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奔波的童年
記得在我十一歲(國小四年級)那年,父親因經商失敗病倒,從台北返回新竹家中療養,一向怯弱畏縮的母親,不得不拋頭露面的肩負起照顧病中的父親及養育我們四個小孩的責任,然而,沒有一技之長的母親,在當時工商業又不發達的時代,想尋找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並不容易,母親只好在市場擺地攤,賣些生活小用品及木屐,但收入微薄不足以養家,我們常是三餐不繼,有一餐沒一頓的,若不是祖母以匏萱草所賺的工錢來負擔父親的醫藥費,恐怕情況更慘,但眼見父親的病沒起色,母親又要受日曬、雨淋、風吹的煎熬,肚子再餓也撐過去了。
突來的家庭劇變,使身為大哥的我,一夕間被迫成長,加上父親躺在病床上時時的叮嚀:「孩子,爸爸的病恐怕沒希望了,這個家的責任也許就要落在你的身上,你要好好地讀書,幫助媽媽並且好好地照顧弟妹。」聽完了父親的話,我噙住了淚水,堅定地回答:「爸爸,你放心,我會努力的。」
從那時起,我心中暗自期許,我一定要好好照顧媽媽及弟妹,儼然我已是父親的化身,接著,我每天五點起床與大二歲的堂姊到附近木材廠撿人家不要的木材皮回家當燃料以節省家庭的燃料費,七點多再捆綁好背回家,隨便扒幾口熱稀飯到學校上課,這樣,過了一段時日後,就讀二年級的妹妹也加入行列,只是妹妹年紀小,動作慢、又好哭,常常在趕赴學校的途中耽誤時間。
記得,當時我們幾乎天天在離學校不遠處,聽到小朋友唱「山川壯麗、物產豐饒……」的升旗歌聲,心想慘了:「又要挨幾大板,罰站二節課……」心中不免氣惱,怪罪妹妹好哭、動作慢,但一想到父親託付的責任及自我的期許,「我不是要好好照顧弟妹嗎?」怎可氣惱呢?更何況妹妹每天下課就要陪媽媽在攤子上忍受日曬、雨淋、風吹的煎熬,想到這兒,我牽著妹妹的手,步入校門,勇敢地接受學校處分。
父親的病一直不見好轉,後來轉到新竹市郊一家半山腰的寺院療養,三餐的飲食由我負責送去,每天黃昏時,我獨自一人沿著小山路,走過墳墓區來到寺院,然後再點著一炷香順原路回家,當時我心中沒有害怕,只有期望,期望父親的病能及早痊癒,能牽著我的手下山與家人一同度過每一個晨昏,然而,我的期望一直未能實現,父親的病非但沒有起色而且更加嚴重,而我也愈來愈覺得自己責任重大。
每年歲末年終除夕夜,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但是為了能多賣掉一雙木屐,為了能多賺取一些生活費,我們抓住機會,一家人總動員分別獨自吃完年夜飯就去守攤子,接受凜冽寒風的考驗,直到人潮都離去,家家燈火熄滅了,我們才帶著疲憊的身軀收攤回家,當全家洗去一身的疲累,走入夢鄉已是新的一年開始,在當時對我們來說,除夕夜的圍爐團圓已成為我們全家人來年的新希望。如今,雖然兄弟都各自成家,但每年我們卻非常珍惜著以母親為主全家大小聚在一起圍爐團圓的時刻與氣氛。
思想起,那段日子,多少的悲情、苦痛、煎熬、雖然已隨歲月流失,但帶不走的卻是那分患難過真摯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