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旅遊] [花蓮] 太魯閣國家公園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花蓮] 太魯閣國家公園

地理位置

太魯閣國家公園位於臺灣島的東部,西鄰雪霸國家公園與北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南部的墾丁國家公園及中部的玉山國家公園各據一方,各有特色。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地勢高聳,大致由西部的脊樑山脈向東傾斜,其間山巒起伏,二千公尺以上的山區面積約佔全境之半,其中有將近六分之一的面積為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峰所據。這些高山氣勢雄偉,躋身「臺灣百岳」者即達二十七座之多。境內河川以脊樑山脈為主要的分水嶺,分別向東西奔流。東側是立霧溪流域,面積約佔整個國家公園的三分之二,主流貫穿公園中部,支流則由西方及北方來會。脊樑山脈西側狹長的區域是大甲溪上游,支流南湖溪、耳無溪、畢綠溪及合歡溪的發源地。另外在公園的東南角屬於三棧溪流域;西南角屬於濁水溪流域與木瓜溪流域。

太魯閣國家公園涵蓋經由劇烈造山運動隆起形成的變質岩區。區內岩層走向大致成東北一西南向,而其地質年代則由東向西遞減。大致以碧綠為界,以西為新生代第三紀始新世至中新世早期之岩層,主含變質泥質岩類如板岩、千枚岩,並夾有砂岩。碧綠以東則為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的大南澳片岩系列;其中碧綠至綠水段主要以黑色片岩、綠色片岩及砂質片岩為主,綠水至太魯閣段則由變質石灰岩構成,並夾有少量之片麻岩。由於地殼不斷上升,河流下切作用旺盛,造成區內的峽谷地形。一般而言,西部變質泥質岩類的抗蝕性要比東部的片岩,尤其是變質石灰岩來的弱,故矗立陡峭的峽谷地形多集中於天祥以東。
 
太魯閣國家公園中高山突兀,峽谷深邃,奇景美不勝收,為本國家公園最具特色之處。

氣候:
太魯閣國家公園海拔分佈高度自海平面到3740公尺之高山,受地形、地勢之變化差異,造成複雜的氣候帶及氣象萬千的景觀並蘊育豐富的生態資源。

氣溫:
本區屬於山地地形,氣溫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遞減,公園內一千公尺處之年平均溫為攝氏一七.五度,主要在中橫公路天祥以東一帶;二千公尺處年平均溫為攝氏一二.五度,主要在慈恩以東,及立霧溪峽谷區上方之高山。但在合歡山、南湖大山及奇萊連峰一帶三千公尺以上之高山地區,其年平均溫則降為攝氏七.七度,冬季一、二月間溫度多在攝氏零度以下。由於氣溫之垂直變化,高山地區冬天可賞雪,中海拔地區則為夏季避暑勝地。

雨量:
本區年雨量均在二千公釐以上,地勢較高處,雨量更多五百公尺以下之河谷平原,年雨量及雨日都較少,冬季略乾,降雨強度弱。一千公尺至二千公尺山區,冬夏兩季雨量及雨日較多。二千公尺以上之山區,夏季多雨,月平均達三三O公釐。二千五百公尺以上山區,冬季已有降雪;合歡山區積雪豐盈,並因濕潤之氣流沿蘭陽溪及立霧溪相匯於此,年雨量達三千五百公釐。本區夏季降水以對流性雷陣雨及颱風所帶來之豪雨為主,六月到九月間,各地月雨量在二百公釐以上,合歡山多達五五O公釐。冬季盛行東北季風,掠過海面,沿溪谷吹入,受地形上升後降水,雨量較少,在五O公釐至九O公釐之間。

3.濕度:
本區在西南、北側高山地區地勢較高,空氣流通,一般高度超過水氣凝結集中之地帶,年平均相對濕度僅80%;但在合歡山、奇萊山區,因恰遇濕潤氣流沿立霧溪而上,相對濕度較高,達八十五%以上,並形成霜雪。中橫公路恰沿立霧溪通過,因濕潤氣流沿溪谷而上,濕度提高,在碧綠、慈恩以上,常見雲霧瀰漫。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