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旅遊] [義大利 ]戀戀那不勒斯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義大利 ]戀戀那不勒斯

戀戀那不勒斯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衣物掛在陽台上享受陽光,老人和婦女在跟鄰居聊天,孩子們在又像四合院又像石庫門的院子裡嬉戲喊叫奔跑跳躍。多麼和諧、溫馨的老城!

去年底到義大利那不勒斯探訪親家、旅遊,完成嚮往已久的夢。那不勒斯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其名來源於Neapolis,意思是新城。其實新城並不新,西元前6世紀希臘的庫買人就在此地建城了。比他老的叫舊城,也是庫買人所建,不過還要早300年。我們決定去看老城,這裡是聯合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區。


老城人潮如湧,道路都是花崗岩石塊鋪成,哥德式、羅馬式、文藝復興式建築比比皆是,但大多老舊待修。晾曬的衣物掛在陽台上享受地中海的陽光,老人婦女在自家的陽台上和鄰居聊天,孩子們在又像四合院又像石庫門的院子裡嬉戲喊叫奔跑跳躍。多麼有味道、和諧溫馨的老城,我喜歡走這樣的老路,有特色、有風味、有意思。


■漫遊舊城 教堂藏鎮城寶


老城有兩座教堂非常值得一看。一個是那不勒斯大教堂(Il Duomo di Napoli ),這座教堂是典型的巴洛克式。


義大利是個常年受外族統治的國家,在不斷反抗和頻繁更換統治者的同時,也接受了不同的外來文化,各種建築風格的教堂就是各種文化相互滲透的見證。據說這裡珍藏著聖人聖亞努阿里烏斯的頭和他的兩瓶熱血,如果血不溶化,那不勒斯就要有血光之災了。


另一個不可錯過的是聖斯維諾教堂(San Severo),很小,收費和大都會博物館差不多,但精美的大理石雕刻值回票值,尤其是一尊身披漁網的聖者和一尊手持一方破損石碑的聖者。


而安置在教堂中央的「戴面紗的基督」尤為精美絕倫,身上的薄紗仿佛可以輕輕揭起,透過薄紗可以看見耶穌手上的經絡血管。


這座雕像號稱那不勒斯鎮城之寶,他是雕塑家薩馬爾提諾的傑作,由一整塊大理石雕成。多災多難的義大利保留了那麼豐富的藝術瑰寶,天主教會功不可沒。


■小心防偷 居民熱情陽光


出門前親家提醒我們三要三不要:不要帶大額現鈔、不要戴戒指耳環、不要帶證件護照。要把照相機裹在外衣裡,要隨時相互保持聯絡,要在天黑前後回家,弄得像要執行特殊任務似的,氣氛頓時有些緊張。前幾天我們也參觀了不少教堂、博物館、美術館,也到過新堡、海濱,一點事都沒有。過去我就聽說過那不勒斯小偷、飛車賊不少,享有和加爾各答、香港名列世界之最的「聲譽」。


但我覺得絕大多數那不勒斯人還是非常熱情陽光,問路必然得到熱情指導,雖然有時他們渾然不覺說的是義大利語。買不買東西,老闆都熱烈歡迎參觀留影。他們的熱情就像披薩,什麼都擺在外邊。


至於歹徒宵小,哪兒都有不足為奇。不過至少有兩位美國遊客提醒過我注意安全,為此我還是把照相用的單腳架時時橫握在手上,晃眼一看挺唬人,或許小偷還以為我是手持警棍的便衣,也使我自覺安全許多。


晚上我們也沒閒著,和親家一起觀賞了音樂劇「牧羊人康達達」(Cantata Dei Pastori by Peppe Barra)。這是一齣聖誕期間那不勒斯人喜聞樂見的節目。劇情不複雜,主要是講述耶穌誕生前聖母遇到諸多苦難,最後在仙女和聖人的保護幫助下終於順產的故事。這是一個講了2000多年的耳熟能詳的故事,但在那不勒斯人的演繹下變得生動有趣,年年演出年年新鮮,觀眾也樂此不疲年年捧場。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是演員的水平超級棒,尤其是仙女的大號女低音,聞所未聞的好聽。牧童的獨唱純潔空靈如天籟之聲,魔鬼巨大的肺活量帶來的男低音雄渾不已。


