痔瘡有效。
  3.孕婦或胃寒弱者,不宜;虛弱但寒而無火熱者,也不宜。

薄荷
  1.味辛、性涼。
  2.薄荷能解熱、消炎、健胃,且能改善頭部與咽喉腫熱疼痛。

薑黃
  1.行氣滯、散風活血、鎮痛、利膽。
  2.治經閉、腹部腫塊、風濕痺痛、臂痛、黃疸。

薏仁
  1.味甘、性寒。
  2.能利水、健脾胃,潤膚。
  3.薏仁容易引起流產,所以孕婦不宜使用。

檳榔
  1.破積利尿、殺蟲、消食行痰。
  2.能驅蟲、行氣導滯、胸腹脹滿、消化不良、縮瞳。

覆盆子
  1.補肝腎、固精強陽、澤肌膚。
  2.治陽痿、遺精、縮小便、腎陽不足、夜尿頻數。

鎖陽
  1.益精益陽、潤燥滑腸、養筋。
  2.治陽萎、早洩、遺精、足膝萎弱、氣虛便秘。

雞血藤
  1.補血、行血、暖腰膝、舒筋骨。
  2.治養血補血、通絡止痛、風濕痺痛、手足萎弱、月經不調、貧血。

鯽魚
  1.甘而溫平,助益脾、胃、大腸經脈。
  2.能治脾胃虛而食不下嚥、體力不濟者,也能改善便血、癰腫、潰瘍、水腫、腳氣的症狀。
  3.鯽魚忌諱與麥冬、芥菜、豬肝、砂糖等同食。

鵝不食草
  1.解毒、通竅。
  2.治肥厚性鼻炎、鼻瘜肉、鼻塞、目醫、腫毒、哮喘。

羅漢果
  1.甘、淡,益肺、脾經脈。
  2.能清肺理痰鎮咳,潤腸涼血通便,治咳嗽、骨熱、便秘,可治百日咳。
  3.胃寒弱、肺虛喘者,不宜。

藕粉
  1.味甘、性平、無毒。
  2.益氣力、除百病、補中養神,安心止痢、止渴去熱。
  3.益脾胃,並具有清熱效果。

藕節
  1.味甘、性平。
  2.能涼血、解熱、消散瘀血、止血,並有消食解酒的功用。

蘆根(蘆薈的根部)
  1.味甘、性寒、無毒。
  2.可開胃、治療反胃嘔吐、消渴、抗熱。

蘆筍
  止渴、袪熱、利尿。

蘇子
  1.下氣定喘、止咳消痰、寬胸開鬱。
  2.咳嗽痰喘、胸悶氣逆、呼吸不暢。

蘇木
  1.行血通絡、祛瘀、止痛、消腫。
  2.跌打損傷、瘀腫疼痛、止血。

蘇梗
  1.味辛、甘,性微溫。
  2.適用在胸腹氣滯的症狀,還有宣肺、理氣的作用。

黨參
  1.味甘、性平、無毒。
  2.可補中益氣、調和脾胃,對調理因疲累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藿香
  1.益胃氣、利濕除風、止嘔、止瀉。
  2.消化不良、霍亂吐逆、中暑、痢疾、胃寒引起吐瀉。

續斷(六汗)
  1.味苦,性微溫。
  2.續斷能補腎、肝,還能宣通血脈,調理筋骨,溫暖子宮,改善腰痛。  

鱉甲
  1.破血軟堅散結、鎮靜、補血。
  2.虛勞煩熱、肝脾腫大、經閉崩漏、瘡瘍久不癒合。

蘿蔔
  1.分為紅蘿蔔和白蘿蔔。
  2.白蘿蔔味辛甘、性涼,有消食化痰功效,可用以治療消化不良、咳嗽多痰、腹部漲痛等現象。
  3.紅蘿蔔味甘、性微涼,有潤常通便、清熱解毒功效。

蠶豆
  1.甘、微辛、平,入脾、胃經脈,輔助心、肺經脈。
  2.蠶豆能補中益氣、澀精實腸、健脾利濕、和臟腑。
  3.對於治水腫、脾胃虛弱、嗝食有效。
  4.蠶豆性滯膩,胃氣弱者吃多了容易脹氣,所以不宜多食。

鱸魚
  1.味甘、性平、有小毒。
  2.能滋補五臟、有益筋骨、治水氣、益肝腎,可多多食用。

鬱金(乙金)
  1.解鬱、理氣、散瘀、止痛、利膽。
  2.治黃疸、痛經、癲症、膽道炎、胃痙攣。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