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健康] 子宮頸癌防治新觀念 抹片+疫苗 相輔相成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子宮頸癌防治新觀念 抹片+疫苗 相輔相成

根據衛生署最新的統計資料,台灣每年約有5000例子宮頸癌(含原位癌)個案發生,其發生率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二位,僅次於女性乳癌,嚴重危害女性國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過去,子宮頸癌篩檢皆依賴子宮頸抹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03年通過高風險性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可以與抹片合併使用於30歲以上婦女的子宮頸癌篩檢。有研究報告指出,單次傳統抹片檢查對偵測中度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IN II)或以上病變之敏感度為43%~80%,若傳統抹片檢查合併高風險HPV檢測,偵測敏感度可以提高至88%~97.8%。


 自從子宮頸癌疫苗問世之後,世界衛生組織轄下最大的國際抗癌組織—國際抗癌聯盟(UICC),呼籲會員團體將「抹片+疫苗」之防治概念,納入於子宮頸癌防治推動的工作上。此與台灣癌症基金會戮力推動的子宮頸癌防治新觀念,不謀而合。


 子宮頸癌疫苗—嘉喜(Gadasil),於數月前衛生署核准國內上市,這是美國默沙東藥廠研發的人類乳突病毒6、11、16、18型基因重組疫苗。然而,國家衛生研究院轄下台灣臨床癌症研究組織(TCOG)婦癌小組,針對國內1246例子宮頸抹片異常與HPV基因型之研究,論文發表於2006國際婦癌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Cancer)。


 該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婦女侵襲性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最常見感染單一人類乳突病毒的基因型,依序為第16型(18.5%)、52型(16.5%)、58型(13.2%)、33型(6.4%)、51、53、18、39、59、66、31、6、45、68、35、56、54、11…等型。因此,「嘉喜」子宮頸疫苗並非針對女性國人常見之HPV基因型所研發。另一型疫苗則以HPV16和18型為主,預計近期可望在國內上市,屆時女性朋友可有較多的選擇。我們期待未來子宮頸疫苗能以國內好發之第16、52、58、33等基因型研發上市,真正做到對「型」下藥,量身訂做疫苗。


 過去一年各方專家亦針對疫苗進行相當多次研究會,目前的共識是建議女性國人可在13歲時施打疫苗,因為疫苗施打的適當年齡是越早越好,特別是在尚未感染病毒前打疫苗,效果最好。


 子宮頸癌的防治工作的重點,在於定期篩檢與早期介入治療,但是國人必須清楚在還沒有個人化疫苗時代來臨之前,癌症疫苗不是萬能,更不能因為施打疫苗就忽略傳統子宮頸抹片檢查,「抹片+疫苗」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兩者相加才能夠達到雙重防護功效。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