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閒聊] 中國帝王飲食的奢侈糜爛之風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中國帝王飲食的奢侈糜爛之風

禮儀雖在不斷改變,但總的精神是不變的:我的官做得比你大,我的權力比你大,吃得也要比你好。

中國的飲食文化是與權力掛鉤的,史料顯示,先秦時期的飲食禮政已經相當完備了。從餚饌品類到烹飪品位,從進食方式到筵席宴饗等等,都對等級之別有著嚴格的規定。周代盛行的青銅飲食器具———鼎便是衡量社會身份等級的標志物:國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豆也是如此,《禮記·禮運》載天子之豆三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食品的消費十有嚴格限制的,《國語·楚語下》載觀射父語:

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這種等分出自古代的記載。《尚書·洪范》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這就是說只有君主才能作威作福,吃玉食。《禮記·王制》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直至清代,這種等級上的飲食規定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以皇家宴為例,皇帝宴桌有菜餚40品;皇後的頭等宴桌膳品減少為32品;妃嬪的二等宴桌每桌2人,三等宴桌每桌3人,每桌菜餚則遞減為15品。而皇帝皇後吃不完的菜則往往賜給大臣們吃。

飲食與權力

禮儀雖在不斷改變,但總的精神是不變的:我的官做得比你大,我的權力比你大,吃得也要比你好。

天下最大的官是皇帝——其實官兒也不過是皇帝的奴僕而已,最大的官兒也跟皇帝有本質性的等級差別,權力最大的也是皇帝,所以,中國的食文化悠久與精美也在皇帝那張嘴巴裡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孫中山先生說:我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中國所發明之食物,固大盛於歐美;而中國烹調法之精良,又非歐美所可並駕。“此言極是。孫先生同時又指出,這飲食文化之成熟表明了中華文明之成熟。這就值得商榷了。其實,中國飲食文化之所以達到如此高峰,正如中國的”性文化“達到的高峰一樣,都是極權制度。

何以見得?當年齊桓公吃厭了珍饈美食,就想換個口味——直接說吧,他齊桓公想吃人肉了。他手下有個臣子叫易牙,此人的廚藝非常出色,齊桓公就把自己的這個意思對易牙說了,易牙就馬上回家把自己的兒子給殺了,做成嬰兒湯給齊桓公喝了。

中國的君王有如此權力,想吃什麼就是什麼,吃了山珍要吃海味,吃了“常味”要吃野味,吃了野味要吃人味,這吃美食的欲望無限放大,如此,則中國的美食想不稱霸全寰也難啊!

在飲食發展史上,帝王與權臣貴族起了最大的推動作用。而最好的美食總是首先出現在帝王與貴族的豪華筵席上。

中國的宮廷御膳,稱為天廚,代表了不同時期飲食文化的高峰。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中國的飯店往往都要聲稱自己有宮廷秘方做的菜,即使是街頭小攤也往往要把那圓溜溜的肉丸講成是貢丸,把那黑不溜秋的黃酒說成是貢酒,以此招徠大眾。而在電視裡做的食品保健品廣告,也每每挖空心思要和皇帝扯上關系,往往要讓那假皇帝舉起那大拇指,連聲贊歎,以此誘導大眾。

連那武俠小說說到吃,也總以那宮廷之菜為上,如《射雕英雄傳》中寫那九指神丐洪七公在皇宮大梁上連蹲著三個月,吃那皇宮裡的佳餚,臨死前還不忘那宮菜鴛鴦五珍燴。

自周朝起,在飲食方面皇室都是花了極大的人力物力的,很是能遵從孔夫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教誨。

周代宮廷中,建有龐大而完善的飲食管理與服務機制,其中包括負責食源的機構,負責屠宰及烹飪的機構等六種機構,六種機構又包括22個單位,計2307人。

在《周禮·天官》中說,周天子進膳時,“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飲用六清,饈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中國烹飪史上有“八珍”之說,就是從那時開始的。不過,那時的八珍沒有後世那樣的奢侈與“窮凶極惡”。(根據注疏,這八珍是淳熬:肉醬油燒稻米飯;淳母:肉醬油燒黃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煨烤炸燉母羔;搗珍:燒牛、羊、鹿裡脊;漬:酒糟牛羊肉;熬:類似五香牛肉干;肝網油:網油包烤狗肝。)

