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中研院找到病態肥胖2主要基因新位點 有助肥胖防治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中研院找到病態肥胖2主要基因新位點 有助肥胖防治

中研院找到病態肥胖2主要基因新位點 有助肥胖防治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潘文涵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證實台灣漢人的病態肥胖與2個基因(ESR1和PPARγ)高度相關,並在這2個基因上預測病態肥胖的3個「單一核酸多型性」新位點。研究團隊指出,相關研究結果可應用於罹患嚴重肥胖病症的風險評估以及肥胖防治上。


截至目前為止,約有18個基因與人類肥胖的關係已出現在科學文獻中,另有14個基因曾與亞洲人種的肥胖有關。潘文涵的研究團隊檢視了這32個潛在肥胖基因上的常見變異位點,是否與台灣漢人的嚴重肥胖有關。


研究團隊以兩階段相關性研究設計,比對嚴重肥胖病患與正常對照組的基因型;這些對照組都依據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及居住地與病人配對,最後以514名嚴重肥胖病例及606名正常對照進行統合分析。


相關研究證實,台灣漢人的病態肥胖與2個基因(ESR1和PPARγ)高度相關,並在這2個基因上預測病態肥胖的3個「單一核酸多型性」新位點。研究團隊指出,「單一核酸多型性」是指在基因上單一鹼基發生的常見突變,一個人如果僅有1個位點帶了變異,其成為病態肥胖的風險增加約30%到40%;如果2個位點帶變異,其風險為沒有帶任何變異的2倍;如果3個位點都帶變異,其危險性超過了5倍以上。


潘文涵指出,這個研究找到漢人病態肥胖的重要貢獻基因,其結果可應用於台灣漢人罹患嚴重肥胖病症的風險評估與肥胖防治上。潘文涵說:『(原音)如果能在肥胖家族進行篩檢的話,可以幫助孩子們、潛在危險的小孩養成一個好的生活型態和習慣,應該有辦法預防這個的發生。另外就是針對帶有這些基因變異的人,他的治療方面可能比較對症下藥。』


同時,這項研究的論文已在8月的「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發表。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