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鞦韆架 下肢骨折復原好幫手
台灣騎摩托車的人數眾多,然而一台「人包鐵」的摩托車在路上跑,不小心發生車禍意外時,很容易發生下肢骨折,而骨折創傷需進行手術,惟手術後若是持續臥床不動,不僅影響血液循環,造成肢體麻木、傷口不易癒合等問題,最嚴重的後果甚至會有截肢的可能。
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骨科護理長林淑惠指出,臨床上常見病人因手術後架設外固定架,或石膏而不敢移動肢體,導致垂足等問題,會讓患者復原之路更為漫長。
林淑惠說,「活動與運動」是下肢損傷病人的重要課題,但是「腳好重,根本動彈不得」卻是下肢骨折而接受骨外固定術,或長腿石膏病人的共同心聲。再者骨折的病人,接受骨外固定術後,腿部移動不便,每次移動均需仰賴他人扶助,翻身或換藥時,更是勞師動眾,需要由許多護理師來協助。
目前骨科常備器材「骨科懸吊床」,雖然可以懸吊病人的下肢,讓受傷的肢體肌力活動而及早下床,但由於架設費時,加上懸吊器材重達數十公斤,每次架設裝置都需要三位護理人員,導致護理人員選用意願不高;且懸吊位置都位在正中,患者肢體活動空間十分有限。
奇美醫學中心骨科護理團隊,為克服「骨科懸吊床」架設費時過重等問題,護理師發揮巧思與發想,為了方便讓病人受傷的肢體活動,並得以提昇肌力,護理師團隊經由相互腦力激盪,設計一種輕便、容易架設與收納,也讓護理人員樂意使用的「病床鞦韆架」,用以取代「骨科懸吊床」。
林淑惠護理長指出,「病床鞦韆架」的好處有:一、病人採臥姿或半坐臥姿時均可使用;二、手術後的病人不需他人協助,就可隨時練習肢體活動;三、可滿足術後病人須擡高、翻身或關節運動包括屈膝、伸膝、內收、外展等活動的需求;四、護理師協助換藥或床上擦澡時,僅需要一至二名護理師協助,大大簡化了護理工作的人力負荷;五、增加病人及照護者的滿意度;六、製作成品低廉、架設及收納方便,並可負重一百公斤。
林淑惠護理長表示,去年開始透過「病床鞦韆架」的臨床使用,不僅大大改善「骨科懸吊床」的不便,幫助病患受傷肢體的活動,強化肌力,也提供更優質的骨科治療效果與護理品質,深受病患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