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飲食控制、運動養生

飲食控制、運動養生

非藥物療法是治療高血脂症的第一步,包括了飲食控制及運動養生,但這也是知易行難的事情,務必要有毅力去執行。文/丁強

【做好飲食控制】

飲食要怎麼控制呢?尤其是幾乎三餐都得靠外賣的外食族,從早餐店的三明治或漢堡、自助餐店的午餐和晚餐,怎麼可能叫老闆油少放一點,或是吃飯時都能弄碗水在旁邊隨時「漂」過油?難道就得天天自己帶飯嗎?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表示,自己帶飯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其實現在有很多重視健康的上班族都會自己帶便當,飯用的是健康的糙米或是五穀飯,帶的菜則是光用滾水燙過的青菜或瘦肉片、魚片,頂多就是用點低鈉醬油及香油調點味,熱量低又健康。

不過,有些人不習慣前一天晚上準備好的菜,也不喜歡經過冷藏再加熱的味道,趙強建議,那就挑一家可信賴的外食餐館,因為現在有很多餐廳也很重視養生及健康,烹煮及調味都會標明是低油低鹽,和老闆達成烹調共識,吃外食和自己煮也沒什麼兩樣。就算是沒錢天天吃館子,即使吃小麵攤也有健康的選擇,現在很多愛漂亮的小姐吃麵攤點菜時都會點各式燙青菜,而且囑咐老闆不要放肉燥、味素和鹽,只要在旁邊加點醬油膏,口味自己調,這也是很健康的選擇,誰說健康飲食一定很貴?除了烹調方式外,趙強建議血脂過高或已經被診斷出有心血管問題的民眾可以到醫院尋求飲食的衛教,了解如何選擇低膽固醇食物及避開高膽固醇的食物;不過趙強也提醒,預防心血管疾病不只是飲食的問題,而是一個生活習慣的問題,因此還必須配合整體生活的改變,有了更健康的生活,如此才能重新擁有健康的身體。

【必戒菸,勿酗酒】

不知您是否聽過,當美國在五、六年前研究發現,做完心血管手術後,如果患者不肯戒菸,有超過半數以上的患者血管很快會再阻塞,手術等於白做,因此當年美國醫界盛傳一種作法,就是當醫師詢問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否願意戒菸時,若患者表示不願配合,醫師可以選擇只幫患者做及時治療,但不做更進一步的治療,以免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戒菸,降低患病率】

馬偕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李君儀表示,這種說法聽起來有點殘忍,相信這只是醫師迫使心血管疾病患者戒菸的苦肉計,因為許多冠心病患者發作時,如果沒有及時做手術,會有生命的危險,但非常現實的是,長期追蹤的研究顯示,約有30%到40%的患者做完心導管手術後會再發,其中除了患者原有的問題之外,未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很重要的問題,因此「戒菸」對有心血管危險的民眾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行動。吸菸對於心臟的危害極大,根據美國的統計顯示,在美國所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的病例中,有30%可以歸因於長期吸菸,倘若患者合併有糖尿病,吸菸引起的死亡相關病例更高達65%,而吸菸的量更能直接影響到疾病的發生,據統計發現,在中年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中,每天吸一包菸者的死亡率較不吸菸者高出70%。

【酒,能戒最好】

有董氏基金會及反菸民眾的鼓吹,一般人對於戒菸和心血管疾病較有體認,但對於「戒酒」方面,酒饕客可要特別注意,別以為自己目前身體強壯,有事沒事就多喝兩杯,長期下來可是會影響身體的喔!任何人都應盡量少喝酒,尤其是三酸甘油酯高者。由於許多研究發現,紅酒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多數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不僅可能對酒品放鬆,甚至還以為偶爾小酌會讓自己更健康!李君儀表示,確實在許多紅酒有益血管保護的研究鼓舞之下,多數醫師並不會要患者完全戒酒,而是「少喝一點」,因為每天一小杯紅酒對血管阻塞的影響並不大,危險的是酗酒,不過「喝個幾杯」和酗酒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相信許多把酒言歡下就忘了一切而「燒酒一杯擱一杯」的好酒之人很難拿捏,因為連向來都頗為支持少量紅酒有益健康的美國醫界,都有研究發現「日飲三杯紅酒」者容易發生酗酒,提醒民眾千萬不要把紅酒防心臟病的說法奉為圭臬,卻也為自己買了一張心血管疾病的通行證。事實上,「適量飲食有益健康」的說法僅止於健康者,因為酒精會促使血壓上升,也會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對於已經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飲酒不僅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由於血壓升高、心肌收縮力降低,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而且酒精也會直接引發三酸甘油酯升高,影響脂肪代謝,也會促使動脈硬化更惡化,因此為了健康著想,有心血管疾病,或是已被醫師診斷出有頸動脈狹窄等血管阻塞等相關疾病的患者們,酒,能戒還是戒了比較好。

【333運動計畫】

讓曾經心肌梗塞過的前美國總統艾森豪又再度在政壇上站起來的另一項動力是「運動」。其實已經有很多的研究發現,現代人的活動力少,是造成許多慢性病的原因,因為不運動的人一定比較胖。研究指出,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mg/dl,冠心病危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86%。不運動的人血管的耐受力也較差,無法承受壓力引發的血壓升高,而不運動的人肌力也差,不僅心臟無力,身體各部位的肌肉也沒有太大的能力輔助血管中的血液運送,全身的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都會受到影響。雖然研究都建議要維持健康,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許宏志表示,一般民眾若想有效提升心肺適能,最好從事大肌肉群韻律性運動(如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且運動有以下原則——要維持「333」計畫。也就是每周運動3到5次、每次30到60分鐘以上、運動心跳到130次/分(或運動強度為最大心跳率的60-90%)。其實只要有運動,不管做多久,都比不運動好。

【少量多次的分時運動】

用運動來保護心臟,比起減肥更容易做得到,現代人的空虛,常喜歡用美食的滿足來取代,因此提起要「少吃點美食減肥」,往往要下很大的決心,和只是增加一點活動相比,運動不但比起減肥要容易得多。在維護健康方面,運動的效果也比減肥更好。兩年前由佛羅里達大學針對900位婦女所做的調查發現,體態比較胖,常運動的胖子也比努力減肥維持身材、但又不運動的瘦子來得健康又不易患心臟病,這項研究也獲得美國醫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接受而刊載。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