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花開了,並結出鮮艷美麗的紅色果實,在台灣東部和西部鄉野吸引遊人佇足欣賞,東部的洛神花季也蓄勢登場,期待與遊客來一場冬日的嫵媚邂逅。
原產於印度,洛神花20世紀初便來台定居,至今已接近百年,而且全台各地鄉村都看得到,也難怪洛神花常被台灣民眾誤以為是本土植物。花東地區的原住民最偏愛種植洛神花,這種不拘土地、不擇地點都能生長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常被栽種於家中庭園、田邊隙地,甚至道路旁窄瘦的空地。
每到秋末冬季,東北季風吹起以後,滿園洛神花便以最艷麗顏彩妝點大地。細看洛神葵植株,堪稱是冬風裡最迷人的田園精靈,紅色的莖枝、綠色如楓葉般的葉片,冬季開出的淡黃或淡紅色花,結出的紅色果實,使洛神花極富視覺之美。
洛神花的果實太美、太特殊,加上植物的名字叫「洛神花」,紅艷的果實常被誤認是它美麗的花,下回可別再搞錯了。洛神葵可不是賣相好而已,它的果實可是蜜餞、果汁、洛神茶包和果醬的最佳原料,台東縣金峰鄉的排灣族原住民,很早就利用其經濟價值大量種植,每到採收期,家家戶戶老少一起動手加工,也是冬季地方特殊景觀,而洛神花汁,也是台東重要的農特產品,不乏休閒飯店固定供應鮮製的洛神花汁。
初冬走過台東、花蓮、嘉義、南投等縣市鄉間,遊人常可在不經意間見到家宅庭園或田園中結實累累的洛神葵。除了食用價值,落神花也很適宜剪來瓶插,也有人家特意栽來當盆栽觀賞。而台東縣的金峰鄉,看中洛神花美姿,年年選在冬季舉辦洛神花季,冬日安排東部泡湯遊,可別錯過了走訪東部迷人的洛神田園。
洛神花,又稱洛神葵、紅葵、山茄或洛濟葵,英名為Roselle ,為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印度,並分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於西元1910年從新加坡引進,接續再從美國夏威夷、菲律賓引進栽種,植株高約2到3公尺,莖呈紫紅或綠白色,每年10 月下旬至12月上旬間開紫紅色或淡黃色花,1到2月果實成熟。
洛神花早年引進台灣栽植,看中的是其食用價值,鮮艷的果實萼片,含3%的蘋果酸,具有清爽的酸味,可製成洛神果醬、洛神花汁、洛神蜜餞、洛神茶或調味酒。由於洛神葵果實紅艷美麗,富觀賞價值,也有民眾栽來觀賞,大片洛神花田也吸引民眾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