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徐佳吟/台北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丁先生,34歲,因糖尿病用藥控制中。現代人飲食不虞匱乏,加上生活壓力大,常常三餐不定時,或因工作需要必須應酬、接觸菸酒,使代謝疾病罹患年齡有下降趨勢,像丁先生這樣,30多歲即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在門診愈來愈多。
像丁先生這樣的患者,一般體型偏胖,問診時發現,他們可能飲食缺乏節制,或因工作忙碌缺乏運動,三餐不定時,選擇食物又以肉類居多,過於油膩。
以中醫觀點,糖尿病與體質、家族遺傳有關,加上後天飲食不節制,情緒及思慮失調,或工作過度,都是危險因子。初期糖尿病患常有口渴、怕熱、易飢、易出汗等症狀,有時也會有疲倦乏力等氣虛症狀,此時需要配合清熱生津補氣中藥,調理體內燥熱及氣虛,如麥門冬、天花粉、蓮子肉等,補氣兼以調理體內燥熱。
疾病時間較長,可能會進入元氣已傷的階段,此時疲倦感加重,就算飲食量控制,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此時補氣藥物應加強,如人參、茯苓、白朮、黃耆等。工作壓力較大及工作勞累,也會造成糖尿病控制不理想,可配合理氣藥物輔助。
許多年輕患者得知自己有糖尿病或高血脂症,常感晴天霹靂,自忖年紀尚輕,對於工作家庭仍有許多責任,因此而感到沮喪,甚至害怕疾病後期可能的截肢、洗腎等併發症。
其實,糖尿病治療最重要的是生活型態改善,包括飲食、情緒、睡眠、運動等。只要生活型態有良好改善,與醫師配合治療,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擁有自由均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