強大的漢王室在飲食方面當然比周朝更進一步了。漢朝皇帝擁有當時全國最為完備的食物管理系統。負責皇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屬職官中,與飲食活動有關的有太官,湯官和導官,它們分別“主膳食”、“主餅餌”和“主擇米”。這是一個人員龐大的官吏系統。太官令下設有七丞,包括負責各地進獻食物的太官獻丞、管理日常飲食的大官丞和大官中丞等。太官和湯官各擁有奴婢3000人,為皇帝和後宮膳食開支一年達二萬萬錢。

這筆開支相等於漢代中等水平百姓二萬戶的家產。每天開支達54. 8萬錢,相當於2700多石上好的梁米,或是91000多斤好肉。漢朝禮制規定:天子“飲食之餚,必有八珍之味。”他們“甘肥飲美,殫天下之味。”節的變化對漢代普通人的生活狀況有著不小的影響。如漢末人徐干說:“在炎氣酷烈”的夏季,即使是貴族也感到“身若點漆,水若流泉,粉扇靡效,宴戲鮮歡。”然而季節對飲食生活的限制在皇帝和其後妃那裡卻被降至當時的最低程度。在冬天,皇帝可以享用春季才生成的蔥,韭黃等蔬菜,而這些蔬菜是耗費大量錢財,太官“覆以屋廡,晝夜蘊火,待溫而生。”在炎熱的夏季,皇帝與後妃則是“堅冰常奠,寒饌代敘。


唐代也是美食的盛世

盛唐在美食方面亦是一大盛世,燒尾宴正是此中的代表。何謂“燒尾宴”?據《舊唐書·蘇瑰傳》:“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許獻食,名曰燒尾。”這就是說,大臣初上任時,為了感恩,向皇帝進獻盛饌,叫做“燒尾”。

燒尾宴奢侈到什麼程度呢?

《清異錄》中記載了韋巨源設燒尾宴時留下的一份不完全的食單。食單中共列菜點58種,糕點有20余種。菜餚有32種,從取材上看,有北方的熊、鹿、驢,南方的狸、蝦、蟹、青蛙、鱉,還有魚、雞、鴨、鵪鶉、豬、牛、羊、兔等等。

例如宴席上有一種看菜,即工藝菜,主要是用來裝飾和觀賞的,其中有一道看菜叫“素蒸音聲部”,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群蓬萊仙子般的歌女舞女,共有70件。

這58種菜點,還不是“燒尾宴”的全部食單,只是其中的奇異者。由於年代久遠,記載簡略,燒尾宴確切的整體規模和奢華程度是我們今天所無法真正確知的。

宋代的宮廷飲食,也以窮奢極欲著稱於世。如皇帝,“常膳百品”、“半夜傳餐,即須千數。”至於宴會,更是奢侈到了驚人的程度。如神宗,晚年沉溺於深宮宴飲享樂,往往“一宴游之費十余萬”。史載,仁宗有一次內宴,“十閤分各進饌”,僅蛤蜊一品二十八枚。當時蛤蜊一枚值一千,這樣仁宗“一下箸二十八千”。

明代的宮廷飲食也是奢靡無度的。如正月十五日宮中的元宵節,其元宵制作十分精細――將糯米磨成細面,再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作餡,然後用酒水滾成,大小如核桃般。十六日,宮中賞燈活動更盛,據《明宮史》載:“天下繁華,鹹萃於此”。這一時節,宮中的菜蔬有滇南的雞樅,五台山的天花羊肚菜,東海的石花海白菜、龍須、海帶、鹿角、紫菜等海中植物;江南的蒿筍、糟筍等,遼東的松子,薊北的黃花、金針,中都的山藥、土豆,南都的苔菜,武當的鶯嘴筍、黃精、黑精。北山的核桃、棗、木蘭菜、蔓青、蕨菜等,其他各種菜蔬和干鮮果品,土特產等,應有盡有,實是難以一一例舉。

以上歷朝歷代的宮廷美食雖然已極其奢華,但和清朝帝宮美食相比,卻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幾千來的美食到清朝始臻顛峰。

清宮美食是千年來顛峰

清朝的御膳,積歷代之經驗,集全國之精華,美乎極乎。

據記載,清宮膳食,歸內府管轄,具體由總管太監三員、首領太監十名、太監一百名,“專司上用膳饈、各宮饌品、節令宴席,隨侍坐更等事。”,當時,紫禁城裡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膳房。這個伺候皇帝吃喝的御膳房到底有多少人,從無准確統計,只知道“養心殿御膳房”一處就有幾百人。

