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健康] 無家可歸人口的TB、C肝、HIV比率都比較高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無家可歸人口的TB、C肝、HIV比率都比較高

無家可歸人口的TB、C肝、HIV比率都比較高作者:Jenni Laidman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根據線上發表於8月20日Lancet期刊的一篇調查,無家可歸者的結核病(TB)盛行率約為一般美國人口的46倍高、C型肝炎盛行率為4倍高、HIV盛行率也較高。
  
  這項估計是由瑞典斯德哥爾摩Karolinska研究中心婦女與兒童健康部Ulla Beijer博士等人回顧28年的醫學文獻、選了43篇研究分析而得。這項調查探討居住於庇護所或街頭的成年人,且包括了感染症診斷檢測與自我報告,研究對象代表了63,812名無家可歸者,美國有32,000人、英國有5,200人。
  
  Lancet 的新聞稿指出,英國無家可歸者的感染症比率也提高,TB盛行率達34倍、C型肝炎達50倍;英國沒有針對HIV的研究。
  
  研究作者指出,全面估計的盛行率有顯著的異質性,就這三種感染症的顯著異質性而言,統整估計時必須小心,且需仔細描述樣本和調查中的診斷方法。
  
  無家可歸者的TB盛行率範圍為0.2%-7.7%,有明顯的異質性,隨機效果彙整盛行率為1.1% (95%信心區間[CI],0.8% - 1.5%);至於C型肝炎,估計範圍為4.3%-36.2%,有明顯的異質性,隨機效果彙整盛行率為21.4% (95% CI,15.9% - 26.8%);至於HIV,範圍為0.3% - 21.1%,有明顯的異質性,隨機效果彙整盛行率為4.8% (95%CI,3.6% - 6.0%)。
  
  TB盛行率比率範圍為34-452、C型肝炎感染為4-70、HIV感染為1-77。
  
  作者們寫道,結核病、C型肝炎、HIV的盛行率估計有異質性,需要地區性調查才可為無家可歸者發展健康服務。
  
  作者們指出,之前的研究一致認為,無家可歸者的感染症比率較高。之前的研究顯示,死亡率是一般族群的4倍,因而使這類族群風險增加。作者們寫道,無家可歸者的感染症會導致社區感染且與營養不良、長期無家可歸、高度使用醫療服務等有關。
  
  法國新興感染症與熱帶病研究單位主任Didier Raoult博士在相關評論中,呼籲對無家可歸者之健康照護的重視。
  
  Raoult博士寫道,需要有針對性的行動來解決無家可歸者的易感染性。
  
  英國國家健康與臨床精進研究中心的指引顯示,當疾病盛行率為0.25%以上時,追蹤無家可歸者的TB可節省$32,000(每品質調整生命年數)。作者們指出,在他們回顧的17篇TB研究有15篇的盛行率高於0.25%,認為應考慮普遍篩檢無家可歸者。
  
  作者們表示,事實上,盛行率或許高於研究數據,因為胸部X光可能會忽略了次臨床診斷,無家可歸者如果沒有TB症狀,也很少會接受胸部X光。
  
  該研究的異質性分析顯示,相較於敏感度較低的痰液分析,胸部X光和較高的TB盛行率有關。
  
  作者們寫道,應藉由主動尋找案例進行結核病篩檢,也就是說,不應該侷限於健康服務體系中有症狀者,因為在邊緣化的弱勢族群比一般人更少且更晚才會接受檢查。
  
  此外,研究發現,如果一般人的TB比率較高,無家可歸者的比率會相對增加,不過,C型肝炎部分沒有類似關聯。
  
  作者們寫道,從公衛角度來看,這結果相當重要,因為它認為降低一般人的C型肝炎與HIV感染的措施,可能無法轉移到降低無家可歸者的盛行率。
  
  Raoult博士認為,無家可歸者飽受感染症的侵襲,針對傳染性疾病,如白喉、麻疹、A肝、B肝、流感,進行疫苗接種和再度接種是相當重要的,這是迄今所知的最佳策略,尚未在任何國家實現;此外,也應對無家可歸者發展針具交換計畫而預防共用針具的疾病傳染,以避免HIV和C型肝炎感染。
  
  總結來說,無家可歸者的感染症風險仍顯著高於該國的一般人口,增加的這些風險是整體人口的公衛挑戰,運用特定策略來降低這些風險相當重要。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