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克服寶寶發燒3步曲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克服寶寶發燒3步曲

第一步‧認識發燒

發燒:肛溫38.5°C、腋溫37.2°C、口溫37.5°C

人體的溫度先天就有差異,有的人天生體質體溫偏低,大約在36°C,有的人體溫偏高,大約在37°C,光田醫院大甲分院小兒科主任許峻銘表示,人體的正常溫度在36°C~37°C間,38°C以上就算是有發燒,但真正確定發燒的溫度為38.5°C。以上的溫度是以量代表人體中心溫度的肛溫為主,若是腋溫則37.2°C以上算發燒,而口溫則是37.5°C以上才算發燒;而一般家長常用的耳溫槍,多數是設定成肛溫溫度。

許峻銘醫師指出,人體的代謝以及環境的溫度等都會影響體溫的變化,因此,要先認清寶寶是屬於體溫定位點上升引起的發燒fever,或是體溫定位點並未改變,但中心體溫超過38°C的體溫過高hyperphermia,之後才能給予正確的處置。

第二步‧發燒問題5解

現在,將寶寶發燒分成疾病與非疾病2因素來作說明,家長可以更清楚地知道發燒代表的意義。

解答1‧感染引起的發燒fever

許峻銘醫師指出,疾病引起的發燒是因病毒或細菌所引發的感染,使人體中的免疫功能與病毒對抗,產生外生性或內生性的熱源,造成人體內腦部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定位點發生改變,進而影響體溫調節;此時,身體為了不讓體溫喪失,血管會收縮、手腳冰冷讓病人感到畏寒;此時,人體為了產熱會以顫抖方式使體溫上升,體溫升高後會出現呼吸與心跳變快、臉潮紅、頭痛倦怠的現象,之後就會流汗退燒。春季容易出現的流感、一般感冒、水痘、輪狀病毒等都會造成發燒。此外,長腫瘤、胰臟炎與自體免疫方面的疾病等也會引起發燒。

解答2‧身體產熱太多或散熱太少引起體溫過高(hyperphermia)

另外一種則是體溫定位點沒有發生改變的體溫過高現象,許峻銘醫師表示,這種體溫過高也會超過38°C以上,但導因不是產生外生性或內生性的熱源,而是身體產熱太多或散熱不夠所引起(像是:劇烈運動後、父母給小寶寶穿太多衣服讓他無法散熱、或是環境溫度高又穿過多衣物等,都會引起體溫過高)。

另外,還有一種體質性的夏季熱,也會讓寶寶溫度過高。許峻銘醫師指出,2歲以下的寶寶有的腦部發展尚未成熟,造成自己調節體溫的能力不佳,一到炎熱的夏天,體溫就會跟著環境增高,也會高過38°C以上,不過只要吹冷氣就可以降下體溫,若家長觀察寶寶白天的體溫很高,但活動力、精神與食慾都很好,也沒有受感染的症狀,而且體溫到傍晚晚上就會下降,這就有可能是夏季熱,不需太擔心,這種夏季熱通常到3、4歲就會自然恢復。除了上述的原因外,還有中暑、熱衰竭、腦部受損均會造成體溫過高的發熱的現象。

解答3‧發燒會不會燒壞腦筋?

有些老一輩的人認為發燒會燒壞腦筋,因此對小孩發燒緊張萬分,深怕小孩腦袋燒壞變笨;事實上,會讓腦部受損的,是造成腦部發炎的病毒與細菌,和發燒並沒有直接關係。許峻銘醫師解釋,病毒或細菌侵襲大腦外層的腦膜引起的腦膜炎以及侵襲大腦與小腦引起的腦炎,是會引起一些神經方面的後遺症,造成運動、感覺、智能和聽力方面的受損,而腦炎與腦膜炎也會有發燒之類的症狀,所以,才會引起老一輩人的誤解;若是像中耳炎或扁桃腺發炎等一般疾病所引起的發燒,就算燒到41度也不會影響腦的發展;此外,若是發生嚴重中暑,讓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受損的話,體溫可能會升高到41.5°C以上,這時也會造成腦部受損。

資訊站

認識腦膜炎與腦炎

許峻銘醫師說明,腦膜炎與腦炎多半是由某些類型的腸病毒、日本腦炎病毒、肺炎鏈球菌、b型嗜血桿菌、腦膜炎與雙球菌所引起。

肺炎鏈球菌、b型嗜血桿菌

好發於6歲以下的小孩,不過現在都已有疫苗可預防。

腦膜炎雙球菌

國內沒有引進疫苗,之前有發生過軍中群聚感染的案例。

許峻銘醫師進一步提醒,腦炎與腦膜炎的發燒症狀初期與一般感冒類似,但之後會出現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意識不清等症狀,需儘速就醫。