“御膳房”菜點的原料,來自全國的五湖四海,天上地下,有渤海的對蝦、黃河的鯉魚、鎮江的鰣魚、陽澄湖的大蟹、南海的魚翅、海南的燕窩、東北的熊掌、山東的鮑魚……

宮廷膳食的工序要求是特別高的,如有一道“清湯虎丹”的菜,是用小興安嶺雄虎的睪丸作成,其形狀如小茶碗口大小,制作時需要微開不沸的上好雞湯燉煮三小時,然後剝去皮膜,放在調有佐料的汁水中漬透,再用特制的鋼刀銀刀,平片成紙一樣的薄片,在盤中擺成牡丹花形狀,佐以蒜泥、香菜末而食。

皇帝們不僅在宮裡吃得好,出去吃得也絕不會差到哪裡去。如乾隆南巡時,河北懷柔縣一個姓郝的地主接待乾隆,一天的酒食費就達白銀十多萬兩。

慈禧,中國的事實上的最後皇帝,生活奢侈,愛搞排場,食腸發達,胃口巨大,美食是她最大的愛好。她的私廚“西膳房”比光緒皇帝的“御膳房”還大,這“西膳房”能制作菜餚4000余種,點心400余種。慈禧的每頓正膳,所用菜餚要擺三張拼起來的膳桌,菜點常在百種以上。她老人家雖說胃口很好,但面對百種菜餚實在也令她為難,所以大多數的菜她大多只瞟了一眼,就原封不動地從她眼前自動消失了。

慈禧夏天還愛吃西瓜,但只吃瓢中心的一點,一天竟可用去350個。

更值得一書的是:當年她老人家把國事弄得一塌糊塗,被八國聯軍趕著屁顛屁顛地往西安跑。跑到西安後,仍是不知儉約,硬從各地調集燕窩魚翅,仍要吃那百種佳餚,日耗伙食費200兩銀子。逃難結束後,回京的路上,1900年10月11日到達曲沃縣侯馬鎮(今侯馬市)時,曲沃縣令王廷英在高顯報馬兩鎮辦好皇差,在高顯設三個行宮,在侯馬改驛館為行宮,另還備有45處公館,招待的宴席上有八珍、八八席、六六席,支銀數萬兩。

滿漢全席

接上所述,清朝的帝王們平時一餐就得用去百余種菜點,當碰到節日或款待親王大臣時,其宴席之盛況又當如何?

這就可以重點談談上文提到的滿漢全席了。

滿漢全席是滿漢兩族風味餚饌兼用的盛大筵席。是清代皇室貴族,官府才能舉辦的宴席,一般民間少見。規模盛大高貴,程式復雜,滿漢食珍,南北風味兼用,菜餚達三百多種,有中國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譽。北京御膳飯店曾將滿漢全席分為六種:蒙古親潘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白宴、節令宴。如蒙古親潘宴即是清朝皇帝為招待與皇室聯姻的蒙古親族所設的御宴。一般設宴於天正大光明殿,由滿族一、二品大臣坐陪。如廷臣宴則是於每年上元後一日即正月十六日舉行,是時由皇帝親點大學士、九卿中有功勳者參加,宴所設於奉三無私殿,宴時循宗室宴之禮。皆用高椅,賦詩飲酒,每歲循例舉行。蒙古王公等也皆參加。皇帝則籍此施恩來攏絡屬臣,而同時又是廷臣們功祿的一種像徵形式。

滿漢全席聚天下之精華,用材不分東西南北,飛禽走獸,山珍海味,盡是口中之物,清代的滿漢全席,有所謂山、海、禽、草「四八珍」。山八珍指駝峰、熊掌、猩唇、猴腦、猩唇、象鼻、豹胎、犀尾、鹿筋;海八珍指燕窩、魚翅、大烏參、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大鯢);禽八珍指紅燕、飛龍、鵪鶉、天鵝、鷓鴣、彩雀、斑鳩、紅頭鷹;草八珍指猴頭、銀耳、竹蓀、驢窩蕈、羊肚蕈、花菇、黃花菜、雲香信。

乾隆甲申年間(公元1746年),江蘇省義征縣有位叫李斗的人,著了一本《揚州畫舫錄》,其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

滿漢全席可謂是中國極權主義引導下的飲食文化在幾千年的演練中結成的碩果,可說是達到了人類在口福方面所能享用的高峰,至今仍無物能逾越。——去年1月有客商在西安一擲萬金,出36. 6萬去吃一酒店做的滿漢全席,其實那個所謂的滿漢全席當然不是真正的滿漢全席,因為有些東西,如熊掌,猩唇,是不大可能得到了。那麼,也由此可見,真正的滿漢全席該價值多少人民幣了。

當年香港金鷹皇冠酒店傾情推出法國宮廷大菜,共九道,每位客官698元。地球人都知道,法國菜是歐美國家中最食不厭精的菜系,但法國的宮廷大菜跟中國的滿漢全席一比,那豪華奢靡程度是差得遠了!

