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旅遊] [中國] 訪曹操高陵與銅雀台遺址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中國] 訪曹操高陵與銅雀台遺址

訪曹操高陵與銅雀台遺址
文、圖/卜一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殘餘的銅雀台遺址,難以想像當年的輝煌雄偉。



去年底,河南省文物局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宣布曹操的墓—高陵在河南安陽縣西高穴村被發現,而被列為2009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之一。此消息傳出後,引起國內學術界及社會上極大關注,同時也引起一些質疑。曹操是中國歷史上,在政治、軍事及文學等方面,都是一個非常多彩多姿的人物。中國古典文學「三國演義」,將曹操的雄才大略、奸詐弄權刻畫得淋漓盡致,使曹操成為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之一。正逢大陸推出新拍攝的電視連續劇「三國」,曹操熱遍及全中國。
我雖非歷史專家,也沒機會看到高陵出土的第一手資料,談不上考證被發現曹墓的真偽。但抱著對曹操的好奇之心,乃與老妻由北京前往安陽,輾轉踏上去高陵與銅雀台之途。

我們在安陽搭上北行的長途汽車,走了約20來公里,司機把我們丟在107國道的路旁。我問路人如何去曹操高陵,他們說由那條小路向西走十幾華里就到了。但那四周沒有出租車,見到幾個三輪機動車路過,也沒敢乘坐。見一陳姓年輕人有一輛小麵包車,他正坐在路邊與人擺龍門陣,乃與他商量好送我們去高陵。上路後,我問他銅雀台遺址何在?他說就在向東十幾華里外,他家村莊之旁。於是談妥由他帶我們去高陵後,再去西門豹祠、銅雀台探訪。

●二號墓確定為曹操高陵

我們向西走了約20分鐘,見到一個村莊。小陳告訴我們,這就是西高穴村。西高穴村為一約兩千居民的荒僻小村。我在西高穴村逗留了兩、三小時,了解到現在西高穴村旁發掘兩個大墓:一號;二號。一號是誰的墓,現在還搞不清楚。二號已被社會科學院及河南省文物局確定為曹操高陵。高陵正在開鑿整理,工地圍了很大一圈。有兩個大棚分別是一號、二號墓的發掘工地。我見到一群「有關係」的人進去參觀,遂向守門的人說了半天,但他們不敢作主讓我們進去。即使進去,現在也看不到太多東西,也絕不許拍照,只得作罷。

我在墓旁的田裡與一個農夫談了一陣。這位農夫的地就在高陵之旁,他既興奮又緊張。想趁此發點財,但又怕弄不好,賠了地又賺不到錢。他邀請我到他家住幾天,帶我去找村長,保證可以進墓穴裡去看看。但我沒那麼多時間,事實上我主要想看的是四周的環境,也就不多花時間等待了。

我在村裡訪問了許多村民,村民大多樸實、敦厚。他們地處偏僻,離群索居,也顯得怡然自樂。村民早就傳說曹操高陵就在這一帶,但一直不知究竟在哪個位置?西高穴村就是如此定名的。 現在村裡人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積極想發財,也有人擔心從此失去寧靜。政府已設了許多規章:不許加建房子,不許外人搬入村子,不許隨意租房等等。

漳河距村子不遠,但也有好幾華里,我在炎熱無比、太陽高照之下,花了半個多小時才走到漳河之濱。漳河雖早已淤塞,舊河床多已成農田,但由廢棄的橋墩可見古代漳河為一水勢盛大的河流。

「三國誌-魏書」記載曹操於建安25年(220年)病逝於洛陽,靈柩於次月運回鄴城,葬於高陵(西陵)。他在死前發布「終令」 (即遺囑)吩咐:「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又對諸子說:「汝等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地。」曹丕篡漢後,將其父高陵地面建築拆毀,僅保留了林園,其後戰亂遷徙,世人則無法尋覓高陵了。我在漳河故道之濱,及其後到銅雀台觀察,了解到高陵附近直到銅雀台都是一馬平川,絕無山巒、丘陵。但高陵的確是那一帶的「最高點」,估計較當年的漳河正常河面要高出好幾十公尺。是以符合「因高為基,不封不樹。」之言。曹操高陵位於西門豹祠之西十餘華里,西門豹祠又位於銅雀台之西十餘華里,與曹操臨終中所言:「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完全吻合。至於後世有「葬於漳河之底」一說,當地村民認為是有許多古墓因洪水淹沒而引起的遐想。這與曹操「因高為基」的遺言不符,誰願意死後被水泡的稀巴爛?而那時又哪有打「斜向井」到河底的技術?

小陳對我說,高陵一帶及其西有許多南北朝的古墓,再向東有一些唐代墓,銅雀台附近有許多漢墓。這一代盜墓盛行,名堂很多,也累積了不少考古知識。作為初步考古探測的「洛陽鏟」,就是盜墓者由歷代實踐而發明的靈巧工具。至於民間傳說,並見於「三國演義」及「聊齋」中所謂的「七十二疑塚」之說,據村民告訴我乃是由於這一帶的盜墓者以前挖了成百上千個墓,卻都沒能找到曹操的墓,也就流傳此說了。

