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疾病如心房顫動等容易造成腦栓塞。中醫師陳旺全指出,心房顫動、風溼性心臟病,心肌梗塞都可能造成雜質、血栓流至腦血管。心臟瓣膜或壞死的心臟壁掉下小片組織,流到細小的腦血管,很可能阻塞到某一條血管而發生腦栓塞。如果血栓、血塊在血管中流竄,患者易一再中風。
人體全身本來就有多部位中風的可能。中醫師陳旺全指出,風濕性心臟病由於常併有心房震顫,本易形成血栓血塊,若脫落在血管中流竄,且血管硬化,便易中風。醫師說,心房顫動的病人很容易中風後再中風,因為心房震顫後形成的血栓、而這些血栓、血塊易阻塞血管,接著血管又因壓力過大而爆裂出血,導致中風。
冠狀動脈心臟病也易有中風的情形,因此醫師也提醒須留意因心臟問題所致的中風危機。血塊若流到腦部導致腦中風;流至腸系膜便造成腸中風;身上所有的動脈可能硬化、出血。在初始階段,硬化動脈會變狹窄,可能造成血栓,導致不同的症狀表現。如部份不明原因的腹痛,可能是血管阻塞造成的缺血性腹痛。
從脈象上來看,醫師指出,可以感受這類患者心律跳動規律性出問題,可能的原因包含竇房結功能不全、過早搏動、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等等,心律不整多會反映在脈象上。
民眾若能定期健康檢查,可了解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醫師建議建議民眾最好有預防性檢查的觀念,中醫早期介入,療效最佳,等到不幸重度心絞痛,甚至暈厥、休克,仍必須盡速送至具急救設備的醫院。診斷上不醫師提醒一定要加上詳細問診,配合觀察,必要時也要鼓勵病人同時配合現代醫學指標的檢驗。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心房震顫是由於臟腑的功能失調、氣血虧損、內傷七情、外感六淫、氣滯血瘀、痰阻等因素所引起。
中醫辨證治療,針對「心氣不足」症狀可見心悸、氣短、眩暈、胸悶、疲乏,可用補養心氣的藥方,如養心湯。「心血不足」會有心悸、怔忡,目眩、面色晃白,可用補益心血的藥方,如歸脾湯。而「心腎陽虛」者可見頭昏眼花、心悸、倦怠無力、尿少、手腳冰冷等症狀,可用溫補腎陽的藥方,如桂附八味丸。「心神不寧」者可見恐慌心悸、不安,可用鎮定、養心、安神的藥方,如定志丸。此外,可做穴位的按摩,取內關、神門、三陰交穴。
醫師建議,日常保健要多臥床休息,避免過度劇烈運動、精神上的刺激;少吃刺激、辛辣物,避免抽煙、喝酒、喝茶、咖啡。藥膳可選擇「酸棗仁豬心湯」,將酸棗仁、龍骨、牡蠣各3錢,塞入豬心中,加入水,放入電鍋裏,燉煮到熟,即可食用。有鎮靜、安神、定志的作用。可改善心房震顫所引起的心律不整、胸悶、睡眠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