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文章] 「一念之間」是直指人心,想要有成就...最為切要的一句話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一念之間」是直指人心,想要有成就...最為切要的一句話

「一念之間」是佛教用語,亦是直指人心,最為切要的一句話。
我們在世間生活,是好是壞?是善是惡?是福是禍?是貴是賤?都在一念之間。

一念之間,哭婆變笑婆;一念之間,天堂變地獄;一念之間,立地成佛;
一念之間,上窮碧落下黃泉。一念私我,畫地自限;一念為眾,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福德因緣。

對於「一念之間」,有四點意見:

第一、天下無難易之事,只問有心無心之人:世間的事情困難嗎?容易嗎?

很困難的事情,在有心人的前面都不困難;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反之,即使很容易的事情,在無心著意之人的前面,也是無法成功。
所以世間沒有絕對的難易,有心無心,只在「一念之間」。

第二、天下無善惡之事,只問好心壞心之人:天下沒有什麼絕對的善、絕對的惡。

像父母管教子女,老師教育學生,有時候給予挫折、壓力,或打罵、棒喝,
卻能成就他的奮發向上,這能說不好嗎?

若是父母溺愛,或酒肉朋友助其吃喝嫖賭,玩樂滋事,這種看似愛心的布施,
反而成為造罪的根源。

所以天下無善惡之事,只在好心壞心。好心行惡事都是功德,偽君子假惡為善,並非真善。
所以善惡好壞,在於「一念之間」。

第三、天下無成敗之事,只問得心失心之人:綜觀天下歷史,誰是成功之人?

誰是失敗之者?貴為帝王的紂王、夏桀,在人間留下千古的罵名。
曾經在囚牢裡度過悠悠歲月的文天祥,為人間留下浩然正氣;

史可法忠君愛國,戰敗猶榮,贏得清王朝的尊敬,追謚為忠正。
可見天下沒有完全的成敗,成敗只在得心、失心的「一念之間」。

第四、天下無苦樂之事,只問煩心平心之人:在煩惱人之前,快樂也是苦。

對平等心的人來說,無苦亦無樂。譬如千年暗室,點燃一燈,就大放光明。
所以苦與樂,只在一念心轉。

「一念之間」,有如下四點:

第一、天下無難易之事,只問有心無心之人;

第二、天下無善惡之事,只問好心壞心之人;

第三、天下無成敗之事,只問得心失心之人;

第四、天下無苦樂之事,只問煩心平心之人。

佛家名言「心即是佛」,強調修心養性的重要,只要自我內心修持,便可達到佛的境界。

然而,對常人來說,心是無可捉摸的。年紀越大,我越覺得人是情緒的動物,
時時刻刻受到情緒的影響,這個不安定的心,當然離開佛的境界甚遠。

禪宗有許多知名的公案,談的便是「心即是佛」的種種辯論,有人妄想打坐成佛,
於是有了磨石成鏡的比喻,有人求安心之法,於是禪師要求道者取心出來,便可安之。
這些道理簡單而深邃,非常迷人,但也容易使人迷失。

其實最簡單的道理是「一念之間」。一念之惡,可以殺人,一念之善,可以救人,
一念之間的差異,可以成佛成魔,所以心即佛是佛,但心也即是魔。

人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內在修養,才能不受外來惡戾之氣的影響,
能知不足,則不敢不努力,能以平常心看得破一時際遇的興衰,則世間榮辱可以不驚不畏,

能無所住而生其心,則不會有偏見,能以善待人,於是物物大好,事事好極了,
不必求福而自然萬得福。

所謂修行,我想不過如此而已,但說說容易,做到很難。

而最容易的,不過就是「眾善奉行」。

普賢菩薩於一念之間具足十大願王: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恒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