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新聞] 「退火」、「消炎」與「排毒」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退火」、「消炎」與「排毒」

「退火」、「消炎」與「排毒」

我在上小學之前,長得乾乾瘦瘦的,晚上睡覺的時候,
常常會不自覺的流了一枕頭的鼻血。
尤其是在吃了荔枝之後的當晚,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從小我媽媽就很愛餵我綠豆湯「退火」。
三天兩頭就有一大鍋。

直到這幾年,我長大之後,讀了醫書,我才知道我的肝和心被瀉到有多無力。


最近有朋友問道說,他去看了一位中醫,
而那位中醫說他「上火了」,
再問之下,說是「裡面上火」。

聽到這裡,我聽糊塗了。

什麼叫「裡面上火」?
或許是我的學藝不精吧!我聽不懂。


又有位朋友,和家人在閒聊的時候,提及了中醫養生相關的話題。
這位朋友驚覺,他的親人在平時一碰到「口苦」、「長痘痘」,
或是兒童偶爾流鼻血,就會吃一些「清涼退火」的方子。
平時更是力行「流大汗的運動」,以為這樣能「排毒」。


還記得之前才在媒體上被踢爆的一則新聞:
一位患者因為長痘痘去求診一位中醫,結果該名醫師開了一堆寒涼藥「消炎」,
引發該患者的痘痘大爆發,患部整個在臉上蔓延開來。


一本近來很流行的養生書裡,叫人一天要排便三、四次,才是正常,
才能「排毒」。
但是,許多腸道相關部位的癌症,在發病初起之時,
就是患者會有一日腹瀉三至四次的狀況出現。


有一位自己有在念醫書的朋友,有一次,碰到自己的喉嚨腫痛,
他認為這是「發炎」,所以就給自己吃了一些「清涼退火」的方子。
馬上就轉成了鼻塞、痰多、流鼻水,
卻被認為這樣的效果「皆在預料之中」,很自然。


「退火」與「排毒」,
大概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不分四季的「全民運動」了。

但是,什麼叫「上火」?怎麼才能夠「排毒」?
坊間的說法之多,多到我都聽不懂了。
很可惜的,這麼多說法,幾乎沒有一種是正確的。


什麼是上火?

我們打個簡單的比方。

人的身體臟器,就像是一口五公升容量的鍋子,裡面放了四點五公升的高湯。
這口裝了高湯的大鍋子,放在中火的爐火上,維持著湯液小滾的狀態,
並且不斷的冒著水蒸汽。

「鍋子」就是我們的身體組織。
「高湯」就是我們體內的津液養分。
「爐火」就是我們人體原始的能量,主要來源就是「心火」。
「水汽」就是組織在運作後的動能,就是我們常說的「氣」。

如果高湯太少(不正常進食,過勞),
或是湯液變得大滾沸騰(做了造成流大汗,心跳加速的運動),
水汽就會大量產生,而高湯就會快速減少。
這個時候,我就會覺得鍋子的周圍:好燙!

這個就是「上火」。

如果水煮得太滾了,應該怎麼辦?

坊間的「退火」作法,就是把爐火關小。
這個方法有效嗎?當然有效。
較少的高湯用較少的火力去煮,自然就不容易滾沸。

但是,如果又因為高湯太少,變成大滾的狀態了呢?
那就再把爐火關小嗎?

我們知道,瓦斯爐的爐火,當關小到一個程度的時候,
是會自己熄滅的。
如果這把火熄了,高湯就永遠再也不會沸騰,
水汽也永遠不會再產生了。

這就是說,心火滅了,人,就死了。

那麼,高湯沸騰過頭了,該怎麼辦?

就是把高湯再加回到應有的水量啊!

而且,如果一下子加了溫度太低的高湯,會讓原來大滾的高湯,
馬上降溫到不沸騰的狀態。
所以我們對於這些後來加入補充的高湯,得做一些預先的加熱,
這樣才不會使得鍋內的高湯,有太大的溫度變化。

所以在中藥裡面,有補陽藥,能讓機能提升,
也有補陰藥,能讓身體養分獲得補充。
兩者交互搭配,才能夠平衡的照顧到人體的每個需求面相。

當我們不小心把爐火開得太大(過度運動,生氣、焦慮、無奈等激動的情緒),
或是加入一些不容易煮化的食材(反式脂肪、糖精等人工原料),
就容易在鍋底留下一些焦垢(臺語說的「著鼎)。

這個「著鼎」,就是「毒素」,常常也會是「腫瘤」。

如果說,我們就把有焦垢的地方,連鍋子一起挖掉呢?

一口容量五公升的鍋子,被挖破縮小容量成為只有四公升的時候,
就算裡頭的高湯只剩下三點五公升,
但是因為相對來說,這鍋高湯仍然是超過「八分滿」,
就算鍋子的傳熱效率變差了,看起來仍是沒什麼大變化。

只不過是鍋子變小了而已。

但是,我們可以不斷的把鍋子一再變小嗎?

五公升的鍋子,有一定的傳熱效率。
四點五公升的高湯,才能夠產生一定量的水汽。
這些都是有形而有限的部分。
再砍,總有被砍完而消失的一天。
就算鍋子或高湯不被砍完,但是也永遠無法發出足夠的水汽量。

這種把「鍋子變小」的作法,就是西醫的外科手術。

這是終極的不可逆破壞,害處絕對遠大於好處的作法,
飲鴆止渴的選擇。

況且,有烹飪經驗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若是造成焦垢的原因不除,以較小的鍋子,以及較少量的高湯的狀況來說,
不但無法阻止焦垢的再度產生,而且只會越來越容易產生焦垢。

這就是西醫永遠無法阻止「復發」,
而且,一旦復發,幾乎就會立即失控的原因。

以除垢來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要在維持加熱的狀態下,
一方面要給予大量的高湯,在焦垢處進行涮洗,
一方面,如果焦垢形成已經有一段時間的話,
還得要加入一些能夠分解焦垢的成分,像是小蘇打,來幫助軟化焦垢。

只要能夠正確的將焦垢剝離鍋體,
就會在每天固定的高湯新舊交換程序之中,
把帶有焦垢的陳舊高湯,替換成新鮮的高湯。

新陳代謝,就是每天正常的排尿與排便。

所以說,只要有正常的作息,飲食得法,
根本不需要「與正常不同」的身體反應來做所謂的「排毒」。

說「與正常不同」是客氣了,這其實根本就是「不正常」。

不正常的大汗,只講求數量,卻不注重形狀、顏色變化的排便,
這都是拿身體其他的正常機制做犧牲的不正常破壞性行為。
與其追求次數,品質不良的代謝,根本就無法達到正常的效果。
只會造成不分養分、毒素的無條件排出,讓身體虛弱,
或是急速的脫水,讓毒素更乾硬難解。

不正常破壞性行為,是對身體機能的透支。
總有一天,是要付出透支的代價的。

人體的氣、血、陰、陽,上火與發炎,退火與排毒,
其實不過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

別再讓沒有根據的傳說,傷害自己的健康了。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