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轉貼] [花蓮縣]像梵谷的畫!像高更的畫!~玉里鎮的赤科山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花蓮縣]像梵谷的畫!像高更的畫!~玉里鎮的赤科山

像梵谷的畫!像高更的畫! 由一群畫家畫了四十年台灣最大的一幅畫!

花蓮縣玉里鎮的赤科山

初到這裡時,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攝,大家都靜默了,而後不斷的驚嘆聲此起彼落,這裡是台灣嗎?

位在花東縱谷海岸山脈上的赤科山也許以前默默無名,但是由於週休二日的興起,已經慢慢的崛起,

使很多人趨之若鶩。



赤科山的由來:

當時整片山頭盛產赤科樹,日據時日本人將堅硬的赤科樹輸往日本,做成槍托而聲名一時,

因此當地被稱為赤科山。現在,滿山的經濟作物由赤科樹林變成金針花田了。
玉里是一個聚集多重族群的小鎮:客家人、阿美族人、平埔族、嘉義竹崎人、福建漳洲人、

外省人,先後來到此地定居下來。而金針花開始大片種植,則是一批從嘉義來的移民最早開發的。 


民國四十八年一場「八七水災」,許多西部的農民一夕之間流失了田產房舍,無地耕作營生,

於是大批往地廣人稀的後山遷徙。由於東部平原的耕地已為先期移民所據墾,於是只好遷往

山麓或丘陵地帶,從事山園墾殖。在那個時候沒有道路,只有繞腸小徑,所有的物資與農產品,

全都得靠人力以肩挑方式運送。一個山中的小村莊,經過三、四十年蓽路藍縷的開發,由當時

荒蕪的赤科山已變成了黃涔涔的金針山。


每逢七月至九月正值萬花綻放,一片橙黃碧綠。日頭初昇霎時,村人們不分種族、老少,

全都忙著採收俗稱『一日花』的金針,也因為赤科山使的族群更緊密的結合一起了。



另外,當地有一個很特殊的奇觀,在黑丫丫的屋頂上為何會有數以萬計的金針做日光浴呢?

據赤科農場主人陳錦竹先生說,赤科山的屋頂早年以油氈布鋪成,每年到了花季都會重新

滾上一層新柏油再鋪上一層油氈布以防水,一年一層,因為當時電力還沒到達山上,所以沒

有乾燥機具來烘乾,而那黑漆漆的屋頂正好是吸收陽光熱能的最佳媒材,也是很科學的想法,

就像太陽能一樣,當陽光高照的盛夏,金針高置於黑色的屋頂上,很快地便能達到曝晒乾燥的效果,

其次夏天很熱、金針曬在屋頂上比較涼爽,也形成一個很有情趣的景觀。


   為何會叫做一日花呢?中國古代叫做萱草,唐、宋甚多以萱草代表母親的溫馨詩篇;

由於花型美觀,在歐美有「一日美人」的雅稱。而一日花的名稱由來,與當地人的生活

息息相關。採收金針,必須青白淡黃的花苞成熟、色澤金黃橙紅後才能採收。成熟的花苞

為期只有一天,到了隔天的清晨,成熟的花苞就綻放了。開花的並不能製成一般食用的金針,

也就失去了經濟價值,所以一天之內就必須採收完畢,至於來不及採收的就開花了,才有機會

一飽大家的眼福,看到花海的樣子,可是在農民的心裡可是傷心難過的。


所以,金針對於赤科山的居民來說,並不是基於觀賞的理由才栽種的,每一朵金針都是這

窮鄉僻壤中最好的經濟來源。



無論是高枕於屋頂上的或低躺於屋前廣場「做日光浴」

的赤科山金針,都是徹頭徹尾的渾然天成,生長於赤科山長年露水滋潤、無污染的山田間,

以最自然的陽光曝晒乾燥而成的,吃起來的口感比起大陸走私進口的、泡過甘油防腐的貨色

不知香甜許多,色澤也來得黃豔多了,想想,人再太陽下曬久了也會曬紅了,如果要像赤科山

的金真成金黃色,那就要多曬點了。做過日光浴的,可不是浸泡過藥水的效果所能比擬的。


這些金針,不但是赤科山經濟繁榮的動力,更是村人午後涼亭下,一杯烏龍茶共同兒時記憶中

的重要話題。那天你買到赤科山出產的金針,請記得,這些金針是在赤科山上的陽光下成長、

採收及曝曬的,更重要的是這些金針有關於一段移民奮鬥開發的故事、一段台灣成長的歷史。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http://www.erv-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2000038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