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國考採題庫命題,但因考後要公布試題,不宜重複使用,題庫消耗量大。為擴大試題來源,考試院修法,未來可徵求、交換或購置國內外試題,但是否影響題目的品質,或出現惡意「灌題」情形,引發爭議。
考選部則表示,未來會限制只向特定對象購題或徵題,比較可能的方式是成立研究計畫案,針對某一考科,委託相關大學系所或教授,找一群跨校的專業領域學者命題,經審查篩選、修正後再納入題庫,不會出現一般人或補習班灌題的情況。
考選部指出,目前國考題庫,通常每一科找6個以上的學者命題,且同一校學者不能超過1/3。這些學者再針對命題大綱或命題單元分工合作,若有6位學者,分成6個單元,共要出1200題,可能是每人各包下一個單元出200題,也可能是6人各個單元都均分出200題。
出完題目後,會再找一組完全不同的學者審題、修題、刪題,確保題目沒問題,再納入題庫。參與命題或審題的教授及其研究助理,都要保密,曾有大學藥學所的研究生入闈協助命題,在考前洩露自己的身分被檢舉,最後只好重新命題。
類似托福等國外大型測驗,雖採題庫命題,但考後都不公布題目,題庫因此可重複使用。但我國的升學考試及國家考試,考後都公布題目及測驗題答案,且會避免考同樣的題目,題庫消耗得很快。
考試院因此修改典試法,放寬可向國內外徵題或購題,並且可選聘實務界具相當資歷者,參與典試工作。
不過,熟悉作業流程的人士指出,國考命題有一定的原則及標準,不宜隨便對外公布,以往參與命題的學者,雖然命題前都已先講解過命題原則,但最後出的題目,往往還有3、4成不合用,若大規模對外徵題,恐將浪費太多人力審題、修題,不符經濟效益。
這位人士提醒考選部,尤其應避免補教業者「灌題」,找人出一大堆題目參與徵題,一旦有題目入選題庫,會拿來宣傳。
但考選部強調不會有補習班灌題的情況發生。考選部的初步構想,是希望出經費,以委託研究案的方式徵題,由具典試委員資格的學者當計畫主持人,找跨校的相關領域學者出題,除應遵守保密協定,也可能按件計酬,有多少題目納入題庫,才給多少經費;至於購自國外的題目,也會審慎翻譯、篩選、修正,讓題庫更多元化。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