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童普遍鈣質攝取不足、容易提早出現骨質疏鬆症狀,專家認為多從自然食物攝取足夠鈣質、多運動、日晒,是幫孩子保骨本的最佳處方,但也別過於補鈣、以免結石上身。
調查顯示,多數學童鈣質攝取都未達衛生單位的建議量。美國今年最新的兒科指導原則,10歲兒童的鈣質每日建議量應從1,000毫克改為1,300毫克,台灣的孩子「鈣」太少了。
台灣小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楊俊仁說,鈣的補充有兩極化的現象,有些家長忽略了補充鈣的重要,加上少運動容易提早出現骨質疏鬆,另有的家長怕孩子長不高、輸在起跑點上,過度的灌「鈣」。他以兩年前新竹馬偕一名3歲小孩的個案為例,家中長輩給他補充各種含鈣的保健食品,沒想到鈣質補過頭,「補」成了腎結石,小小孩子就得洗腎。
新光醫院小兒營養及腸胃科主治醫師劉明發建議,除了乳品外,不少深綠色的蔬菜如高麗菜、油菜、芥菜都是很好的鈣質攝取來源;台北榮總小兒部胃腸科主任吳子聰建議已出現乳糖不耐症的孩子,也可多多攝取起司、優酪乳、蜜豆奶。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石賢彥提醒,除了飲食不均衡外,缺乏運動的宅男宅女鈣質吸收也出問題,加上台灣「特產」奶茶、汽水等飲料,容易造成鈣質流失,因此國人普遍骨質不健康,保骨本應從全方面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