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時間飲食 生理時鐘亂易變肥美國、德國研究人員進行老鼠實驗發現,在錯誤時間大吃大喝,很容易干擾飲食生理時鐘,若該睡覺的時候卻在吃東西,飲食生理時鐘出現變化,增加肥胖風險。
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團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當飲食習慣改變時,有一種稱為PKCγ的基因蛋白就會重新設定飲食生理時鐘,身體代謝、進食、生活習慣便會出現變化。
研究人員以實驗室老鼠做實驗,研究人員只在老鼠睡覺時間給予食物,經過一段時間,老鼠飲食生理時鐘便產生變化,只要接近餵食時間,老鼠就會自動醒過來,開始跑來跑去,期待吃東西。不過當研究人員去除老鼠體內的PKCγ基因,老鼠生活作息便不會因用餐時間變更而出現變化,睡覺時間出現食物時,老鼠還是繼續睡覺,不會因食物改變生活作息。
研究作者路易斯‧帕塔西克表示,從研究結果來看,飲食生理時鐘失衡,可能造成糖尿病、肥胖、代謝症候群等疾病。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夜貓族比早鳥族更容易出現肥胖問題。
帕塔西克指出,在錯誤時間進食可能使身體生理時鐘大亂,了解背後生理機制或有助找到方法,改善輪班工作、夜間進食所引發的種種問題。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體重過重、肥胖的小孩、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濃度比正常體重的孩子來得低。維生素D一旦不足,可能影響骨頭發育。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兒科」醫學期刊。研究人員指出,維生素D對兒童、青少年的骨頭健康與發育非常重要。如果兒童、青少年維生素D不足,最好盡快接受治療。維生素D不足除了影響骨頭生長,也會增加高血壓、第一型糖尿病與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風險。
研究作者表示,極度肥胖的孩子特別容易維生素D不足,建議這群孩子最好定期接受檢查,發現體內維生素D不足,就得盡快展開治療。
研究作者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兒科醫師克莉絲媞‧圖勒建議,維生素D不足的小孩在接受治療時,可以每周先服高劑量補充劑,經過八周後,若體內維生素D濃度恢復正常標準,就可以改成每個月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