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山風景
祝山日出奇景享譽中外,上阿里山者必定前往祝山觀賞,原先僅有羊腸步道,遊客於凌晨提燈徒步行走,至為不便。因此林務局乃在民國六十年間開闢祝山專用林道,成立祝山客運 改以中型汽車接送旅客。
但自阿里山公路通車後,上山旅客激增,僅賴祝山林道無法發揮疏運功能,且人、車競相行走,林道安全堪慮,為發展觀光,林務局於民國七十三年五月二十日興工開築祝山鐵路,全長六點二五公里。以阿里山新站為起點,蜿蜒於海拔二二一六公尺至二四五一公尺的高山上,沿途高山峽谷,形勢崢嶸,壯麗異常,有時雲海瀰漫,不見廬山真面目,而瞬間雲霧消散,那種雄偉險峻的山谷,深藍的溪水,呈現在你眼前,真是氣象萬千。尤其在對高岳站環視雲海,有如滔滔海浪、波濤起伏,人立其 中,更有飄飄欲仙,置身廣寒宮之感,所以不僅為觀賞日出往祝山,則平時搭乘,亦即可享受森林幽雅氣氛,卻有遨遊世外桃源之感,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祝山日出奇景享譽中外,上阿里山者必定前往祝山觀賞,原先僅有羊腸佈道,遊客於凌晨提燈徒步行走,極為不便,林務局有鑑於此,乃於民國六十年間開闢祝山專用林道,成立祝山客運,改以中型汽車接送遊客,但自阿里山公路通車後,上山遊客激增,為因應激增遊客及顧慮遊客安全,林務局乃於民國七十三年五月三十日興工開築祝山鐵路,全長六點二五公里。以阿里山新站為起點,經十字分道轉對高岳至祝山,蜿蜒於海拔二二一六公尺至二四五一公尺的高山上,沿途時有雲海瀰漫,氣象萬千,這是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高山鐵路,專供遊客前往祝山觀賞日出奇景。
祝山觀賞日出時間表
季節 |
日出時間 |
火車開車時間 |
春季 (三月至五月) |
5時25分 至 6時20分 |
3時20分 至 4時20分 陸續開車 |
夏季 (六月至八月) |
5時15分 至 5時55分 |
3時10分 至 4時20分 陸續開車 |
秋季 (九月至十一月) |
5時55分 至 6時30分 |
3時45分 至 5時00分 陸續開車 |
冬季 (十二月至二月) |
6時30分 至 7時05分 |
4時20分 至 5時40分 陸續開車 |
阿里山之五奇
一般人熟悉的阿里山,多半指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相傳於 250年以前,有一位名為阿巴里的鄒族酋長曾隻身來此打獵,滿載而歸後,常帶族人來此,族人為感念,他便以其名為此命名。其實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隔同富溪與玉山主峰相望,現在新中橫公路已將阿里山與玉山風景區串連起來。日出、雲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合稱阿里山五奇,而鄒族原住民人文資源更增其觀光魅力。
【晚霞】
阿里山晚霞之所以豔麗,乃因海拔兩千多公尺的高山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導致空氣中的紫外線強,使天際所呈現的藍天比平地絢麗,晚霞相對就較豔麗。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祝山觀日樓與第一停車場附近,是最佳觀賞點。
【日出】
聞名的阿里山日出四季位置與時間均不同(因地球公轉所致),站在祝山觀日樓上,夏至(國曆6月22日)清晨五點,日出地點在邵大山與秀姑巒山之間,為阿里山日出最北點。冬至(國曆12月22日)清晨七點,日出地點在玉山主峰南側,為阿里山日出最南點。春分與秋分(國曆3月21日與國曆9月23日)清晨六點,日出地點在秀姑巒山與玉山北峰之間。前往祝山,可至阿里山火車站或沼平車站搭乘祝山觀日火車(車程約25分鐘)或自沼平公園觀日步道牌樓拾階而上(步程約40分鐘,沿路皆有指示牌),觀日樓廣場前有嘉義與南投兩縣界及日出詳圖。
【雲海】
