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種習慣。英國作家毛姆說他喜歡坐在公園的長凳上讀詩,這是他讀書的習慣之一。歐陽修的“三上”“三多”是他的閱讀寫作習慣;三國著名學者董季直的“三余,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是他爭分奪秒學習的習慣;司馬光的警枕夜讀是他克服瞌睡,增加時間的習慣。讀書是一種習慣,而習慣形成一種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最終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讀書是一種需要。匡衡鑿壁借光,車胤囊螢,孫康映雪,他們千方百計為自己創造讀書的條件,滿足的是自己知識成長的需要。這種需要所帶來的精神上的充實,是物質生活不能提供的。躲在書房裏,手捧心儀已久的書籍,細細品味、慢慢咀嚼書中的寧靜和快感,實是一種享受。一冊好書在手,為情節所牽,為人物命運而掛,真可謂: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
讀書是一種享受。明代於謙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會無一點塵。”不斷誦讀,在回味中享受,讀書人一旦獲得悠然、超然、淡然的好心致,還怕品不出書魂、書香、書韻?讀書,需要反復咀嚼且品味,就像吃豆腐幹,嚼過來嚼過去,臨了吞下細細的香末,還有余味在口中。享受書中的情節、細節,哪怕是一句話,有時都可令讀書人以為哲理無窮,視為至寶。享受,有時妙不可言。所謂“精妙處,忍不住擊節叫好;傷感處,止不住淚眼模糊;激憤處,耐不住拍案而起;諧趣處,憋不住啞然失笑”,乃享受的一種境界。
讀書是一種超越。讀書,撥亮的是人的心燈。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超越的夢想都是從讀書開始醞釀的。九歲的時候,比爾·蓋茨就已經讀完了所有的百科全書。亞洲首富孫正義在23歲的時候,得了肝病,整整住了兩年醫院。在兩年當中,他閱讀了4000本書,平均一天閱讀5本書。書,不是五彩斑斕卻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樓,而是在茫茫戈壁迷失方向後擡頭望見的北鬥星。有書相伴,讀書人必能做個明白人,沿著預定的目標堅定地走下去,必能“騏驥一躍”,無論艷陽高照,還是淒風苦雨。善於讀書的人,不光停留在一種享受的快樂,他懂得在書中想象,在實際生活中找尋自己的蹤跡,於是他需要用語言表達去創作,由讀到寫,就是一個實質性的偉大超越。
讀書是一種快樂。假如你是一個熱愛讀書的人,當你剛剛從繁忙的事務中抽身出來,你的心緒此時是那麼疲憊,那麼你不妨坐下來,拿起一本書,漫不經心地翻閱。這個時候,你一定會感到是那麼愜意,似有一陣柔風迎面輕拂,你的心像花蕾在輕輕綻放:書籍會讓你體驗到情感的一切滋味:生、死、愛、恨,歡樂和痛苦,進取和消沈,英勇的和悲壯的,它們穿越時空而來,你的心被情感緊緊抓住,不能自禁,時喜時悲時怒時哀,在書籍的情感河流中浮沈。讀一部平庸的書,你是在同一個平庸的人對話;讀一部高雅的書,你是同一個高尚的人對話。通過想像,你才能真正走進書本,去體驗情感,去跟作者和人物對話,去陶醉去沈迷。
您屬於哪種?
~~~ 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