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集集魅力/添興窯 「做自己,自己做」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集集魅力/添興窯 「做自己,自己做」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旅遊休閒
 

集集魅力/添興窯 「做自己,自己做」
  
【欣傳媒/記者蘇曉凡/專題報導】

南投縣集集小鎮的名字早已與觀光旅遊畫上等號,到集集旅遊,可以體驗到相當完整的小鎮模式,今年集集又獲選成為台灣的十大觀光小城,但在一波波觀光旅遊的人潮離去後,集集呈現的純樸與悠然,才是這個宜居小鎮真正的魅力所在。
  

蛇窯也是值得觀賞的景點。(記者蘇國輝攝)

南投縣集集小鎮的名字早已與觀光旅遊畫上等號,到集集旅遊,可以體驗到相當完整的小鎮模式,今年集集又獲選成為台灣的十大觀光小城,但在一波波觀光旅遊的人潮離去後,集集呈現的純樸與悠然,才是這個宜居小鎮真正的魅力所在。

位於綠色隧道旁的添興窯,是一處歷史悠久的窯廠,在集集開始發展觀光的時候,就與集集一起成長,開始了集合藝術創作與民眾體驗的複合型態,也可說是現今流行的「觀光工廠」最早的代表,對於「觀光」,第三代窯主林清河也有自己的看法。

林清河說,添興窯過去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時代,但是因為塑膠品的大量生產,使得陶製品逐漸走出了生活必需品的範疇,一度因為觀光旅遊而看似轉型成功的陶藝體驗,卻在九二一地震之後,又回到原點。

這個時候,林清河發現,去追逐觀光旅遊的熱潮短期雖然有利可圖,但當熱度退燒或是不可抗拒的原因發生,原有的產業很容易埋沒在潮流裡,「做自己,自己做」,林清河轉變營運的模式,堅持本土的特色。

在台灣,各行各業都喜愛塑造明星,創造代表,但林清河卻反其到道而行,因為他認為個人很容易被取代,只有傳承,才能讓產業變成一種文化,一種可以紮根的文化,長長久久,他要用時間來經營,陶藝很多人都會做,但添興窯57年的歷史卻沒法被取代。

現在添興窯的第四代已經逐漸接手,添興窯要站在傳統上創新,在生活中找題材,譬如配合上南投近年發展的竹碳產業,製作出竹碳材質的生活陶,茶倉茶罐,這些專注在自己領域的努力,也逐漸獲得外界認同,一些企業已開始訂製這些具有台灣特色的產品。

「寧可野人獻曝,不要東施效顰」,林清河說,鄉下人可愛的地方就是因為不同角度的詮釋,集集的觀光發展也一樣,不需刻意的追求或模仿現在流行的觀光活動項目,呈現集集本來的面貌,讓外地的遊客感受,才是集集的特色。

「觀光是文化的果實,能收多少,收多久,要看先種些什麼。」林清河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有人種的是果樹,有人種的是小白菜,也有人是在孵豆牙,添興窯已經是集集觀光產業的一個元素,他也會選擇繼續紮下文化的根。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