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貝二、三個月大時,漸漸在臉上出現泛紅、發癢的疹子,小寶貝不停的用枕頭或衣服磨擦臉上的皮膚,兩頰變的通紅、粗糙、愈磨愈癢,小寶貝變得整天躁動不安,甚至異常哭鬧,父母不知如何是好,以上這經驗可能是很多為人父母親共有的經驗,這正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寫照。
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
它是與遺傳及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的過敏性皮膚產生炎症反應所造成的症狀,主要的表現急性期泛紅的濕疹樣變化,慢性期之皮膚變粗、變厚,苔蘚樣變化。同時合併共同的特徵─劇烈癢感與反覆發作。這些皮膚的變化會隨著年紀的改變而有不同的改變。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與遺傳有關的過敏性皮膚炎症反應。患者在日後常會出現其他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這些疾病的本質是相同的,只是發作的器官位置不同,形成不同的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為小兒皮膚疾病中最常見之一種,佔小兒人口中約3~5%,近年來更有報告更高的比例。這些眾多的患者中,10~20%病人其症狀會持續到青少年,少部分更會持續到成人。60%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1歲前發病,但也有少數人在青春期後才發病。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其病情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過敏原、皮膚感染、皮膚刺激(如搔抓...)、環境因素、情緒壓力等,治療上必須多管齊下,才能有好的療效。由於遺傳及環境中的過敏原為引發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接受過敏原檢查找出個人的過敏原,並積極降低生活中過敏原含量才能減少、延緩。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及其嚴重度。
塵蹣是過敏原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減低環境中塵蹣含量的方法,如使用防蹣寢具或床改用木板或塑膠地墊,去除地毯及填充玩具,不可飼養寵物,如狗、貓、小鳥等,儘量清除家中灰塵雜物,控制室內溫、溼度,都可有效降低塵蹣含量。
避免皮膚乾燥和「癢─搔抓」的惡性循環為對此疾病最基本處理方式。
生活中會引起病情惡化的因子也應加以避免,如天氣太熱、流汗、冬天太冷、乾燥都會造成患者皮膚發癢,洗澡次數太多或過度沐浴,接觸刺激性物質,甚至情緒及壓力都會使疾病惡化。皮膚保濕亦為治療上另一重要的處置,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溫水洗澡完後,尚未擦乾前,塗抹保濕性強的乳液或乳霜,保持皮膚濕潤,一天可塗抹數次,避免皮膚乾燥發癢。
藥物的使用可有效解除癢感,改善病情。在醫師指導下,選擇使用適合病患的口服抗組織胺,及外用類固醇藥膏,可有效控制病情,必要時加上抗生素,治療受感染的皮膚,外用皮質類固醇藥膏的使用,只要在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合的種類及濃度。都是非常安全的,切忌擅自購藥亂塗。唯有正確的生活習慣,改善環境及適當的藥物治療,才能使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擁有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