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亞太肝臟研究學會昨日對B肝治療指引做出多項微幅修正,過去B肝治療藥物多以「治療研究證據等級」做為用藥建議,例如治療效果很好的藥物列為第1等級,次好的列第2等級,但由於部分B肝用藥出現抗藥性的比例較高,醫師在使用上,需要更通盤的考量,所以治療指引修正後,在證據等級之外,又再加上「A」代表強烈建議、「B」代表弱的建議,以1A或1B等級的方式,做為醫師選擇用藥的參考。
以目前B肝常用的治療藥物干安能為例,由於其治療研究證據等級很好,原本就列第1級,但因為產生抗藥性的比例較高,新修正後的B肝治療指引,便將其列為1B等級,另貝樂克及惠立妥等B肝用藥,則均列為1A。
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簡榮南表示,目前對於B肝的治療藥物已有多種選擇,過去對B肝藥物的治療,多著重在研究證據等級,面對部分治療藥物出現比例較高的抗藥性,由於有些國家可能只有一種B肝治療藥物可以使用,一旦將高抗藥性藥物去除後,這些國家將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再者,抗藥性的產生與醫師選擇使用時機有關,不宜一概而論。
因此,這次亞太肝臟研究學會對B肝用藥的建議做出微幅修正,在原來的治療研究證據等級之外,再加上「A」代表強烈建議及「B」代表弱的建議,提醒醫師選擇B肝治療用藥,要更加謹慎考量。
簡榮南指出,國內B肝患者有260萬到280萬人,只有1/3接受治療,但在接受治療的病患身上已看到治療效果,肝硬化的病患治療3年後,罹患肝癌的比例下降了一半,且肝癌位居國人10大死因亦由2003年的第6位,至2010年時下降至第8位,死亡人數亦由一年5500人下降至49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