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氣?「氣行血」,氣就是讓血流動的主要力量,那麼什麼是讓血流動的主要力量?不就是心臟和血管嗎?其實心臟和血管只是其中的一種微觀的研究,以客觀而言,讓血流動的力量是一種能量,一種共振效應,和心臟共振好一點的就容易多分配到一些血液,反之,如果共振不好,不和諧,那麼血液就不容易流進這個器官,這個組織。氣講的就是這種共振。這種「共振不好」,這就是所謂的「循環不好」。
以名詞而言,嚴格來說,西醫中並沒有「循環不好」這種概念,西醫只有心臟好不好、血管好不好這些東西。「循環不好」背後的核心意涵就是能量與共振的概念,西醫沒有這種思考邏輯。而中醫講的「氣生血」、「血生氣」,剛好就是談這一種能量和物質之間可以相互轉換的物理概念,而「氣行血」的基本概念,也就是一種共振的循環動力學,用共振的角度去看全身能量的運作和分配,是一種客觀的醫學思考方式,是很合理的。
針對穴道來治療,包括針炙、點穴就是改善全身氣血循環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利用改善全身氣血循環的方式,把循環不良的地方所產生的症狀加以解除,而變成一種治病的醫學。
「循環不好」是心臟病嗎?不是的,「循環不好」是一切症狀,以至於疾病的初始源頭,是身體共振能量系統失去和諧的一種俗稱,一種俗名;「心者,君主之官」,心臟不好是循環不好的一個直接而重要的原因,但是「肝」、「腎」、「肺」這些力量也各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循環不好」就是這些力量失去了協同作用。甚至缺乏了燃料、原料,沒有了潤滑油,沒有了冷卻系統的這些能量的根本問題,也都是「循環不好」的主要因素。循環,指的就是氣血共振,不是在講心臟這種東西。
那麼當我們用這樣角度來看許多現代慢性病的成因,便有了新的體會和解釋。比如說高血壓,當氣血循環不良,身體會產生補償性的反應,比如說把血壓拉高,來彌補個別能量系統循環不足的部分,便成為高血壓的另一種思考角度。而被犧牲掉的循環部分,諸如酸痛、胃脹⋯⋯這些症狀,便成為這類疾病的一種前驅警訊。
在能量的眼光中,症狀和疾病產生了一種新的聯結,這是在現代醫學的思維中,所無法產生的。因此,對於早期的高血壓的治療,如果我們把循環不好的能量系統加以補足的話,比如說「脾」這個能量不夠,我們用補脾的方式去加以治療,另外再用化瘀、清熱的方式讓整個機器穩定下來,讓這個循環不足的缺口不要繼續擴大,再刺激身體產生自癒的能力,這個高血壓更可能可以被控制住。大致上,我們的老祖宗便是這樣治病的,並不是什麼新的東西,但也絕對不是什麼膚淺的東西。
資料來源及更多相關資訊: 阿瀧的幸福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