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C型肝炎患者約五十萬人,中央研究院團隊透過長期追蹤,從年齡、是否肝硬化及肝功能指數等六項指標,預測患者未來十年、十五年罹患肝癌的機率,準確度高達八成。C肝患者可參考檢驗報告自行試算。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帶領的研究團隊,於亞太肝臟研究學會國際會議發表此研究結果,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李美璇因此獲頒青年學者獎。不過,此預測模式僅適用於卅歲以上亞洲人,台灣肝病學會計畫建置自我檢測網站、智慧型手機程式,供民眾使用。
預測C肝患者未來罹患肝癌機率的指標中,血清指標占很重要地位,包括C肝病毒核醣核酸(RNA)濃度、病毒基因型、肝功能指數、肝功能指數比值;另兩項指標則是年紀、有無肝硬化。
六項指標各有分數,總分從最低零分到最高廿五分,罹癌風險隨分數增加上升。若為廿五分,十年及十五年罹癌率高達八成三及九成九(詳見附表)。
陳建仁舉例,張三今年五十三歲,肝功能指數八十、肝功能指數比值二、有肝硬化,RNA濃度高且基因型為第一型者,總分為廿三分,十年後罹癌風險約六成一,十五年更高達九成。
C肝病毒基因共有六型,台灣以第一、二型患者居多。陳建仁說,第一型患者罹患肝癌風險最高;四十五歲以上或有肝硬化的C肝患者,罹癌風險也加倍。
陳建仁說,國內肝癌患者,七至七成五由B肝引起,C肝則占二至二成五。B、C肝患者終其一生罹患肝癌的機率約二成五,若合併兩種肝炎,罹癌機率則高達六成。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陳培哲提醒,B、C肝炎主要感染途徑都是血液感染,B肝可被治療、控制,目前也可施打疫苗預防,C肝則無疫苗,但有可能治癒。預防肝癌首要是降低罹患肝炎風險,避免不當使用針頭等血液傳播病毒行為,定期健檢確定是否感染肝炎,肝炎患者需定期追蹤,並積極治療。
*********************************************************************************************************************
肝病患者需配合醫師執行定期追蹤改善方案,並隨時檢測各項指標,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