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威脅不減,三、四月恐怕掀起一波流行,對此,家長、幼托機構提高警覺,醫師提醒,春天也是「急性皰疹性口齦炎」好發期,高燒、紅疹與潰瘍症狀,與腸病毒相似,不過治療方式卻不一樣,醫師提醒,要是出現類似症狀,應該及早就醫鑒別,接受治療,要是將病毒揉進眼睛,恐怕影響視力。
口中有破洞不一定是腸病毒上身!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表示,最近門診中發現不少口中出現紅疹、潰瘍的小朋友,家長擔心感染腸病毒前來就醫,經過檢查後發現,是染上「急性皰疹性口齦炎」,由於好發時期、族群以及部分病狀相似,經常被混淆。
「口咽炎主要分布位置在牙齦、舌頭以及下嘴唇位置,有時候跑到嘴唇周圍的地方,一般腸病毒比較不會,腸病毒主要侷限在咽喉部位,在小朋友病程上,口齦炎的發燒通常持續會比較久,有時候甚至燒到一個禮拜,病程也會拖到兩個禮拜,一般腸病毒大約三到五天或一個禮拜就會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小朋友感染後,因為口腔疼痛,常常不自覺把手指放入口中,由於唾液有大量病毒,要是不慎用手搓揉眼睛,恐怕引起角膜潰瘍,留下永久性疤痕,甚至造成視力受損。其他像是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幼童若是感染,也可能出現嚴重的廣泛性表皮皰疹。由於治療急性皰疹性口齦炎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一般常用來止痛的含類固醇口內膏不可使用,否則會抑制免疫力,反而加重症狀。醫師提醒,急性皰疹性口齦炎病程變化快,可能在一到兩天內,病症惡化,提醒小孩只要有高燒不退,並在齒齦、舌頭及嘴脣周邊出現紅疹或潰瘍時,應該及早就醫,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