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因為腸胃道發育還不成熟,溢奶的情形很常見,但是有些寶寶溢奶的情況卻特別嚴重,照顧容易溢奶的寶寶,對新手爸媽而言是一項體力大考驗,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爸媽不可不慎。
芷敏是個全母奶寶寶,但是芷敏在出生的頭幾個月溢奶的情形特別嚴重,常常是喝完奶已經打嗝後準備要換尿布時,一躺下就將喝下肚的奶汁吐出來,令芷敏的媽媽感到非常困擾:不是都說母乳比較好消化嗎?為什麼已經親餵又打嗝之後,芷敏溢奶的情形仍沒有改善?
原因.溢奶情形很普遍
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吳表示,新生兒溢奶的情形是很常見的,有85%的新生兒都有溢奶的情形。造成新生兒溢奶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是因為腸胃道未發育完全引起的,也有少數是因為過敏引起,或是有幽門狹窄、下食道括約肌閉鎖不全、胃食道逆流、食道閉鎖等疾病引起。此外,餵食的技巧、打嗝的技巧、餵食過量等也可能造成新生兒容易溢奶、吐奶。
Reason 1.腸胃道發育未成熟
吳醫師表示,在出生後的前半年,大部分嬰兒的下食道括約肌相當無力,只要吃得太多,或是在喝奶後立刻躺下,胃裡的乳汁就會往回流,流進食道,再從嘴或鼻孔裡溢出來。正常來說,這樣的情形並不會讓寶寶感到難受。但如果寶寶發生溢奶情形時會哭鬧或是覺得難過,就有可能是發生胃食道逆流。
Reason 2.胃食道逆流
許多嬰兒都可能發生過胃食道逆流的情形,隨著下食道括約肌漸漸強壯起來,逆流的情況大約在寶寶3、4個月大之後會好轉。因此,吳求森醫師表示,如果寶寶溢出的奶汁有混合胃酸,可能是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時,父母可以先觀察,如果逆流的情況相當嚴重,造成寶寶哭鬧、體重下降時,就需要接受治療。
Reason 3.幽門狹窄
溢奶和吐奶有時候並不容易區別。如果寶寶出現越吃越吐的情況,吐了以後又還想要再吃,吃得越多吐得越厲害,並且體重下降時,就需要懷疑可能是生理結構異常的問題,例如幽門狹窄。
與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正好相反,所謂幽門狹窄指的是連接胃與腸子之間的肌肉環─幽門括約肌功能太好,太厚太肥壯,導致食物無法進入腸子,只好又回到胃裡再溢回食道。幽門狹窄的寶寶,因為乳汁無法通過腸子而積在胃裡,因此通常在喝奶後會猛力嘔吐,吐了以後又還想要再吃,情況嚴重時也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Reason 4.食道閉鎖
食道閉鎖是先天性的疾病,通常在寶寶出生後就會發現,因為食道閉鎖,寶寶會出現口水很多,卻一直吐出來的情形。必須進一步檢查以確認原因。由於寶寶的食道與氣管相連,因此更需小心照護,以免乳汁進入氣管,導致吸入性肺炎。
寶寶體重是判斷指標
造成新生兒溢奶的原因這麼多,新手父母如何判斷自己寶寶溢奶的原因不是疾病造成的呢?吳醫師表示,觀察寶寶的體重在一段時間內的增長情形是判斷的一項指標。新生兒在滿月後,體重應平均增加1公斤以上。此外,對照寶寶手冊內的體重成長曲線圖,只要寶寶體重百分位不要低於百分之三的成長曲線,或在短時間內下降超過兩個成長區間,例如從百分之七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五,爸媽也無需太擔心。
照護
Point 1.避免餵食過量
容易溢奶的寶寶,建議每一餐以分段進食的方式餵食,避免一次餵食過量導致寶寶溢奶或吐奶。例如如果是以奶瓶餵食,可以將100c.c.的奶汁分成三段慢慢給寶寶喝,每喝30c.c.就幫寶寶拍背打嗝,並且確實地幫寶寶排出體內的氣,也能有效的減少寶寶溢奶的情形。
Point 2.採取直立抱姿
在餵食之後避免讓寶寶立刻躺下,也有助於減少溢奶的情形。建議可以採取直立抱姿或以抱橄欖球的姿勢,抱著寶寶15~30分鐘,能夠幫助寶寶將乳汁留在胃裡避免逆流。
另一方面,既然溢奶是生理性因素造成的,寶寶是否喝母乳或嬰兒奶粉就不是問題所在。只要是容易溢奶的寶寶,即使是親餵母乳,照護者也應確實地幫寶寶排氣,並且在餵食後採取直立抱姿,以減少寶寶吐奶的情形。
Point 3.注意脖子和鼻孔的清潔
發生溢奶情形時,乳汁可能弄濕衣服和寶寶的脖子。應幫寶寶換上乾淨的衣服,並以乾淨的紗布巾沾水清潔寶寶的脖子,讓脖子周圍保持透氣、乾爽,以免奶垢殘留易長濕疹。
如果奶水流進寶寶的鼻孔,使得寶寶出現鼻塞的情形,建議可以利用細軸棉花棒幫寶寶清潔鼻孔。
提醒您
造成寶寶溢奶的原因多數是生理性的,隨著寶寶成長會自然改善。但是照護者仍不能掉以輕心,這是因為寶寶的食道與氣管相連,要避免溢出的乳汁進入氣管而引發吸入性肺炎。如果寶寶在溢奶後出現難過、哭鬧、體重下降、咳嗽、發燒、嘔吐物為紅色、深綠色、黑色等症狀時,應立刻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