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得到的,也有失去的。在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時,我們應該學會放棄。
人要懂得放棄
懂得放棄是人生當中的一個很大的智慧。做到適時的放棄是自知。
一個人活著,一定會有很多責任與欲望,所有的這些東西要是拿掉了,人生就自然能夠變得輕飄。沒有任何意義,可老背著它們,最終有可能累死在路上。生活原本是非常純樸、簡單的,學會捨棄自己不特別需要、對人生益處不大的東西,學會放下你的另一條腿,保持一顆簡單與明朗的心,你會發覺到人其實在奔跑當中也可以很沉穩。
人,正因為不懂得捨棄才會有許多痛苦。當自己學會了捨棄就會豁然開朗,生命會馬上向你展現出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景緻。
有這樣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當你緊握雙手,裹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應該懂得捨棄,生活中魚和熊掌能兼得的時候很少,每一次放棄是為了下一次得到更多的回報。緊握雙手,肯定是什麼也沒有,打開雙手,至少還有希望。
勇於放棄的人是精明的人,樂於放棄的人是聰明的人,善於放棄的人是高明的人。學會放棄吧,放棄失落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耗費精力的爭吵,放棄沒完沒了的解釋,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金錢貪欲,放棄對虛名的爭奪。放棄曾經的各種煩惱,擺脫層層糾纏,使自己的整個身心都沉浸到一種輕鬆而寧靜之中。
倘若蝌蚪總是炫耀自己的尾巴而捨不得放棄,那它將永遠長不成自由跳躍的青蛙。請別忘記,放棄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放棄是一種超脫,是一種氣度,是一種昇華,更是一種境界。
懂得放棄是人生的大智慧。適時的放棄是自知與明智的美麗結晶。
有這麼一個故事:在大森林裏住著一個大的部落,捕猴的方法十分獨特。首先做一個如鳥籠一般的籠子,木棍與大棍之間的縫隙恰能讓猴爪子伸得進去,籠中放置了很多個蜜桃。然後,找一個空場將籠子牢牢地固定住。負責捕獵的人們手持大鼓在周圍埋伏好,等待著頑皮的猴子發現籠中的至愛。一旦等猴子伸進爪子,向外拿桃子的時候,埋伏的人立刻擂起鼓,鼓聲震天,人們群起而圍之,受驚的猴子束手就擒。是什麼原因呢?因為猴子抓住桃子而不放鬆從而使得自己的手不能夠從籠裏面抽出,所以也只好任人處置了。
生活中的人們是不是有時候也像一些「猴子」這樣呢?在我們苛求完美的時候,在我們被物欲橫流的社會搞得紙醉金迷的時候,在我們精疲力竭追求一個不現實的目標的時候,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很值得玩味的。
人的一生實在是有太多的誘惑,不懂放棄就只能在誘惑的旋渦之中喪失自己的生命;人生也有著很多欲求的東西,不懂放棄就只能任欲求牽著鼻子走;人生有太多個無奈,不懂放棄就只能與憂愁永久相伴在一起。所以,懂得放棄是人十分可貴的品質!
學會放棄
學會了放棄,才擁有一份成熟。
一隻倒楣的狐狸被獵人套住了一隻爪子,它毫不猶豫地咬斷了那隻小腿,然後奪路而逃。放棄一隻爪子從而保全了一條生命,這是狐狸的學問。人生亦當如此,當生活強迫我們付出慘痛代價時,放棄局部的利益,保全整體的利益是明智的選擇。智者曰:「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趨利避害,這是放棄的實質。
放棄既是一種理性的表現,也不失為一種豁達美。「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是一句著名的治學格言,也是大家推崇的成長之道。堅持固然重要,但也不要過於
盲目地執著。
如果選定目標,就要鍥而不捨,以求「金石可鏤」。如果目標不正確,或主觀條件不允許,與其蹉跎歲月,倒不如學會放棄,這樣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再展宏圖。
魯迅棄醫從文,班超投筆從戎,都是「改換門庭」後大放異彩的楷模。放棄其實是為了更好地得到,是在放棄後再進行新一輪的進取。只有放棄了才能再做新的,才會有機會獲得成功。拿得起,就應該放得下;反過來,放得下才能拿得起。荒漠中的行者知道什麼情況下必須扔掉過重的包袱,以減輕負擔,保存體力,努力走出困境而求生。該放棄的就一定得放棄,因為連生存都無法保證,堅持是無任何意義的。
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放棄魚,你可以得熊掌;如果你放棄熊掌你可得到魚;但如果執意兩者兼得,到頭來可能一樣也得不到。
很久以前,一個人愈來愈感到生活的沉重、壓力,眼看無力支撐,只得去請教智者。
