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生膝關節痛時應及時治療,若未妥善醫治,嚴重者恐關節變形!新竹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鄭阿乾表示,膝關節痛包括痛風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以痛風性關節炎為例,若病情惡化,恐出現關節炎及關節變形,甚至引發腎發炎、尿毒症,可透過治療加穴位按摩來改善症狀。
鄭醫師指出,膝關節痛的主要症狀為紅腫、疼痛、無法站立或彎曲,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小腿麻痺、肌肉萎縮、兩腳冰冷、腳指甲紫黑及關節變形等症狀,以痛風性關節炎為例,這種病症是因為尿酸過高所引起,通常會先在大拇指節或腳踝關節出現紅腫疼痛,疼痛就如同刀割般劇烈,接著會在腳背、膝部及腕肘關節等部位發病。
痛風性關節炎因發病快速如風,所以就稱為痛風。鄭阿乾醫師進一步指出,患者可透過中藥調養腎氣、排除體內尿酸,並多喝水、多運動,少吃肉類、海鮮及高普林的食物,同時透過穴位按摩有助於改善症狀,可按摩湧泉、太衝等穴位,早日恢復健康。
湧泉穴屬腎經,在腳掌心凹陷處,按摩這個穴位有助調節腎氣、內分泌,以及利尿、減少水腫,按摩時翹腳後用大拇指由下往上推按至有痠痛感為原則;太衝穴屬肝經,在腳一、二指縫上一‧五寸凹陷處,按摩這個穴位有助於平肝、理血、通絡,按摩時可翹腳放於膝上,用手食指、中指按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