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2-8-31 15:56 只看該作者
宜蘭慢遊/羅東文化工場 空中藝廊晴空塔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旅遊休閒
宜蘭慢遊/羅東文化工場 空中藝廊晴空塔
【欣傳媒/記者蕭介雲/宜蘭報導】
風和水隨意穿過,人們自在看山、自在遊憩,文化不再是殿堂,而是一種邀請。(記者蕭介雲攝)
超級吸睛的羅東文化工場是宜蘭文化二館,從遠方看過去,高空的文化藝廊很像一艘閃閃發光的太空船,當地人稱為「北迴線莒光號」,大棚架加上沒有圍牆的展演舞台,連接運動場和極限運動公園,也是今年金馬獎選定的舉辦場地。
從傳統的角度來看,羅東文化工場沒有金碧輝煌的藝術殿堂的Fu,遠方四處聳立如森林巨木般的銅材,任鏽斑恣意滿佈,反而增添前衛的頹廢風格,留下了大棚架再向前延伸的可能性,這是一座「活的」、「生活式」的文化中心,與社區生活空間。
前方有處映著水池的運動公園,有跑道向外延伸到社區的圖書館、活動中心,也有可以變成小型舞台的極限運動場地,建築師黃聲遠興奮的看著孩子們來這裡運動,自己也像孩子般,在銅造涵洞內上下跑跳,他強調:「所有人都可以公平使用」。這裡雖然新潮,卻又有老羅東人再熟悉不過的味道。
導演侯孝賢一眼就愛上這裡,今年金馬獎選定在這裡舉辦,屆時,正門處將搭蓬和舖紅地毯,前方觀眾席有1,500個座位,草坪區可再增加4,000個位子。
對於公園內大量使用不修飾的鋼材,黃聲遠提出不一樣的角度說,「建築不再強調永恆,而是永續,許多材料都可以回歸鋼爐,在歐洲許多地方,也開始用鋼材,做為地景設計的材質。」
「宜蘭在冬山河後,新的驕傲是什麼?這是新的(建築)當代美學。」指著這座建築,黃聲遠開心的表示,從大棚架的向外延伸,因為外簷前伸、角度、透光等「建築魔術」的關係,帶給大家自由想像的空間,所以給人一種「很輕」、「很薄」的感覺,而「精準」、「平」,已經蔚為(建築)新美學。
整個園區主要分為南、北兩區,北區以文化產業活動為主的藝文廣場,南區則提供社區民眾運動休閒的場域,主建物是以宜蘭都市等高線(約7層樓) 為基準,打造出巨大的棚架,在地上仰頭看時,陽光灑下光影變化,再加原木型的「陰影」,宛如置身在儲木池的水底,烈日現身時則會出現彩虹,這是老羅東人童年魂牽夢縈奇幻場景,與昔日木業之都的驕傲榮光。
許多民眾自在的運動、蹓狗、休息,夜晚蛙鳴涼風,或留下大市集所需的線路與空間,像是一座沒有約束的創意市集,讓人有一種在三合院中,或在田野裡無拘無束的快感,「文化不再是殿堂,而是一種邀請。」黃聲遠作以上詮釋。
對於為什麼要把藝廊設計在半空中?他笑笑的說,這樣才能留下給大家使用的都市空間,很多時候不是要建設,而是要「留下空白」。
這艘半空中的「太空船」長達114公尺,由6根柱子撐起來,裡面是空中藝廊與花園,可以隔出許多獨立展示空間,是非常好的當代藝術空間;順著貓道往上爬,有如登上太空梯,兩邊透空處不但是辦PARTY的好地方,更能盡享宜蘭「特產」:風、水和山。
「希望這裡能成為觀光入口,成為羅東晴空塔或羅東帝國大廈。」站在大棚架的屋頂處,勁風呼呼掠過,黃聲遠雙眼放光的指出,這裡前看中央山脈、後有雪山山脈,因為是在羅東建築的等高線,雖然登高,但是會覺得大家是在一起,而不是唯我獨尊。
回到地上,許多牆面刻意留下水泥模版柳木的痕跡,有如木材切割完後整齊堆疊的模樣,水池環繞,涼風吹送,大人、小孩輕鬆遊憩,人和風,在這裡同樣自由;這是由國藝會「藝集棒」文化旅遊,所規劃的「宜蘭。慢慢遊」的最後一站,羅東文化工場將於7月底開始試營運,這座前衛的建築物,要訴說著宜蘭土地與生活的故事。
|