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公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警戒名單」,指全球有1萬6000多種動植物面臨絕種威脅,包括北極熊和河馬,較去年增500多種。
這份報告耗時兩年多,由全球科學家研究逾四萬種需保護野生動植物後製作而成,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兩棲動物、四分之一針葉樹、八分之一鳥類、四分之一哺乳類、五分之一沙魚和魟魚面臨絕種威脅。
報告中說,受影響最大的是北極熊。隨著氣候暖化,北極夏天的冰層在未來50至100年將驟減五成甚至完全消失,使北極熊數目在未來45年減少逾三成,在IUCN名單升至「易危」,意指可能全面滅絕。
比較讓人意外的是,河馬竟然也首度上榜,這是因為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民眾為了河馬的肉和牙齒濫捕,造成河馬在20 年內數量驟減95%。此外,棲息在西非森林的侏儒河馬,也因為非法伐木喪失棲息地而面臨絕種威脅。
多種海洋動物也在今年上榜。北海的天使鯊 (angle shark)被列為「絕種」,鰩 (skate)由「瀕危」升級至「極危」,而兩者曾是歐洲常見魚類。地中海的252種淡水魚中,56%面臨絕種。
沙漠野生生物,包括多種瞪羚 (gazelle)也因遭獵殺和喪失棲息地而面臨威脅。全球34個生物多樣化熱點之一的地中海地區,有數種植物因農業開發和旅遊業而受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科學顧問萊特表示,研究結果「令人憂傷但不意外」。不過,有的保育計畫似乎已見成效,例如2004年被列為「極危」的澳洲粉嘴鰹鳥和印度兀鷹、湄公河鯰魚,數量開始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