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四人中,就有一名高血壓患者,但只有不到三成可以成功控制血壓。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與心臟學會昨發表台灣版的「高血壓治療指引」,呼籲患者遵守「S-ABCDE」降壓六原則,盼在五年內,讓過半患者成功控制血壓。
理想血壓應控制在收縮壓一百廿、舒張壓八十毫米汞柱以下。但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陳志鴻指出,台灣四百三十萬高血壓患者中,男性僅兩成一、女性兩成九控制在收縮壓一百四十、舒張壓九十毫米汞柱以下的目標值。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高血壓委員會主任委員江晨恩表示,台灣有四成患者,沒有量血壓習慣,「只知存款數,不知血壓值」,渾然不知自己有高血壓。他提醒,七成的初次心肌梗塞、八成的初次中風與九成的心臟衰竭等,都與高血壓有關;呼籲男性四十五歲、女性五十五歲後,應該每天在「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
江晨恩解釋,清晨因血液凝固度高與交感神經刺激,血壓變化劇烈,晨間血壓若飆高,易中風;夜間正常的收縮壓與舒張壓,應比日間減少百分之十至廿,但此時血壓若過高,引發心血管、中風的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昨天是世界高血壓日,最近參與電影「青春啦啦隊」演出的彩霞奶奶,應邀現身說法。以前最愛吃醃蘿蔔等「重鹹」食物的她,十多年前因「太陽穴不明抽痛」就醫,發現收縮壓飆到一百七十毫米汞柱,才開始認真控制血壓。
陳志鴻提醒,已有高血壓者,得先把血壓控制在收縮壓一百四十、舒張壓九十毫米汞柱為目標;而對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高危險群者,則要降到收縮壓一百卅、舒張壓八十毫米汞柱,才算合格。
江晨恩也提醒高血壓患者,每日鹽分攝取不得超過六公克,酒精飲用也不能超過卅公克。
另建議患者,可透過「少鹽少酒少體重、戒菸蔬食多運動」的「S-ABCDE」降壓六原則,有效進行血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