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破解!幼兒常見6大用語 The 6 Most Annoying things Kids Say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破解!幼兒常見6大用語 The 6 Most Annoying things Kids Say

用童心瞭解童言童語

可言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梁仲怡表示,孩子很單純,沒有心眼,父母要學會重拾童心去瞭解孩子,抱著好奇、好玩的心態去對待孩子,才能夠理解:「孩子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背後的意義,當孩子出現不適當的言語時,父母不要急著去責備,試著去瞭解孩子這些話中可能蘊藏的苦衷。

破解幼兒6大「番仔話」

以下列出寶寶會說的6大「番仔話」,請教梁仲怡諮商心理師解析幼兒會說這些話的背後原因,以及家長該如何回應比較洽當。

用語1‧「我的!!」

狀況劇

3歲的安安老是愛將弟弟的東西納為己有,每次搶走弟弟的玩具,就會認為是自己的,然後再也不願意歸還,活脫脫像個小土匪,而由於弟弟年紀尚小,因此多會禮讓哥哥,但媽媽很擔心養成安安霸道的個性,也怕兄弟倆日後會為此鬧得不可開交,每次媽媽要將安安手中的東西拿走,安安就會不停地重複叨念:「我的!我的!我的!」如果不順他意,他就捶胸頓足、放聲大哭…

專家解析

梁仲怡諮商心理師指出,3歲以前的孩子多以自我為中心,若加上又是家中唯一的小公主、小王子,在家中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狀況下,可能被過度寵溺,導致驕縱霸道的個性;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孩子尚搞不清楚「我的」、「你的」、「他的」等較為抽象的代名詞,因此當他對一個物品或是玩具感到喜歡、好奇的時候,下意識就會想占為己有。

破解!

1.平時跟寶寶說話,不要用代名詞,直接用稱謂表示,例如:「這是『媽媽』的杯子」、「那是『爸爸』的馬克杯」、「這是『寶寶』的奶瓶」等,寶寶久而久之就能聽懂,並慢慢了解物品的所屬權。

2.帶孩子出去玩或是拜訪朋友時,要帶一些他喜愛的玩具,除了避免讓孩子感到無聊的情況發生,也可以在他想要把別人家的東西搬走時,適時地拿出他的玩具,告訴他:「這是寶寶的的玩具,那個是阿姨的,寶寶的給寶寶,阿姨的給阿姨。」

3.家長不要因為幼兒哭鬧,就把東西讓給他,孩子很聰明,很快就會知道哭鬧行為是爸媽的罩門,可以讓他遂其所願,父母應堅定地傳達:「不行給你的就是不行!」;或是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

用語2‧「不公平!」

狀況劇

每天晚上就寢前,常可看見4歲的妮妮跟媽媽上演一場親子戰爭,每當媽媽過來跟她說:「電視機關掉,準備上床睡覺。」妮妮卻還想看電視,不想睡覺時,她就會吵鬧說:「不公平!為什麼大人可以晚睡!」並且吵鬧不休,最後惹火媽媽,不得不下最後通牒:「給我安靜!立刻上床睡覺!不然之後一個禮拜都不准看電視!」妮妮只好乖乖就範,嘴裡卻還是不斷咕噥:「不公平…」

專家解析

當孩子因為想做一件事情,而吵著說:「為什麼OO可以,我就不行!?」或是「不公平、偏心!」等,往往令父母感到難以招架,梁仲怡諮商心理師表示,幼兒會這樣說,代表他想跟大人或是哥哥姐姐做一樣的事情,想要跟他們一起;或是出於對事物的好奇與興趣。

破解!

1.父母要讓孩子知道這世界本來就不公平,很難做到任何事情都完全公平。

2.當孩子吵著說:「爸爸可以看電視,我為什麼就要上床睡覺?」這時千萬不要去兇孩子,或是威脅他:「如果再不睡覺,我就…」父母應該拋開專制權威的老大心態,用尊重且誠懇的態度向他解釋此為生活常規,而且是他應該遵守的。

3.若孩子像狀況劇中的妮妮一樣,通常也代表他還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應培養孩子規律的生活作息(例如:規範電視觀看時間與就寢時間等),就較不會有這種情形發生。

4.若孩子說:「為什麼OO有,我沒有?不公平!」等情況時,父母可以解釋:這不適合他,也是不屬於他該階段的物品或行為,跟孩子說理,他自然而然將會明白。

用語3‧「你又不是我的誰!」

狀況劇

小傑脾氣很拗,每次其他人是出於好意或是關心,告訴他這個要怎麼做,或是不可以怎麼做,比如幼稚園老師曾告誡他:「小傑不要爬上爬下,會危險喔!」小傑卻桀驁不馴地回她:「你又不是我媽媽!憑什麼管我!」老師感到很生氣,一時之間只想發脾氣教訓一下這小鬼…。

專家解析

梁仲怡諮商心理師指出,幼兒會說這些話,通常是針對父母以外的成人而說,例如:「妳又不是我媽媽!」、「妳走開!」等,此狀況多發生於成人限制或是強迫幼兒做什麼,導致孩子發脾氣進而脫口說出此語。

破解!

