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後即是秋天正式轉為冬季的開始,人體與自然萬物在此時也進入了收藏的時節,在乾冷的氣候條件下,人體皮膚血管常常處於收縮狀態,皮脂腺、汗腺的分泌明顯減少,血液循環也變差,使得皮膚容易乾枯粗糙,最惱人的問題莫過於「冬季乾癢症」,一到冬天就開始全身到處發癢苦不堪言。
在傳統中醫論症裏,冬季乾癢屬「血虛生風」;是指隨血虛而發生的發癢現象,「血虛」體質特別容易引起冬季乾癢,在臨床應用上,中老年患者罹患「老人性皮膚搔癢症」更顯頻繁與嚴重,老人因皮膚的老化使皮膚變薄,皮脂腺和汗腺萎縮,皮脂的分泌減少,不能保護皮膚等因素,以致表皮乾燥、皸裂、生成乾燥的粗糠樣落屑。而夏季因出汗和皮脂分泌較多,症狀並不顯著;但經入秋之後,因空氣乾燥氣溫偏低,出汗及皮脂分泌的減少,使其症狀逐漸明顯與惡化。
冬季乾癢症一般與皮膚、神經的營養障礙與循環障礙有關聯,止癢用藥切勿貪圖即刻功效,要避免使用含有類固醇或抗組織胺成分的藥膏及藥物,長期使用容易直接傷及肝腎功能。在草本綱目所記如;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作為參考,藉其滋養強壯和止癢的作用,標本同治來改善其萎縮性和乾燥性所產生的皮膚病變。
行醫數十載臨床經驗豐富的劉瑞卿中醫師表示:「單純的季節性皮膚乾癢,可通過加強保養即可改善,但要特別注意和其他疾病導致的頑固性搔癢間的區別。如果出現嚴重的頑固性搔癢,應當考慮是否有其他內臟疾病的存在,例如糖尿病、慢性便秘、腫瘤等,因此皮膚乾癢應釐清原因,上述疾病也會引起皮膚不適,應儘早確診和治療。」
季節變化引起的皮膚乾癢,預防絕對勝過治療,即在症狀出現之前就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以避免皮膚乾癢問題的出現。
預防皮膚乾癢關鍵在於減少角質層的水分及油脂散失,維持皮膚滋潤,保護皮脂功能,所以洗澡的方式很重要。許多人會選擇泡熱水澡的錯誤方式來降低發癢症狀,入浴後皮膚濕潤將減少發癢,然而入浴後皮脂脫落,反使皮膚更癢。
劉瑞卿中醫師指出,冬天洗澡切勿水溫過高、次數過頻,過分燙搓刷洗的動作雖緩解了癢的程度,但洗澡後只會讓皮膚表面天然油脂流失、正常的角質層被破壞,導致皮膚防禦乾燥能力變低,甚至使得神經興奮加重搔癢感,以致越搔越癢造成惡性循環。
另外,劉瑞卿中醫師認為:「中醫講求「治未病」的觀念,近年來的臨床經驗發現,「冬季乾癢」與血糖高低起伏有所關連,一般患者雖無糖尿疾病,卻有糖尿病初期現象,近年來已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可不慎。自身體質的辨識仍需要聽從醫師的建議,中醫治療過程雖然需要較長時間,但治標固本的調理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