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季風報到,北台灣急降8度,冠狀動脈疾病及腦中風機會大增!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幸榮今(11)天提醒,立冬時節溫度驟降、變化大,血液「油膩膩」的高血脂危險族群尤其要當心,每降低1%的壞膽固醇,冠心症、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就能降低1%,且高血脂無感,每年至少一次到院抽血才能夠保命。
資深音樂人馬兆駿在2007年因心肌梗塞猝逝,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馬爸爸也是在69歲時,同樣完全沒有徵兆驟逝。痛失父親和弟弟,馬二哥馬兆驊這才到醫院檢查,血管攝影一照,竟發現右冠狀動脈嚴重堵塞,達70%至95%;左迴旋枝亦已塞住80%,血脂更全部是紅字,再拖下去,可能命也沒了。
緊急手術裝設支架後,馬兆驊開始按時服藥,每三個月回診檢查一次,他感慨的說,自己的命是靠家人撿回來的,所以他特別珍惜,現在規定自己每天工作不太過勞累,且保持每天都騎單車運動15至20公里。
高血脂其實是「無感」的!林幸榮說,不同於血壓、血糖波動,還有高血壓、低血糖的不適生理反應可察覺,血脂的高低,民眾常無從警覺,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長期累積,造成動脈粥狀硬化、阻塞,最後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甚至猝死。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民國100年高血脂病患人口總數較民國99年增加超過12萬人;而研究顯示,每降低1%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壞膽固醇),冠心症、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就能降低1%。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殷偉賢指出,健保署在今年8月已放寬降血脂藥健保給付規範,提醒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應將LDL-C控制在100 mg/dL以下,第一年應每3至6個月抽血檢查一次,第二年以後,至少每6至12個月抽血檢查一次。
醫界推估,全台灣至少超過200萬的20歲以上成年人,是高血脂危險族群,建議成年人,每年至少一次到院檢測血脂,一旦發現數值異常,應該根據自己的疾病風險高低,積極治療,否則等到心血管疾病已發生,再降血脂治療已經太晚了。
藥物治療方面,殷偉賢說,目前理想的治療選擇為史他汀類降脂藥,研究證實,可讓血管裡的壞膽固醇含量降低50%以上,且讓好膽固醇增加近15%,只要依循醫囑積極治療,甚至有可能逆轉動脈粥狀硬化。
**********************************************************************************************************************
成年人應每年作抽血檢驗一次,確定自己的血脂高低.
高血脂及糖尿病的患者,在氣候驟降時,應多加注意保暖,並注意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