劇中穿插的即興笑料是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劇中有個聰明而略顯滑頭的公證人,和樂觀而有些傻氣的乞丐,他們插科打諢、笑料百出,幾乎每三句話就會贏得歡快的笑聲。演出中公證人突然用英語對乞丐說:「我們說話是不是注意點?下邊有三個中國人,你不要再丟人現眼了!」頓時引起觀眾一陣笑聲。


■阿瑪爾菲 通往天堂之路


這次旅遊也安排到那不勒斯南邊的黃金海岸小住三天,親家在小城阿瑪爾菲(Amalfi)的山坡上有一套面向地中海的房子,吃住方便。


為什麼稱為黃金海岸?為什麼人稱這裡是「通往天堂之路」?是因為這裡的陽光更明亮?這裡的大海更湛藍?這兒更具有南歐風情?還是因為這兒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上必去的50個地方之一?我們沿著通向阿瑪爾菲的沿海公路去尋找答案。


阿瑪爾菲海岸屬於義大利南部山區,多是懸崖或嶙峋的山坡,海岸盤山公路都非常狹窄,一邊是峭壁,另一邊是懸崖,汽車經常拐馬蹄形的大彎,來來往往擦刮難免,好些車輛側面都破了像,有的甚至反光鏡都擠掉了。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裡的村民離維蘇威火山這麼近,卻一點不怕地震火山的威脅,反而喜歡將白色的房屋建在崎嶇的山崖之上。所有建築都倚山面海,層層疊疊,到處是壯觀的懸崖、美麗的海景、金色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和濃濃的綠色,宛若人間仙境。


看來這裡的村民深得「享受生活就在今天」的精髓,住在這樣的屋裡,總有一面窗正對著蔚藍的大海,變幻的海景就是家中一幅最美的畫。這裡的停車場堪稱建築一絕,山民們因地制宜標新立異,有的把停車場建在房頂上,因為他們的屋頂和公路基本上在一個水平面上。有的在路邊搭起一小塊水泥板,一頭連接公路,一頭伸在懸崖外,就像船上的跳板一樣懸在空中。相信這裡的人們泊車技術絕對一流,開車技術絕對一流,二流的恐怕早摔死了。


車行不到兩小時,前方岸邊出現一座小小的山城,落日餘暉斜射在海岸,山城呈現一片巴洛克式的金碧輝煌,這也許就是把阿瑪爾菲稱之為黃金海岸的原委。


■寧靜港都 曾享繁華風貌


小城規模不大,人口不過約7000,主街只有一條,但資格很老。西元850年阿瑪爾菲就是義大利第一個海上共和國了,從九世紀開始這裡就變成了海上商業活動的重要中心。這座城市的強大與中東地區的貿易緊密相連,這座建有防禦工事的城市在西元596年成為天主教教廷所在地。


小城的中心和其他義大利城鎮一樣,是一座教堂和教堂前的廣場。這座阿瑪爾菲天主教廷教堂帶有典型的拜占庭風格,拱門、迴廊、繪有阿拉伯色調的圖案。主教堂和廣場之間落差很大,由上百級寬闊的石階相連。由下往上看,主教堂挺拔雄偉,好像是君臨天下,氣勢非常磅礡。主教堂正對階梯處有兩扇高達十來米的浮雕大銅門,門上離地不到兩米處有一小塊已被人們摸得光發亮,好像是耶穌像。


主教堂內有一座對外開放的花園和珍品展。花園不大,迴廊環繞,每個角度都感覺別有洞天,每件展品都令人發出驚歎。迴廊裡有一些古代繪畫和一個大理石浮雕浴缸,雕工細膩、造型別致,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小展廳展示有主教的繡花高帽、各種法器、歐洲重銀器等,全都放在附警報的防彈玻璃櫃裡。


小城以阿瑪爾菲廣場為中心,多是小街小巷,主街不過三四米寬。街旁小巷有的只能容兩人側身而過,上面多有拱頂,好像地道戰的工事一般。小城的水果店擺著許多大如柚子的檸檬,開始我還以為是工藝品,其實是本地特產,與橄欖、橘子齊名。漫步在古老的石塊路上,觀賞著小店裡的陶瓷、繪畫、橄欖油、檸檬酒、貝殼,品嚐著美味的義大利霜淇淋,心裡充滿滿足和寧靜。


