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馬來西亞婆羅洲的普南族是一個神秘的民族,他們生活在熱帶雨林裡,保持著許多有趣的風俗傳統。
「我們」有6種說法
普南人之間的溝通大多靠符號來進行:木棍、樹枝以及樹葉等,
通過不同的排列傳遞不同的意思,告訴別的部落他們的行走路線,哪些地方可以獲取食物,哪個地方存在著危險等。普南人也有語言,但多數比較簡單,除了本民族外,其他人很少能夠理解。這種語言非常有意思,比如只用一個單詞就代表了「它、他和她」,但「我們」卻有6種說法。
根據「我們」的範圍和人數不同,用詞也不同。兩個人的「我們」與好幾個人的「我們」絕對不是一個詞。這還算不上什麼,最厲害的要算是「西米椰子」了,這種食物居然有40多個名稱,一般人聽都聽糊塗了,更不用說記住。這也難怪,因為西米椰子是普南人主要的食品,可以為身體提供糖分和其他營養,所以他們對這種東西情有獨鍾,為此專門創造了40多個單詞。
不習慣說「再見」和「謝謝」
令人奇怪的是,普南語中沒有「再見」這個單詞。這是因為當地人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狀態下,並且在森林裡居無定所。這次見了面,下次在哪裡遇到很難說,所以不說「再見」也情有可原。普南人的屋子小而簡單,只有屋頂是用樹枝和樹葉搭建的,主要用於遮雨,因此算不上正式的房屋。他們經常是在此臨時住一夜,第二天就離開。
至於「謝謝」這個詞,也同樣不存在於普南人的詞典裡。當地人過著近乎「共產主義」的生活,所有的財產都是大家共有的。人們獵殺動物、採集野果,然後一起分享。互相幫助在這裡被看作理所應當的事,因此不需要客氣。
普南人在森林中有著複雜的「意境地圖」,在哪裡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會用這個事件給該地方命名。比如鍾愛的獵犬死了,或者發現一隻不同尋常的鳥,都可能成為他們給地點命名的依據。
普南人的文明在消亡
由於原始森林被砍伐,普南人的居住地越來越小。如今,馬來西亞的普南族共有數千人,但真正意義上的遊牧普南人只剩下三五百。許多人被迫定居下來,而那幾百人卻堅守著數千年流傳下來的風俗和傳統。社會學家們擔心,如果馬來西亞政府不採取保護措施,普南人以及他們的文化將會逐漸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