1.詢問自己:「孩子怎麼了?他是否有什麼需要?我該如何回應並幫助他?」用同理心瞭解幼兒生氣的原因,其多半是因為他想做你不給他做的事,或是他很不想做你要求他做的事,先安撫他,並表示你能理解他為何生氣。

2.安撫孩子的情緒後,再跟他解釋理由,例如:「那很危險…」或是「現在不可以耶…」總之,就是先理解孩子的苦衷,再點出大人的考量,讓孩子明白與體會。

3.給孩子選擇,清楚告訴孩子他剛剛要做的事是危險的、不能做的,另外提供兩個選擇是他可以做的,讓他選擇要做哪一樣。

4.有時可能是幼兒的態度出了問題,這時父母要思考在家裡是否過度縱容他,導致孩子產生目中無人的傾向。

用語4.「我現在就要!」

狀況劇

媽媽正在準備晚餐,這時2歲半的薰薰跑進來跟媽媽要餅乾,媽媽說:「晚餐後再給你吃~」薰薰說:「我『現在』就要吃餅乾!」媽媽拒絕,但是薰薰卻堅持不放棄,一直放聲尖叫:「我現在就要!我現在就要!我現在就要~」最後媽媽受不了魔音穿腦,規脆繳械投降,把餅乾全部給了他…。

專家解析:

梁仲怡諮商心理師解釋,幼兒的理智比較晚發展,因此剛開始幾年都是以情感主導行動,孩子往往不會看場合,也不管時間,「想要」什麼就希望當下能立即獲得滿足,此為正常的現象;待孩子漸漸長大,進入社會化過程,自然就能學會分辨場合、時間,也會從原本要求立即獲得滿足,變成定點、定時滿足。

破解!

1.先瞭解孩子,同理他的情緒(劇中的薰薰可能餓了),並用誠懇慎重的口吻向他解釋為何現在不行。若幼兒仍聽不進去,媽媽也應該堅守原則(例如:晚餐前不能吃點心,點心要在幾點才可以吃),不輕易向其耍賴、哭鬧投降。

2.家長在家裡和在外面要言行一致,原則也要一樣,不要在家裡縱容孩子,在外面卻要求孩子要表現得合乎舉止,對孩子來說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3.若是發生在外面(例如:百貨公司、大賣場),家長可以先將孩子抱離現場,帶到人比較少的地方,再好好施予管教。

用語5.「你都不讓我做!」

狀況劇

小如老是愛抱怨媽媽什麼都不讓她做…,有時媽媽是出於保護心態(例如:擔心危險)或是善意,而不讓她做某件事時,她都不斷大聲疾呼:「人家隔壁小美都可以,我都不行!你什麼都不讓我做!」讓媽媽實在不知道究竟該如何回應才好…。

專家解析

梁仲怡諮商心理師表示,1歲左右的孩子處於自主階段,這時什麼事都想嘗試,父母不要一味禁止,盡量多讓孩子嘗試操作,這年紀的孩子喜歡真實的事物,也喜歡勞作;卻往往是我們成人低估孩子的學習能力,認為他還太小,但其實2、3歲正是發展生活自理能力的時候,建議父母在安全範圍內,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 

破解!

1.孩子有時就像個小跟班一樣,喜歡跟進跟出,例如媽媽進廚房時,他也要在旁邊好奇的東摸西摸,這時家長不一定要厲聲禁止,可以考慮孩子想做的事,是否具有危險性?如何讓孩子一起做又兼顧安全?例如:媽媽煮菜時,可讓孩子在一旁做些簡單的事(如:洗洗菜、從冰箱拿東西出來等),讓孩子有參與感,孩子自然會覺得開心,也對自己產生自信。

2.準備適合孩子的工具(例如:安全剪刀),並教導孩子怎麼使用,以及告誡可能會有的危險。

用語6.「我不喜歡你!」

狀況劇

當媽媽下班回家看到客廳亂七八糟,阿貴將零食、玩具散落滿地,媽媽不禁對正在看電視的阿貴發起脾氣來:「夭壽喔~怎麼這麼亂!媽媽這麼愛乾淨怎麼會生出你這個不愛乾淨的小孩,你!趕快把玩具、零食收起來聽到沒有!」這時阿貴不甘示弱地吼:「我不喜歡妳!我討厭妳!我要新媽咪!」媽媽聽了不禁怒火中燒:「好哇!你去找新媽咪阿!」

專家解析

梁仲怡諮商心理師表示,常可以看到孩子一邊生氣說:「我不喜歡你!」,一邊又哭著要大人抱抱,其實孩子會有這樣的言語,也是後天學習而來,例如:媽媽可能無意中曾說:「你再亂丟積木…,我就不喜歡你囉!」這樣的言語若常常說,可能會讓孩子有被否定的感覺,應該改成說:「媽媽不喜歡阿貴亂丟玩具」,把孩子本身和其行為分開,讓他知道,不管他今天做了什麼,媽媽一樣愛他。 

破解!

1.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通常是需要沒有被滿足或是不高興,這時應該掌握孩子的情緒,理解他的需要與不高興的原因是什麼(例如在劇中,阿貴可能是想看電視,這時媽媽可以要求他看到一個段落再幫忙收拾,而不是立刻關掉電視)。

2.家長不要隨孩子的情緒起舞,若孩子說出一些讓您深感挫折或生氣的話,他們往往是無心的,應盡量保持冷靜與孩子溝通,以瞭解其需求和想法。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