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仍有少數車廠仍然堅持使用自然進氣壓榨動力,但不可否認渦輪增壓引擎已經成為現今市場的主流產品,此外,各家車廠的高性能化車型,均以渦輪增壓引擎做為動力來源,不僅如此,在引擎基礎排氣量也不斷調降的情況下,動力輸出卻不斷上升,完全違反傳統排氣量愈大動力愈大的傳統觀念。
在汽車工業中,主要可分為歐系及日系兩大發展體系,在過去擅長的領域也有所不同。在發展最蓬勃的1980年代,日系車廠大量開發渦輪增壓技術,並在1980年代後期打造出許多渦輪性能銘機。時間來到1990年帶初期,日系車廠所種的種子也終於開花結果,有不少相當顯著的例子。反觀此時的歐系車廠,在1980年時僅有少數掌握航空技術的車廠將渦輪技術轉移至汽車引擎上,不然就是以大排氣量創造大馬力輸出,直到1990年代亦是如此。
因此在1990年代時,性能車款可說是日本車的天下,此時的歐洲車廠雖然同樣能與日本車廠抗衡,但在排氣量上,卻都大的多。但好景不長,來到1990年代中後期,時逢日本經濟泡沫化,日本國內性能車市場快速萎縮,使日系車廠元氣大傷,僅能轉而將開發重點放在市場需求較高的節能科技上,日系車廠的絕代風華也隨之退去。
反觀此時的歐系車廠開始將渦輪技術運用到汽車引擎科技上,但大多都是小排氣量引擎,主要目的是彌補小排氣量引擎動力輸出不足,如VW集團的1.8T引擎等,而當時科技與材質及電腦科技並不先進,因此當時的渦輪引擎時常出現耐用度不足、耗油等情形,主流還是以大排氣量引擎為主。
2000年時歐系車廠大行其道,不過此時環保意識抬頭,相關環保法規日趨嚴格,歐盟公布的四期環保法規更是當頭棒喝,不過也藉此開啟渦輪引擎的全新世代。2005年時歐盟四期法規正式上路,加上日新月異的科技,新世代引擎紛紛出籠,奠定現今高科技引擎發展的基礎。
近年來科技發展的速度更加驚人,藉著電子系統精進帶動材質運用科技,使引擎可以承受更大壓力,加上源引缸內直噴等技術,小排氣量引擎所能激發的性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連一向堅持發展自然進氣引擎的M-BENZ、BMW等歐系大廠都開始開發小排氣量渦輪增壓引擎,M-BENZ更將2.0L直列四缸引擎輸出推上360hp境界,而在歐系車廠中較早掌握渦輪技術的VW也打算量產輸出可超過400hp的車款。
眼見競爭對手紛紛推出自家最精銳的產品搶攻市場,先前一向以安全科技為重的瑞典廠牌VOLVO,為證明自家也同樣具有相同等級的科技,也在2014年10月推出一具概念引擎,在2.0L四缸的基礎下,加入三具渦輪增壓器,分別為兩具廢氣推動的渦輪,與一具電控渦輪,減緩渦輪遲滯情形,並可輸出約450hp馬力!而VOLOV研發部門高層表示,這具引擎有相當高的機會成為品牌性能旗艦車款的動力來源,而最有可能的車款便是下一代Polestar車款。
從現今車壇的發展來看,渦輪引擎嚴然已變成發展主流,不僅可以有更強的動力輸出,更可降低引擎的排氣量,在環保與性能上創造出雙贏的局面,但在各家車廠不斷推出性能更強勁產品的同時,也不禁讓人好奇,極限究竟在那?難道背後沒有任何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