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泡
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吹泡泡代表的是春天,而不是夏天。在詩歌裡,吹泡泡不是單純的小孩玩水,而是與風的競逐遊戲。說到吹泡泡,腦袋裡浮現的,是初來乍到的習習春風下,孩子們無來由地追逐泡泡的景象。<<泡泡,就這麼留下它的最後一口氣,悄然離去>>這是掘越聖子的詩句。泡泡的原形,是肉眼極限所及的肥皂薄膜。艷陽下的泡泡終究會因水分的蒸發,使得皂膜越來越薄。雖然陽光可讓我們享受到五彩顏色變化的樂趣,可比起陰鬱天,晴天下的泡泡,畢竟是顯得短命的。只有受風神眷顧,不被空中微塵所破的泡泡,才能飛得高、飛得久。詩人野口雨情曾將泡泡的虛無短暫,寫成童詩<吹泡泡>。<<泡泡消失了,還沒來得及飛上天就消失了,出生沒多久,便破了一身,永久消逝了>>這首詩,同時也是她譜給出生八天後就死亡的長女的一首安魂曲。幼女發生不幸14年後這首詩才問世,我想,這是詩人看到無聲無息消逝地泡泡後心有所感,感嘆那些許多跟自己孩子相同命運的小生命的緣故吧。雨情擁有家庭的時期,正好是日本的明治到大正的這段期間,當時剛出生的寶寶七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無法歡慶一歲的生日。戰後,新生兒的死亡率驟降,父母親需要操心的時期,也移到了孩子們的思春期之後。在充滿微塵和髒埃的現世中,父母親們無不小心翼翼地將泡泡吹大,備至地呵護著吸管上搖搖欲墜的脆弱泡沫。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不可預期的變故,使得泡泡都還沒吹滿,就已先行飛去。這些不堪一擊的薄膜中,蘊含著無限的思念,以及望能御風高飛的期望。風啊風,孩子們就拜託你了!這個時期的老師們,一定也是同樣的心境。雛鳥離巢的春,才是最讓人能聯想到吹泡泡的季節。
譯自 3月16日 朝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