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阿里山雲海,通常出現於日出或薄暮天氣晴朗而有浮雲時;層層雲霧波浪起伏,掩蓋附近山峰,有如小島自浩瀚大海中露出。觀賞雲海最好的季節是秋天,最好的地點是二萬坪、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祝山觀日樓與第一停車場附近,都是不錯的觀賞點。
【森林】
阿里山擁有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其中以檜木原始林最為珍貴。受到高度的影響,阿里山植物分布呈現熱帶、暖帶、溫帶與寒
帶。從平地到海拔800公尺的獨立山一帶為熱帶林,此區顯著的植物相為龍眼、相思樹、杉木、麻竹與桂竹林。自獨立山到海拔1,800公尺的屏遮那則屬於暖帶林之範圍,代表樹種為樟木、褚與楠木,而奮起湖與十字路一帶的柳杉林為此區較特殊的植物相。溫帶林指的是屏遮那以上到海拔3,000公尺以下的地區,阿里山五木-鐵杉、台灣扁柏、華山松、台灣杉與紅檜(神木)主要分布於此。至於3,000公尺以上到3,500公尺以下的寒帶林區,主要生長台灣冷杉。一八九九年日本人發現阿里山森林後,將這片原始林闢建為重要林場,台灣光復後,為了保育乃禁止砍伐,開發為森林遊槳區。每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的阿里山花季,山櫻、吉野櫻與重櫻等,將整座山裝點成美麗繽紛的花海。而步行在古木參天的林蔭道上,除吸取森林芬多精外,還可聆聽畫眉科、鶯科、山雀科與鶇科等鳥類優美鳴聲(阿里山為台灣十大最佳賞島地點之一,屬於中海拔島類區)。甚至區內原先已遭砍伐的千年老樹,其留下來的半截枯木樹根造型,亦值得賞玩。姐妹潭等景點當然更不容錯過。
【鐵路】
阿里山森林鐵路與印度大吉嶺至喜馬拉雅山鐵路、智利至阿根廷之安第斯山鐵路,併稱世界上僅存的三條登山鐵路。民國前二(一八九九)年,日本人為轉運木材而規劃興建,軌距 762公厘,最大坡度6.25%,最小曲率半徑40公尺。民國元(一九一二)年,長達66.6公里的嘉義至二萬坪段宣布通車,民國三(一九一四)年,再延長至阿里山並逐漸增設支線,總長71.4公里。全線自海拔30公尺的嘉義,一路爬升至 2,216公尺高的阿里山,全程經過49個隊道、77座橋,沿途可欣賞熱、暖、溫等不同森林帶之物種類變化與美麗的山脈、溪谷。阿里山森林鐵路分為平地與山地兩線段,前者指嘉義至竹崎(14.2公里),後者為竹崎至阿里山線段(57.2公里)。當火車以推進方式運轉至獨立山時,為遷就急峻的山形,則須以螺旋型環繞獨立山三周(約五公里長、兩百公尺高)而至山頂。當迴旋上山時,在車上可三度看到忽左忽右的樟腦寮車站仍在山下,然後鐵道再以 8字型方式離開獨立山。而自屏遮那站到第一分道後,鐵路呈 z字型曲折前進,經過三個分道時,火車時而往前拖、時而在後推,終抵阿里山,故有「阿里山火車碰壁之稱」。
昔日為了集運木材、運輸生活物資而闢建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如今已蛻變成發展森林旅遊的觀光鐵路列車。民國七十三(一九八四)年,增設行車時間僅三小時十五分的「阿里山號」快車後,原來的蒸汽火車與報廢車廂即裝璜成風味獨特的車廂旅館與古老蒸汽火車展示區,位於沼平車站旁,供遊客住宿與觀賞。 民國七十五(一九八六)年,由國人自行開闢的祝山支線通車,全長6.25公里,以阿里山新站為起點,蜿延於海拔2,216-2,451公尺的高山間,經十字分道轉對高岳至祝山,此為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高山鐵路,專供祝山觀日行。 至於全長 9.2公里的眠月支線,則開放於民國七十二(一九八三)年,火車一路蜿延於海拔 2,000公尺以上的崇山峻嶺間,當您看到一座高十餘公尺、形狀像猴子的巨石,即到了終點站「石猴遊憩區」。白木林為石猴遊憩區之奇觀,在森林大火後,矮小的植物被燒光,僅剩高大的松、杉類枯幹,這些火燒木經過風吹日曬、雨淋霜打,表皮轉白,成了醒目之景觀。安排一小時的健行覽勝,看看遊憩區內古早味的樟腦寮、筍灶與木炭窯,經由解說牌可了解其製造過程。至於聆風亭、望鄉亭與與棲霞亭等涼亭,則是聆聽松濤或遠眺草嶺風光之好地點。此外,「台灣-葉蘭展示區」展示了台灣珍貴稀有野生蘭的生態史;一葉蘭以阿里山為生長,每年二至四月開花,因花下僅長一片葉而得名。
