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分享] 「桃李滿天下」的典故

「桃李滿天下」的典故

每逢教師節,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賀詞便是「桃李滿天下」,用以比 喻 老師培育的學生或人才眾多。那麼,「桃李」和 老師有何關係呢?這要追溯至春秋時代《韓詩外傳》中的故事了!


春秋時代魏文侯時,有一位個人叫子質,當時子質因得罪了魏文侯而逃至北方,並且遇到一位叫簡主的人,他便向簡主抱怨說:「我以後再也不要培育人才了,你看我培育出那麼多朝廷的公卿大夫,而今我落難了,卻沒一個願意幫助我的。」


簡主聽了便說:「哎呀,您言重了!春天時若種下桃李,夏天便可以在樹下乘涼,秋天到了還有果實可以吃。但是您種的若是蒺藜(帶刺的植物),夏天不但沒有葉子可供乘涼,秋天更無果實可採。所以啊!不是培育英才無用,而是你沒看清楚,提拔錯人了!」因此,「桃李」後來便用來表示學生或人才;「樹桃李」則用以比喻教育學生或培養人才;「桃李之教」就是比 喻 老師的教導;「桃李春風」便是說沐浴在良師的教導之下。


然而故事中的精神似乎和「有教無類」的理念不一樣,如果每位老師都視學生資質而選擇教育與否,那麼許多中等資質以下的學生恐怕注定要被否定了,這不是教育的本質。


然而現今卻充滿許多這樣的人師,也造成所謂「名師」的迷思。其實,為人師表應該是「有教無類」、默默付出愛心與關懷,讓每個孩子受到肯定,了解生命的價值,進而學習肯定別人、尊重別人。


陶冶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無論將來其職位或學歷高低,都會在自己的崗位上克盡職責,發出應有的光芒!這才是一位真正教育家的該有的教育理想與堅持!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