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汽車] 日本名車系列:TOYOTA Celica(1989-1993)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日本名車系列:TOYOTA Celica(1989-1993)

日本名車系列:TOYOTA Celica(1989-1993)


在1980年代末期車壇流行渾圓設計美學,1989年誕生的第五代Celica也跟上趨勢潮流,大走前所未見的渾圓風格,當然性能最強悍的四輪驅動渦輪增壓版GT-FOUR、以及帥氣拉風的敞篷版也依然在產品陣容中。


第五代Celica是該車系從FR變成FF的第二世代,1989年於日本發表時TOYOTA以每月3000輛為銷售目標,因為在泡沫經濟時代雙門跑車可是大受歡迎。車型共有雙門斜背和敞篷兩種型態的Celica,軸距和第四代同樣為2525mm,但擁有4420×1690×1305mm的車身尺碼,GT-FOUR為4430×1745×1305mm,敞篷則是4480×1690×1325mm,較第四代來得更大。由於造型更流線,且TOYOTA著重空氣力學設計,因此對性能有非常大幫助,同時高速穩定性與操控性也比起前四代表現更好。

跑車化內裝設計是第五代Celica一大特色,舉凡真皮桶型賽車座椅、三環式儀表、電動天窗、CD/卡帶/收音機音響系統、半自動恆溫空調、電動窗、電動收納調整後視鏡等都列為配備選項中,甚至還將駕駛座SRS氣囊列為標準配備(乘客座為選配)。而2525mm軸距則可提供五名乘員空間,但礙於尾門斜背造型而壓縮後座頭部空間,不過對於Celica車主來說,後座能否坐人根本不是重點。

動力部分最受矚目和歡迎的,莫過於頂級強悍的3S-GY渦輪增壓心臟,1998cc直列四缸DOHC陶瓷渦輪增壓搭配空冷中冷器後,擁有225hp/6000rpm最大馬力和31.0kgm/3200rpm最大扭力輸出,和上一代的GT-FOUR相比馬力多出40hp,而代號3S-GE及代號3S-FE的兩具1998cc自然進氣DOHC噴射引擎,則分別具有165hp/19.5kgm、125hp/16.5kgm的功率,馬力比過去分別增加25hp、5hp,這一切都歸功於TOYOTA工程師的細心調校。變速系統除了GT-FOUR只有五速手排單一選擇,其餘都可和五速手排或四速自排組合。1990年3S-FE進入第二代Hyper Mega TwinCam設計,馬力調校為140hp/6000rpm,扭力也提升為19.0kgm/4400rpm。1992年為了慶祝WRC參賽,針對GT-FOUR推出馬力提升為235hp的GT-FOUR RC限量版,甫推出立即銷售一空。

由於1993、1994連續兩年TOYOTA在WRC賽事獲得車隊、車手冠軍,強化了Celica的形象,因此在1993年10月進行大改款,TOYOTA雙門跑車順利進入第六個世代。













日本名車系列:MITSUBISHI Starion


雖然MITSUBISHI在國內給人的印象就是家庭房車或RV,再不然就是強勁的Evo.系列,但是在日本,MITSUBISHI卻有多款不錯的產品紅及70-80年代,其中Starion,更是80年代的當家跑車。


1982登場的Starion,雙門掀背的帥氣外型在80年代日本市場相當突出,擁有4400×1685×1320mm的身材與2435mm軸距,內部為真正的四座配置,而非2+2空間;但礙於非常傾斜角度小的後窗,頭部空間受到限制,故多以前座買家為主,尤其在泡沫經濟之前,更是日本年輕人的最愛。

內裝鋪陳雖然格局方正,但幾乎將所有高檔配備全放在上頭,尤其當時流行的液晶數字儀表和赭紅色內裝,加上包覆支撐性佳的類桶型座椅,將性能車味道發揮到最高,同時也是身為旗艦跑車應有的行頭。

初期配置一具2.0升SOHC引擎,擁有110hp/16.7kgm功率輸出,同時還有一款渦輪增壓加持的心臟,功率輸出稍高為145hp/22.0kgm,除了五速手排變速系統外,還可選配附OD檔的三速自排變速箱。隨後1984年六月的小改款,推出擁有200hp實力的GSR-V,1988年更將排氣量擴充至2.6升,同時還外銷至北美地區;1989年除了最頂級的GSR-VR,其他均從生產線消失。

其實Starion是為了和PORSCHE 924抗衡而誕生,但受到景氣低迷與跑車市場式微,1990年由GTO取代。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