解答4‧哪種發燒必須立即就醫

有些人會用溫度來界定送醫的時間,但許峻銘醫師表示,溫度並不是送醫的判定標準,如寶寶玫瑰疹有的會燒到39°C或40°C,但除了高燒現象外,寶寶並不會有其他嚴重症狀,這時也不一定要馬上送醫;而有的疾病雖沒有發高燒但是症狀嚴重或讓寶寶很不舒服,這時就需送醫診治。

家長首先可以先觀察寶寶的狀況,若是寶寶活動力佳、吃喝與排便都正常時,就可以在適當的時機自行給與退燒的處置,一般感冒的發燒約在3天內就會退燒,若發燒溫度高又持續3天以上,就需要送醫診治;不過,若是寶寶發燒後活動力變差、不吃不喝、躁動不安、呼吸很喘、嘔吐、昏睡、抽搐、脫水或是意識不清,這就需要立即送醫。

另外,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若是發燒,則有可能有潛在的嚴重感染危險,所以,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若是發燒必須立刻就醫;除了新生兒外,假使寶寶之前曾反覆罹患泌尿道感染、中耳炎或其他部位反覆感染現象,需要驗尿檢查或給醫師進行詳細確認。有熱痙攣病史的小朋友,發燒後也需立即就醫。

解答5‧如何正確地幫助寶寶退燒

發燒需要退燒嗎?退燒的時機為何?這是許多家長的疑問。許峻銘醫師表示,事實上適度的發燒可增加人體的抵抗力,而且許多細菌與病毒不喜歡高溫,發燒也會讓這些病毒受到影響;但是,發燒若是超過38.5°C還是會引發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家長可以幫助寶寶退燒,會讓他們舒服些,所以如何正確地量體溫以及發燒藥給予的時間點就顯得相當重要。

資訊站

正確量體溫的方法

正確量體溫才能確實知道寶寶是否真的發燒,許峻銘醫師建議,新生兒最好量腋(背)溫或是肛溫,而一般家長常用的耳溫槍則較適合較大的幼兒,因為耳溫槍是利用紅外線測量耳膜的溫度,若有耳屎、耳道太彎或太窄都會影響測量結果;另外,額溫則是測量體溫中最不準確的一種,不建議使用。

至於體溫的測量器具,則建議使用電子體溫計,因水銀溫度計有破裂釋出有毒物質的危險,一般不建議使用。

【腋溫】

將體溫計夾在腋下3分鐘以上。

【肛溫】

將體溫計插入肛門約1~3分鐘。

【耳溫】

測量前要先確定寶寶耳內沒有耳屎後,再將耳溫槍深入測量,為了避免測量不準確,可多量幾次,以最高的溫度為準,而且耳溫槍需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重新校正,以免量出不正確的溫度。

發燒藥給予的時間

【發燒初期】物理退燒處置

前面有談過發燒的初期身體會先發冷顫抖、手腳冰冷,之後體溫才會上升,所以在身體發冷顫抖的發燒初期是產熱期,如果給予物理性退燒處置(如:睡冰枕、洗澡),會讓體溫下降,此時體溫設定點仍未下降,會因溫差更大反而使身體顫抖的更厲害,建議爸比媽咪要要給予寶寶適度的保暖措施。

【何時食用退燒藥】發燒38.5°C以上

至於退燒藥物可於發燒時(38.5°C以上)即可給予,會歷經一段時間後才會產生作用。許醫師表示,要特別注意市售退燒藥的成分,不建議使用含有阿司匹靈成份的退燒藥,而較常使用含普拿疼成份的退燒藥,使用時要依照寶寶的體重給予適當的量,因量太多可能會讓肝臟受損;其次,口服退燒藥後要隔4~6小時餵食1次,因為口服退燒藥約1~2小時才會退燒,一般疾病約3天內才會完全退燒,若到時仍沒有退燒,就必須送醫治療。至於塞劑的使用則需間隔6~8小時,而且不可以與口服退燒藥合併使用。

【食用退燒藥後】環境溫度設定有助散熱

在病人使用退燒藥以後,體溫定位點回復正常,需要以排汗來散發熱量,此時,環境溫度的降低有助於這種散熱過程(像是:洗溫水浴或冰枕等物理退燒法)另一個時機應該是體溫定位點正常的 hyperthermia , 例如夏季熱、脫水引起的體溫上升等。

@第三步‧發燒時的飲食照護

發燒時因為水分流失,會使體內的熱度不容易散去,所以,發燒時要多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有些家長會在寶寶發燒時讓寶寶喝運動飲料,許峻銘醫師指出,只要不是特殊的疾病所引起的發燒,讓寶寶喝運動飲料並沒太大關係,因運動飲料中有少量的電解質;相反地,若是腸胃道疾病引起的脫水現象,就不建議攝取運動飲料,應改喝口服電解質液來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