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洗腎人口比例是全世界第一名,除亂吃來路不明的藥物及濫吃止痛藥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水喝得太少,影響泌尿排瀉功能,體內許多有害的毒素無法被排除,長期下來影響腎臟健康。楊氏診所院長楊名權建議,應規畫一個「喝水時程表」,早上起床喝300至500毫升的水,之後每隔2至3小時喝200毫升,一天的水量約1500毫升。腎臟科醫師徐偉岸則說,可每天量體重來得知自己喝水量到底夠不夠,若1、2天內體重變化1、2公斤就表示體內水分失衡。
水分是體內毒素最好的溶劑,可幫助內臟器官排出有害物質,而腎臟是泌尿系統中重要的臟器,若能攝取充足水分,可以保護腎臟;若水喝得太少、不常排尿,就有害腎臟。若早上無法喝到500毫升,徐偉岸醫師認為,約300毫升至500毫升即可,若感覺到口渴,就再增加份量,不渴的話就不用喝那麼多。
起床喝500毫升的水後,到晚上睡前,可每隔2至3個小時就喝200毫升,如7點起床的人,10點可再喝200毫升、13點喝200毫升、16點喝200 毫升、19點喝200毫升、22點喝200毫升,23點睡覺,一整天下來喝水總量就有1500毫升,且22點喝完水後到睡前的這1小時內就不要再喝水了,以免半夜上廁所,影響睡眠品質。
糖尿病患與高血壓患者都是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更要注意水分攝取量,其中,糖尿病患多是體內水分排除不佳,腎臟若無法發揮調節體內水分的功能時候,就更可能水腫。所以慢性病患最好先與醫護人員討論該喝多少水量。 喝了足夠的水量時,排尿情況就會正常,楊名權醫師指出,應該至少3至4小時就會起身上一次廁所,這時可以看一下尿液顏色,若跟濃茶一樣深,表示水量喝得不夠,要再縮短喝水間隔時間或是每次喝水量再增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