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簡稱中國附醫)昨天發表台灣首例皮下組織透明細胞肉癌,國外50多年來僅有500名病例。皮膚科主任許致榮表示,此癌容易與肢端黑色素細胞癌混淆,但此癌更惡性、復發機率更高,初期常被誤認是雞眼,好發在年輕人的足部和腳踝,千萬不可輕忽。
43歲的黃姓男子少年時期發現右腳跟有豌豆般大顆粒,不痛也不大,他一直不以為意,與其和平共處30幾年,直到去年發現腳跟皮下腫塊變大,還會疼痛,表皮過度角質化,誤以為是雞眼,就醫切片檢查並無異常,但是切片傷口卻久久無法癒合,腫塊仍持續增大。黃姓男子到中國附醫尋求第二意見治療。
許致榮發現,黃男的腫瘤約4.5×3公分,研判是罹患惡性腫瘤,先為他做腫瘤全切除手術,並以鼠蹊部皮瓣植皮,進一步將腫瘤細胞作基因檢查,透明狀的細胞必須以螢光原位雜交技術分析染色體是否異常,發現他的第12和22段染色體有互換現象,確定是透明細胞肉癌,癌細胞已侵犯到筋膜層。
透明細胞肉癌容易淋巴轉移,許致榮再為病患進行廣泛性切除腫瘤和植皮,也作前哨性淋巴結篩檢術,又發現他的鼠蹊和腿彎處都有淋巴轉移,進行第3次手術,經過1年追蹤未發現復發,已經開始上班。
許致榮說,透明細胞肉癌是出現在脂肪、肌肉、筋膜等軟組織的惡性腫瘤,好發在年輕人的足部、腳踝,深入皮下組織,5年存活率約5成,復發率高達4至5成。
黑色素細胞癌卻是好發於40至70歲成人,出現在手指頭和腳趾頭,伴隨色斑,病竈也在表皮或真皮交異位置。
許致榮強調,透明細胞肉瘤早期生長緩慢,一旦出現變化,生長惡化快速,所以民眾若早期發現下肢有小腫塊,必須謹慎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