阿里山觀日出
阿里山的觀日出,有兩處地點,一是祝山、一是對高岳,兩處同在祝山鐵路線。對高岳其實是阿里山最早的觀日出地點,林務局也設置觀賞台,但名氣還是比不過祝山,現在祝山線火車到對高岳站也不停了。
奮起湖風景
奮起湖位於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海拔約 1,400公尺,因東、西、北面環山,中間低平,形如畚箕,故舊稱畚箕湖,由於此區位
於阿里山森林鐵路之中點,行車至此約略兩小時,遊客多半於此打尖、買便當,故有便當王國之稱。
奮起湖風景主要以車站為中心,分成車站附近、東方與西南方。區內素以瀑布清溪、奇石怪木等自然景觀為主,展現原始的曠野情趣,令人有深人原始林探險的感覺。
四方竹位於奮起湖火車站斜前方,因枝幹為四方形而得名,原產於四川峨嵋山,東傳至日本後,民國十三(一九二四)年再由日本移植到台灣。目前僅溪頭與奮起湖兩地才有,而奮起湖更是第一個種植的地方。義母樹位於通往太和與來吉的公路上,又指一顆長在山姆樹背上的枇杷樹,兩樹根連結在一起,又稱挨子樹。
站在大凍山觀日峰頂,可欣賞由東方玉山群峰中昇起之日出。七星石約有十幾塊巨石組成,而石頭形狀不一,有的像哈巴狗、有的像蜂巢,其中有一塊大石,平坦如床,上有一酷似腳印之凹印,人稱仙足印。巨墓碑則是一塊高約三十公尺的小石山,岩壁平直,酷似墓碑。
位於車站西南側的蝙蝠行宮約有兩百隻蝙蝠棲息,牠們春夏來、秋冬去,,把此當行宮。英雄壁為一座斜度60度到90度不等的三重峭壁,是訓練爬兒的好場地,而三重峭壁間所形成的一條深過百丈的天塹奇觀更是驚險曲折。
此外,奮起湖當地的山野菜、筍、草仔粿與愛玉子等都非常可口,建議您不妨品嚐。
阿里山原住民--鄒族
一般人熟悉的阿里山,多半指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相傳於 250年以前有一位名為阿巴里的鄒族酋長曾隻身
來此打獵,滿載而歸後,常帶族人來此,族人為了感念他,便以其名為此命名。
其實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隔同富溪與玉山主峰相望,現在新中橫公路已將阿里山與玉山風景區串連起來。
日出、雲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合稱阿里山五奇,而鄒族原住民人文資源更增其觀光魅力。
早期鄒族稱曹族,分為南與北兩族,南族分布於高雄縣境內,北族分布在嘉義與南投。該族最早為一支善戰的狩獵民族,阿里山地區即為該族遊獵區。自轉變成農牧漁獵社會後,有關祈求風調雨順的祭典儀式才隨之興起,其中最重要的為小米收成祭。
傳統的曹族祭典儀式相當繁複,常常動輒十天或一個月,如今演變成每年 2月15日或 8月15日起連續狂歡三天。按照傳統習俗,年祭必須在會所(庫巴)舉行,此為曹族男子活動中心,昔日政治、宗教與經濟中心,今日主要做為祭壇。而傳統曹族豐年祭是禁止婦女參加的,一直要等到正典中的迎神祭、團結祭、送神祭告一段落,婦女才能參加送神歌舞的行列。
聯歡舞為豐年祭的高潮,照例要連續歌舞三天三夜,只要有興趣,外人也可加入,通常由年長的族人在場中帶頭指揮,大家跟著唱,舞步為四拍節奏,隨著歌曲高低而變化。場中排滿箱箱米酒,人人不醉不歸。
草嶺風景
草嶺又稱番坪坑,位於雲林縣古坑鄉的東邊山區,地形略呈盆地狀,居阿里山、溪頭與瑞里等風景區之中樞。
民國三十(一九四一)年的一場大地震,將草嶺本庄西北的崛沓山切成兩半,一刀間造成了許多奇特地形、岩石與溪谷等景觀。
想試試膽量者,不妨走趟峭壁雄風,利用自岩頂垂下的繩索與安全網,攀爬這塊斜度約40度、寬約70公尺、高約 150公尺的大峭壁,刺激過癮。斷崖春秋與斷魂谷同為當年大地震時所造成的景觀,前者斷面有如刀切,直削而下約一公里長的縱切面,後者為一寬30公尺、深 40公尺的峽谷,位於斷崖春秋下端兩百公尺處,兩邊峭壁陡立,北端岩壁上則有三條瀑布自谷頂流入谷底。
此外,蓬萊瀑布為草嶺主要水源,青蛙石與蜂巢岩均為受山泉侵蝕的奇石,而連珠池原是塊面積約兩公頃的大岩板,經雨水長年沖蝕而成一個個相連、宛如念珠的小潭穴。
