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腎臟對於身體而言是個重要的器官,可幫助體內調解體液恆定、清除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平衡和調節血壓等,但只要罹患了腎臟病後,這些重要的功能就會失調,進而造成許多併發症,且一旦發展到末期腎臟病的話,甚至需要接受長期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
對此,亞東醫院腎臟內科董奎廷醫師表示,目前台灣洗腎人口密度為全球最高,已約有7萬名病患須長期洗腎,每年以接近三千人的速度成長中,而所花費的醫療費用更超過443億,僅次於癌症病患,所以,不管對於病患、家屬、國家及社會來說,都是一個沈重的負擔。
控制腎臟惡化速度 可延緩洗腎時間
根據衛福部研究指出,國內洗腎人口密度高的原因,包含人口老齡化、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增加、國人不當用藥習慣、腎臟移植率低等,因此,健保局跟腎臟科醫學會從95年起,就針對慢性腎臟病病患提供個案管理及衛教計畫,希望能藉此控制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延緩腎臟病患進入洗腎。
(台灣洗腎密度高,與國人用藥習慣有關/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定期接受檢查 才能及早發現、治療
然而,慢性腎臟病初期通常無症狀或不易察覺許多民眾都是因例行健康檢查或因其他疾病就醫,才得知自己已經罹患腎臟病,對此,董奎廷醫師建議民眾,在初期腎臟病時,可用血清肌酸酐、尿液檢查、超音波來篩檢,若發現有異常,則須接受進一步檢查,找出造成腎臟疾病的原因,並依照醫師的建議來進行控制跟追蹤,這樣就可以避免疾病惡化,不必走到洗腎地步。
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ಌ
自身有所不適,依醫師建議,請勿繼續食用成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