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各機構紛紛調高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確實,由於景氣復甦,加上去年比較基期偏低,今年經濟數據相對亮眼。問題是,經濟成長的好處並非全民共享,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成長停滯,勞工還是苦哈哈,經濟成長率再高,又有何實質意義?
數據好看 只是跌深反彈
馬政府上台後,台灣一度面臨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去年失業率及經濟成長率等,都創下史上最差紀錄,雖然最近有幾個比較好的數據,但只是「跌深反彈」的結果。根據主計處統計,去年第一季經濟負成長九.○六%,今年第一季成長十%以上,也只是回復應有水準。
更何況,經濟成長率再高又如何?庶民關心的只是實際的生活,目前失業率仍處於高檔,薪資所得未改善,房價卻不斷炒高,物價又節節上漲,油料燃氣價格更吃定民眾,庶民生活怎麼可能變得更好?
物價油氣漲 吃定消費者
以「無就業復甦」來形容當前國內經濟情勢,或許有些太過,但在政府持續加碼短期就業措施的情況下,國內失業率仍處於五%以上的高檔,顯示實際失業問題嚴重許多,沾沾自喜於美化後的失業率,只是自欺欺人。
產業外移 受薪階級難捱
追根究柢,國內失業問題難以改善,跟產業空洞化脫不了關係。台灣產業不斷外移中國,在對岸創造上千萬個就業機會,國內卻面臨失業率攀升、薪資倒退的問題,產業外移只有大企業受惠,倒楣的都是受薪階級,這種所得分配不均的經濟成長,實在不必太過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