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J網路實驗室
打印

[介紹] 海地的地理位置

海地的地理位置

海地的地理位置位於加勒比海中的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島)西部,面積約27797平方公裡。東界多明尼加共和國,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


海岸線長1080多千米。全境75%為山地,僅沿海和沿河有狹窄平原,海地一詞就是印第安語中“多山之國”的意思。拉薩爾山海拔2680米,為全國最高峰。阿蒂博尼特河是境內的主要河流,河谷地為海地重要農業區。

近期規模7.0的強震,是海地2百多年,毀滅性最強的一起地震,以海地的地理位置來說處在北美板塊和加勒比海板塊交界處,板塊能量蓄積了240年,在這次能量一次爆發,再加上地震波是以「S」型搖晃,再強的建築,也無法抵抗這樣的晃動力道。

短短1分鐘天搖地動,全球地質學家最害怕的噩夢之一,在海地真實上演,蓄積了2百年的地底能量大釋放。CNN氣象主播:「這是一次所謂的『平移地震』,板塊出現滑動,其實沒有滑得很遠,只滑了2公尺。」

既是淺層地震,又接近人口稠密區,北美板塊和加勒比海板塊互相擠壓摩擦,爆發出的能量,威力相當於16顆原子彈!CNN氣象主播:「首先會出現的是P波,也就是縱波,所有東西會劇烈晃動,有時很快就結束,緊接著來的就是S波,也就是橫波,可能一波接一波到來,S波顧名思義,就是會以S形晃動,垂直或是水平都有,若是垂直搖晃,造成的損害特別大。」

海地民房本來就簡陋脆弱,2008年11月,太子港接連2所小學倒塌,追根究底都是因為偷工減料,太子港市區有6成建築是危樓,怎麼禁得起山崩地裂的磨難;一場地牛翻身讓海地山河變色,多災多難似乎是海地擺脫不了的宿命,2008年夏天,接連4場颶風侵襲海地,掙扎求生成了海地人的本能。

卡在鐵絲網裡的婦女痛苦哀嚎,聲聲刺痛人心,也喊出了海地的迫切危機,為了救援物資,你爭我搶的混亂畫面一再上演;生還者涉水逃難,身上抱著小孩,手上拎著家當,風災中撿回一命是萬幸,不過如何生存下去,才是真正的大考驗。

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海地多年,人道救援任務從沒停止過,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仰賴國際救援,送糧送水的救濟工作,卻得出動裝甲車,因為海地亂象一觸即發,維和士兵也不得不用槍口,指著自己要來幫助的人!

 


檢視較大的地圖





TOP


更多好康分享中~~
噗董果然與時俱進
涉獵的範圍實在太廣了
感謝分享

願該國早日走出震災陰霾
重獲新生


TOP

ARTE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