智者把他帶到一條五彩石鋪就的小徑,然後交給他一隻背簍,要他順著小徑一路走下去,把認為喜歡的石頭都撿進背簍裏。
這人依言而行。紅色的,他感覺熱烈奔放、絢爛似好,白色的,他認為晶瑩剔透、純潔無瑕;黑色的,他認為莊重嚴肅,金光閃亮,一一撿進去…漸漸地,背簍裏的石頭越撿越多,雙肩越來越沉,後來,終於支持不住,一跤跌坐在地上。
智者見狀,又吩咐:從現在起,你把最喜歡的石頭留下,其餘的統統扔掉,再往前走試試。這一來,他頓時感到非常輕鬆,很快抵達了盡頭。
人的一生,曲折而漫長,面臨的事很多很多,但我們不能把一切都背負在身上。在取得的同時,我們還須懂得有所放棄,這樣你在生活之路上才會獲得輕鬆、愉悅的心情。
有所失,才會有所得
放棄與獲取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沒有放棄就沒有獲取;得到的同時必然也會失去。很多聰明人明白這一道理,從不患得患失,更沒有過多欲望,他們敢於放棄,所以無論幹什麼,都能取得成功。越國的范蠡輔佐勾踐二十多年,最後打敗吳國成就了霸業。勾踐有「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的美意,范蠡不僅謝絕,而且他放棄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離開了勾踐。他跑到齊國「耕於海畔,苦身戮力」創下數千萬產業。齊國人又要他當宰相,范蠡搖著頭長歎一聲說:「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詳。」因此,他再次放棄,散盡家財,丟下相印,跑到了一個叫陶的地方,隱姓埋名,艱難地進行一番創業。沒有過多長時間,又創下巨萬家資,他在歷史上被稱作為陶朱公。范蠡的三個兒子卻都不行,特別是大兒子,對任何事情總是斤斤計較,什麼都捨不得,以致到最後害死了自己的弟弟。
在范蠡成為陶朱公時,二兒子在楚國犯下了殺人大罪。范蠡便準備了一馬車金銀財寶,要小兒子去楚國救他的哥哥,大兒子卻認為:「今弟有罪而遣少弟,是吾不肖。」於是就想自殺,范蠡的老婆慌了神,對范蠢說:「你派小兒子去,未必就能救得出二兒子,而大兒子因此就先死了,這又何苦呢?」范蠡迫不得已,也只好讓大兒子去。要他去楚國找自己的老朋友莊生,他對大兒子說:「你去後,就把這所有的金銀財寶給莊生,聽他的安排,千萬不要違逆莊生的意圖。」大兒子到了楚國,看到莊生家裏一貧如洗,草都長到了門口,心裏不以為然,然而他還是按父親的意思,把那些金銀財寶留給了莊生,莊生說:「你快回去,千萬不可留在楚國!你的弟弟被釋放以後,也不要問什麼原因。」但大兒子卻在楚國住下來了,還把自己私自帶去的錢財拿出來,找楚國的權貴們幫忙,想救弟弟。
雖然莊生非常貧窮,但廉潔、耿直,在楚國是非常有名望的,連楚王都把他當作老師看待。他指著那車財物對老婆說:「這都是陶朱公的財物,不要動,事情辦好後,再送還給他。」說完這些話之後也去見楚王,要楚王以德治國,消除天災。楚王當即下令大赦天下。這時范蠡的大兒子正去一位要人家裏送禮,聽說楚王大赦天下,其弟弟出獄是理所當然的,而並非莊生出力。莊生卻得了一車金銀財寶,心裏很是不平。於是就又去見莊生。莊生十分吃驚地問道:「你為何到如今沒有離去呢?」大兒子說:「是的,我是為弟弟的事來的,現在聽說弟弟運氣好,正趕上楚王大赦天下,特來向您辭行。」莊生明白了他的意思說:「你的東西在那裏,你就拿走吧。」大兒子便真的把那一車金銀財寶帶走了。莊生受了羞辱,立刻又去見楚王,說:「我聽說陶朱公的兒子殺了人被囚禁在楚國,他家裏人帶了很多錢財來賄賂您的手下,百姓們認為您這次大赦天下的原因不是憐惜楚國的臣民,而是因為陶朱公這個兒子的原因。」楚王便開始大怒起來,立即下令殺掉了范蠡的二兒子。
我們從這裏不難看出,范蠡大兒子又想救弟弟,又捨不得那一車金銀財寶,結果葬送了自己弟弟的性命。這也正是不懂得放棄造成的嚴重後果。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須有所選擇,有所放棄。
那些喜歡釣魚的人可能都明白要想釣到大一點的魚,那麼就必須用香甜可口的食物做魚餌。人們要想在某些方面獲得成功就必須在其他方面有所犧牲。選擇是人生成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的航標,一個人只有做到量力而行的睿智選擇才能夠擁有更加輝煌的成功。
放棄是智者面對生活的明智選擇,只有懂得何時放棄的人才會事事如魚得水。
人的一生就如同演戲,對於每個人來說自己都是人生當中的導演,只有學會選擇 和懂得放棄的人才能創作出精彩的電影,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人生短暫,與浩瀚的歷史長河相比,世間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祿皆為短暫的一瞬,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得意與失意,在人的一生中只是短短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