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紫外線指數持續升高,一名五十多歲男子經常在外出後手臂發癢、長紅疹,就醫後才得知,原來是罹患陽光性過敏皮膚炎。
醫師表示,此病患者主要是對紫外線過敏,在冬天少有個案,6月迄今,門診約有一成病患受此困擾,預估下月進入高峰。防曬是預防的最佳方法。
台北書田診所副院長曾興隆昨天表示,發作與否和體質有關,若體質改變,不見得終生對紫外線過敏;臨床診斷可接受紫外線測試,一般而言,患者接受紫外線照射15分鐘後即會出現症狀,包括紅腫、出疹子、發癢、水泡、斑點、斑塊,嚴重者甚至脫皮,有的病患大力抓癢,可能抓破皮,若反覆發作會讓皮膚變黑、變厚。
陽光性過敏皮膚炎與一般過敏有什麼差別呢?曾興隆解釋,陽光性過敏皮膚炎發作區塊集中在陽光照射的部位,例如臉、頸、四肢;一般過敏不會脫皮,全身都可能出現類似蕁麻疹的疹子,不侷限在特定部位。
曾興隆表示,治療時先做好防曬,避免惡化,但不要在患部塗抹防曬乳液,而先以撐傘防曬,另外口服抗過敏藥物、消炎藥,併用外用藥膏。
平時養成防曬習慣,除了擦防曬乳,應撐陽傘或穿薄外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陽光。
曾興隆建議,國內曾有研究,暗紅色的陽傘抗紫外線效果最佳,但陽傘本身也須防紫外線。
此外,曾興隆也提醒,太陽可能為斜射,撐陽傘仍有防曬盲點,例如手臂、大小腿,短髮者的後頸部,或是禿頭男性的頭皮;另外,摩托車騎士的前臂、手背也易被忽略。紫外線中的長波紫外線可穿透玻璃,車內或室內的窗邊均可能接收到紫外線。曾興隆醫師建議病患若有類似困擾,儘速就醫釐清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