瑞里風景
瑞里風景區位於嘉義縣梅山鄉,海拔 1,200公尺左古,除了雲海、日出、梯田與竹林等美景,每年寒冬至四月,滿山遍野的梅、
李、桃、梨、山櫻,形成世外桃源。瑞里八景為此區聞名景點,主要分布在兩條健行路上,一為瑞里到交力坪之間,一為瑞里到奮起湖線上。
有瑞里第一景之稱的雲潭瀑布高約 200公尺,潭水石自石縫飛瀉而下,有如白絲帶懸空而下,瀑布共分三層,每一層都有一個潭面,其中第三層最為狀觀。
燕子崖係如屋簷般伸出的峭辟,上面佈滿許多細孔且成條狀分布,曾是燕子築巢的地方,而步道小徑恰從崖下通過,下雨時山泉串流而下,宛如走在水廉洞中。千年蝙蝠之岩壁與燕子崖相連,長約兩百多公尺,高約一百多公尺,上面有數千個大小不一的石洞,昔日曾為蝙蝠棲息地,如今已無蝙蝠蹤影。
青年嶺為一段穿行於桂竹林中的之字形上坡路,全長一公里,平均坡度約60度,最陡處達70度,行來十分吃力,約需一小時,為考驗腿力的好地方。長白觀日峰位於稜線上,為眺望阿里山燈火、玉山白雪或吳鳳鄉山谷雲海的好地點。
迴音谷為一個原始森林山谷,大喊救聲、迴音久久不去。迷魂宮由幾個大小不一的石洞連成,全長約三、四十公尺,孔道彼此相通,錯綜複雜如迷宮。夫妻抱子樹乃指兩顆根部相連、枝椏纏繞的大樹,由於中間有一顆較小的樹,好像父母將小孩抱在懷中。此外,長約70公尺的懸崖鐵線吊橋,懸於 400公尺高的懸崖上,頗有居高臨淵之感。
近年,人們注重生態保育的觀念日強,此區初夏螢火蟲甚多,與滿天星斗輝映,頗具野趣。為此,吸引不少家長專程攜子同遊。
阿里山森林園區
|
姊妹潭 姊妹潭為兩個大小不一的高山湖泊;相傳是兩位山地姊妹殉情的地方,兩潭相距不到50公尺。 姊潭為長方形,佔地 160坪,湖上有兩座以檜木為基座、紅屋頂的相思亭,以木橋連接岸邊;妹潭略呈圓形,佔地20坪,位其右側的紅檜林,係民國十九(一九三0)年,以天然下種更新而成,為林區內最密集的檜木群。
|
|
受鎮宮 民國五十八(一九六九)年改建的受鎮宮為區內規模最大的寺廟,廟內供奉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 相傳以往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前一週,會有三隻天蠶蛾飛來朝拜,停留在神像上,不吃不飛,大約一週後離去。
|
|
慈雲寺 紅簷綠瓦的慈雲寺建於民國八(一九一九)年,當初因覺阿里山之鍾靈毓秀有如印度之靈鷲山聖地而建造。 寺內供奉外為銅鑄、內裝金砂的釋迦牟尼佛像。這尊千年古佛原為泰國國王於民國七(一九一八)年贈與日本天皇,日皇覺得玉山高於富士山,特轉贈安奉於阿里山。
|
|
高山植物園與博物館 位於慈雲寺大門左側的高山植物園建於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46 坪大的空間內展示有數百種植物,遊客可經指示牌逐一辨識。 至於園旁的日式木造房屋即為高山博物館,館內陳列阿里山區常見之動物、植物、蝶類、土壤、礦物等標本與早期伐木、集材等器具模型,而鄒族吉老用具與照片等,亦可在此免費參觀。
|
|
樹靈塔與三代木 前者為一高約20公尺之石塔,乃為紀念當初遭大量砍伐之樹靈而建於民國二十五(一九三六)年。 後者則指三代同一根株的紅檜;橫倒於地的第一代枯幹,樹齡已逾千年,矗立的第二代只剩空殼殘根,高一丈的第三代則枝繁茂盛。
|
|
香林國中 海拔 2,195公尺的香林國中為台灣最高海拔的學校,校內的學生分別來自阿里山附近十多個村落,現有學生46位。
|
|
樹齡達三千年以上的阿里山神木屬紅檜,原樹高52公尺(現樹高35公尺、胸高樹圍14.6公尺,為阿里山最大巨木之一。 民國四十五(一九五六)年秋,樹身曾遭雷擊,現在上端所植之二代木,為民國五十一(一九六二)年栽種。但遺憾的是,於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因大雨而有半邊倒塌。
|
From: http://csm00.csu.edu.tw/0150/49002134/index-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