至於高陵的風水,雖然位處平原,但高陵的布局是坐西背靠遠處太行山,北、西、南遠方小丘環繞,向東開闊,前有漳河蜿蜒。不失為君臨天下的好風水。

現場正在建一個展廳,據說很快就可開放。現在整個安陽都關注高陵的開發,希望帶進一些旅遊的收益。

●西門豹祠

我們在西高穴村探訪了近三小時後,小陳帶我們沿著來時小道回到107國道。頃刻到了西門豹祠。

西門豹為戰國時魏國的「鄴令」,開鑿渠道,引漳水灌溉農田,造福人民。最有名的乃是投巫於漳水,除河伯娶婦之害。西門豹祠位於漳河南岸,107國道旁。兩千多年來,百姓拜祭不斷,但近年來只剩一破舊小祠,成為尋找高陵的唯一指標。高陵發現後,地方政府正在建一所頗具規模的祠堂,以配合高陵,招攬旅客。但當日該祠大門深鎖,我們不得其門而入,只在圍牆外照了幾張相就離去了。

●古鄴城遺址

離開西門豹祠,小陳帶我們去探訪古鄴城與銅雀台遺址。

古鄴城位於當今107國道之東,跨漳河南北,始建於春秋齊桓公時(西元前685至644年),東漢末為冀州牧袁紹的大本營。曹操於建安五年(西元200年 )在官渡擊敗袁紹,後於建安九年(西元204年 )攻占鄴城。其後曹操擴建鄴城,作為其霸王之業的大本營,且以此為魏的都城。

曹操建設鄴城,築馳道、修運河,便利交通,同時使四郊渠道縱橫,灌溉方便,農業生產發達。鄴城成為當時中國實際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曹丕稱帝后,魏定都洛陽,以鄴城為北都。

東晉十六國時期,後趙、冉魏、前燕均建都於此。南北朝時東魏、北齊以此為都,並增建鄴南城(老城稱鄴北城),大興土木。鄴城經六朝為都,屢次擴建,規模宏大。楊堅篡北周,宇文迥據鄴抗拒。楊堅攻克鄴城後(大象2年,西元580年),因迷信鄴城有「天子之氣」,下令縱火焚城,使六朝名都為之一炬,徹底被毀。此後漳水氾濫,遷徙無常,鄴城遺跡多已無存,僅在極少的地表尚有城垣殘基,銅雀台東南角,以及依然聳立的金鳳台遺跡。

現今鄴城故地多為田野,夾雜著幾個小村莊,沒有鋪好的道路。我們車行在田間顛簸的土路上,經過小陳住的上柳村,一個約千人的荒僻小村。不久見到漳河故道。漳河原為一水勢旺盛的大河,曹操時的河道在銅雀台邊,近代河道之北。現今河道儘是麥田、玉米田,沒有河水,但遠處河道上有幾個積水的小潭。過了漳河橋就到了鄴鎮村,是一個偏僻、落後、約有千把居民的小村莊。我們在村中見到一個大石碑,上書「三台遺址」,標明了該村乃是銅雀台遺址所在。

●銅雀台、金鳳台遺跡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鄴城的西牆北部以牆為基,築銅雀台。台成後,命曹植作「登臺賦」以記盛況。銅雀台不僅是戰略要地,也是曹操與賓客宴飲賦詩、姬妾歌舞歡樂的地方。同時成為文人聚會、創作之所,建安七子、蔡文姬均曾在此賦詩、演奏。

建安十八年(西元213年),曹操在銅雀台之南建金虎台,後趙石虎避諱改為金鳳台。建安十九年(西元214年),曹操在銅雀台之北建冰井台,儲藏冰塊、煤炭、糧食、食鹽等。

三台在十六國及南北朝時均一再整修、擴建。 三台以銅雀台最負盛名,歷代文人題詠頗多,如李白:「生前一笑輕九鼎,魏武何悲銅雀台。」;杜牧:「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三國演義」中也提到諸葛亮前往東吳勸周瑜抗曹,謂曹操曾發誓曰:「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以樂晚年」。在歷史上,銅雀台一直是曹操文治武功的象徵。

事實上銅雀台建於赤壁之戰兩年之後,也就是說當年即使曹操赤壁取勝, 也沒有銅雀台可以「鎖二喬」。杜牧、羅貫中和蘇東坡寫黃岡赤壁一樣,所述與史實有所偏差。但他們都是飽讀經、史之大師,或為有意,或為誤書,將時空調換,卻都表達了高超的意境。

三台因鄴城廢棄,以後失修,加之漳河氾濫,冰井臺早已無存,銅雀台僅剩東南角,而金鳳台依然獨存於鄴鎮村之旁。為了配合高陵開發旅遊,金鳳、銅雀兩台也作了整修,開放參觀。

我們來到三台遺址,首先見到有幾間平房廟宇,乃是殘剩的銅雀台遺址,但其旁現存的金鳳台為一約二、三十米的土丘,上築樓閣。其底部有一條坑道,為古代駐軍及藏物之所。我們進入洞內,只覺清涼無比。出外沿階登上台頂,看到一些南北朝的石雕、只惜多已被破壞成無頭無腦。據說乃是「文革」 紅衛兵「除四舊」所為。有一小小展廳展示了建安七子及蔡文姬的塑像等文物,及當時他們在此賦詩、演奏的盛況。出了展廳,放眼瞭望,漳河故道及鄴鎮村盡收眼底,遐想、領略了當年金碧輝煌的銅雀三台、江水浩瀚的漳河,以及占地廣闊、昌盛繁華的鄴城。

天已見晚,小陳殷勤地送我們走過來時的顛簸田間小道,回到107國道。他替我們攔了一輛過路的長途巴士。我們與他道別,回到安陽。

此行探訪了曹操高陵、西門豹祠、古鄴城及銅雀台遺址,瞭解了高陵周遭的地貌、西門豹的千古功績、古鄴城的宏大昌盛及銅雀台的輝煌雄偉。也領略了曹操生前雄霸天下和死後而今安在之所。

[轉貼世界新聞網]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