從商朝的酒池肉林到清朝的滿漢全席,中國人民可說是為統治者端出了一道道驚人的盛宴。

人肉的筵宴

從皇帝的御女一千二百到明清的三千後宮,中國百姓可謂是真正做到了為統治者做到了鞠躬盡瘁,連愛女也都盡獻出來,奉王之淫樂。

魯迅說:“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此言是也!只不過把闊人用統治者用皇帝用權臣套進去就更恰當了!

我翻閱整部中國飲食史及各類有關的筆記野史,看到了不少有關權臣豪貴的暴殄珍物的記載,而卻很少看到古代的富豪在飲食方面是怎樣的一個奢華的場面。或者說,富豪的奢華還是遠遠比不上權貴的奢華。有關權貴在飲食上的奢華與暴殄珍物,以下可舉幾例:

如《世說新語》上記載: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王濟以人乳喂豬,所以他家的清蒸豬蹄膀味道十分鮮美,令皇帝也大感驚訝。

如明代宰相,當時的首號權臣張居正奉旨歸葬,封疆大吏“皆跪迎。”他所經之處,供奉的“牙盤上食,味逾百品,猶以為無下箸處。蓋無錫人能為吳饌,居正甘之曰:‘吾至此,始得一飽。’於是吳人之能庖者,招募殆盡。可見這張先生對味覺的要求比起皇帝來也差不了多少。

而清姚元之《竹葉亭雜記》記有一個山西一大官僚,喜吃驢肉。養了幾只肥驢。他要吃炒驢肉絲的時候,要求廚師在活生生的驢身上刲取一塊腴肉,刲得驢兒身上鮮血直流,然後用燒紅的鐵板烙之,血即止。此時,驢活崩亂跳,痛得死去活來,則不顧也。

清薛福成《庸齋筆記》記載了道光年間南河河道總督的奢侈殘暴食俗。書中道:總督家炒燒的裡脊肉,比起他人家的,都要鮮美得多。但眾人都不知其原因。後筵席期間有一客人為解手而走到後院時,竟看見了有數十只死豬暴露於庭院中。經詢問得知,總督家的裡脊肉之所以如此鮮美,是因為其制作方法與眾不同。其制法如下:選中豬後,就把豬關在室內,眾僕人以竹竿打豬之背部,豬奔竄不已,直至其血液聚集在背脊上,於是殺豬得其裡脊,其余則不用。一頓裡脊下來,要殺個幾十只豬。總督廚師言:才來數月,而殺豬數千。

又據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記載:道光年間南河河道總督為吃到所謂的鮮美絕倫之鵝掌,先把鵝關在一小鐵籠裡,鵝下堆炭火,旁放醬醋,鵝受熱跳騰不已,自飲醬醋,至死時掌厚數寸,脂膏盡在其中。於是吃其掌。也是這個總督,另有一殘忍吃駝峰法:沸水澆其背,燙死駱駝,使全身精華集中到背部。然後割下駝峰,烹制成佳餚。

此為權貴的殘忍吃法。

為什麼中國的權貴在飲食上的要求比富豪還要高,而其古怪的想法也要比富豪多呢?這是因為中國一直是個權力社會,富豪在這樣的社會豈敢囂張至此?還因為富豪得錢不易,自然會加以珍惜。另外,我也深信,古代的當官人,諸侯、王侯與霸占一方的軍閥才是真正的有錢人,沒權的有錢人的財富是絕難與權勢者相媲美的。

所以說,把魯迅說的“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改為“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其權貴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更為恰當。說到底,中國一直都是個權力社會,而非商業社會啊!

中國的歷代統治者壟斷了暴力手段,所謂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是也。又采取了愚民政策,所謂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是也。——這兩項政策是秦始皇所開創的,但被歷代統治者所沿用。毛氏也有詩雲:百代皆行秦政治。又說祖龍(指秦始皇)魂死業猶在。在哪裡?就在這套做法上。

用這樣的愚民政策加暴力手段,中國的統治者攫取了無限絕對權力,以此絕對權力,驅動整個中國之人力物力以奉一人之淫樂,那天朝中華在色與食上達到如此輝煌之業績,不亦宜乎!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