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推估,台灣一年光是新增的腦中風病患就有十五萬人之多,且有年輕化趨勢。其中八成是動脈硬化後血管阻塞型的中風,二成為俗稱「爆血管」的出血性腦中風。
專家提醒,腦中風與血管硬化有高度相關,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族」是高危險群,務必採取清淡飲食、控制體重、規律作息,才能保住健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腦中風中心副院長周德陽說,台灣早期的腦中風多是血管硬化後、血壓控制不良導致「爆血管」的出血性腦中風,由於患者常在瞬間倒下、昏迷,通常病後恢復都較不理想。
廿年前台大醫院統計顯示,出血性腦中風與阻塞型腦中風約占四成與六成。近年來隨血壓控制觀念漸漸提升,終於將出血性腦中風的比例降低到二成,與國外趨近,但其餘八成則轉變為因大量攝取高油、高脂飲食導致的阻塞性腦中風,且有年輕化趨勢。
周德陽說,阻塞性腦中風與「三高」疾病息息相關。高血脂容易引起週狀動脈硬化,高血糖則容易破壞血管壁。血管越來越狹窄到後來直接「堵住」就會造成阻塞性腦中風。由於血管阻塞是慢慢進展,患者常會在幾天的頭痛、或其他不舒服之後才倒下。
阻塞性腦中風治療依發生的時間有所區分,阻塞三小時內以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可幫助緩解,但因為常無法精準掌握確實的阻塞時間,因此使用上需十分謹慎。阻塞超過三小時需透過血管攝影注射抗凝血藥物「肝素」,超過六小時候的阻塞,由於血塊已經凝結,國外正在發展「抓血塊」的手術治療。
至於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因通常十分緊急,處理「越快越好」。周德陽說,若出血超過卅西西就一定要開刀清除血塊,並燒灼止血。中國醫藥大學研發出內視鏡腦血塊清除術,則可在病情許可時以較小的侵入方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