阿瑪爾菲的港口值得一看。別看這是個小小的港灣,它曾是11世紀歐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和威尼斯、羅馬、佛羅倫斯齊名。它曾經指揮地中海的航行,是義大利對外的主要口岸。由東方運來的紙張、咖啡及地毯等都通過這裡進口。與中東地區的貿易緊密聯繫增加了人口,並引起航海領域的一系列發明,包括羅盤在內。但西元1343年的地震和1348年的瘟疫毀滅了這裡大部分的人口,散失了積累的財富。從那時起這座港口的貢獻就逐漸小了,如今它已年邁蒼蒼,不再承擔貨運,出入的主要是漁船和來往蘇蓮托、卡普里的遊船。漁民比起清瘦的那不勒斯人來壯碩多了,打魚可是個力氣活,我看過他們的手,比我的手差不多厚實一倍。這是他們成年風裡來雨裡去,大自然給他們的回報。幾隻流浪貓在魚網上酣睡,長得肥肥壯壯,旁邊的大盤子裡有魚有肉,「魚與熊掌」牠們已得到一半了,所以知足常樂,看起來很幸福。


從海邊往山上看,小巧的房子慢慢由海邊爬上山腰,塗著不同的色彩。宏偉的阿瑪爾菲大教堂伊斯蘭風格的圓頂格外觸目,顯示著不同凡響的特殊地位。山崖上還有一座到那不勒斯十多天才看到的建築起重高塔,這裡還是在建設,但是規模比中國發展中的城鎮小得多。


■種類上百 披薩起源之城


我們就要離開義大利回美國了,以何種方式表達我們對主人的感謝和熱情呢?在美食天堂說再見的最得體的方式當然是請主人吃一頓。吃飯對義大利人來說遠遠超越了「果腹」這個層次,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文化、和一種交流。


說到吃,義大利人真是一點都不馬虎。就從披薩說起。那不勒斯是披薩的發祥地,源自一種傳統食物「霍卡恰」麵餅,意指「火烤的東西」。 那不勒斯人把麵粉、酵母、鹽、橄欖油等材料混合均勻的麵團,直接烘烤成麵餅。自蕃茄從中南美洲引進之後,他們開始在薄餅上抹上番茄醬、乳酪、幾片菜葉烤烤,外觀就像義大利國旗的三色:紅白綠。


後來麵餅種類日漸繁多,口味多樣化,遂成為當地歷久不衰的特色食品,據說披薩上得了台面的就有300餘種。我們在一家名披薩店吃過一次晚餐,味道的確不錯,中間薄邊上厚,內容豐富,口感絕佳。據說披薩離那不勒斯越遠,中間的薄餅就變得越厚,等到了美國,披薩已經變成美國大胖子,中間和邊上一般厚,該叫披薩餅了。


這家店披薩做得地道,義大利總理都曾慕名而至,還和老闆合影留念,不過老闆好像並不十分領情,照片大小一尺而已,而和足球明星馬拉多納的合影卻又大又擺在正中間。當我們表示這是我們吃過最好的披薩後,他高興地和我們合影,還送了我們一本「披薩的藝術」,作者就是老闆本人。中國民間曾傳說披薩是馬可波羅學習中國的餡餅技術不到家,回到義大利後只好把餡抹在大餅上唬弄老百姓,那不過是「山寨版」的說笑而已,當不得真。平心而論,那不勒斯的披薩比一般的中國餡餅美味多了。


■美食之旅 以海鮮宴道別


這回旅行受到主人熱情周到的照顧,告別宴當然是投桃報李,全家討論決定安排在一家著名的臨海餐廳,事先訂好面海的座位。按中國人的習慣,請客務必準備足夠的美味,客人吃得欠兮兮很不合適。在這之前我們一直當客人,深感這種飲食文化在義大利也差不多,大餐的菜多得我幾乎吃不消。親家請我們吃那不勒斯名菜,包括海鮮通心粉、披薩,無一不供過於求。


告別的海鮮宴非常鮮美可口,魚鮮基本上就是直接從海裡撈上來,但是當我們吃到接近尾聲時,反應都開始遲鈍,意識也不大清楚。我送太座一隻大蝦表示關懷,她不但不領情,反而說「你不要整我好不好?」女兒的反應也不正常,「我現在只想回家吃一個禮拜的素。」我還算好,只是不打算吃晚飯而已。


我們的義大利之旅在大餐中開始,又在大餐中結束。這是一次難忘的美食、文化、友好之旅。我們互道珍重,在「Ciao」、「Bye Bye」 和「再見」,之後留下的是對那不勒斯不捨的懷念。


文、圖/李舜



[轉貼自世界新聞網]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